長江三角洲地區(qū)在現(xiàn)代指的是江、浙、滬、皖三省一市,飲食被統(tǒng)歸為“長江下游飲食文化圈”。自三國孫吳政權后,人們已有喜愛甜食的習慣,唐宋以后,隨著中原經濟文化中心向該地區(qū)轉移,到明清時這里已成為全國最繁榮的地區(qū),發(fā)展出揚州、南京、蘇州、上海、杭州等許多不同的飲食風味。
長江下游飲食文化圈的飲食文化味很濃,強調精致細膩,注重色形味質,講究飲食環(huán)境的韻味,擅長糕點小吃制作,瓜果雕刻技冠全國,多有靈氣,給人物質和精神上的雙重享受具有靈巧、雅致的特點,口味咸甜適中、清淡,但食甜較其他地區(qū)突出。
上海素有“美食天堂”之稱,各大菜系、各種菜點、各類小吃無不體現(xiàn)著精致的海派風情,展示著五方雜處、中西交融的特色。上海本幫菜菜料取鮮活,品種眾多,擅長燒、生煸、滑炒、蒸,品味適中,即有清淡素雅,也有濃油赤醬的特點;上海小吃特點是品種繁多,兼具南北風味,以清淡、鮮美、可口著稱。
江蘇地方菜主要以金陵菜、淮揚菜、蘇錫菜、徐海菜等為主,特點是選料嚴格,以淡水水鮮為主,講究時令,鮮嫩,口味清淡,咸甜適中或偏甜,刀工細膩,造型優(yōu)美。江蘇地方風味小吃,品種繁多,吃用料講究,制作精致,有著江南水鄉(xiāng)獨有的特色,而南京鹽水鴨、蘇州碧螺春、鎮(zhèn)江香醋、宿遷乾隆貢酥等。
浙江人民不論是日常飲食,或是歲時、禮儀方面的各種食品,都十分豐富,品種繁多。在浙江不同季節(jié),其飲食品種也隨之變化,尤其是時令小吃品種繁多。而浙菜具有料重時鮮、色彩鮮艷、味道鮮美、品種繁多、講究營養(yǎng)的特點,原料講究品種和季節(jié)時令,以充分體現(xiàn)原料質地的柔嫩與爽脆,烹調方法以爆、炒、炸、熘、燴、燉、烤、蒸、燒、煎為主。
安徽飲食名目繁多,主要有徽州菜、廬州菜、沿江菜、沿淮菜等,其特點是選料樸實,講究火功,重油重色,味道醇厚,保持原汁原味,以中國八大菜系之一的皖南徽菜為主要代表。安徽的小吃種類繁多,既有制作精細、風味獨特的名點,也有制作比較簡易的大眾化點心,口味偏重油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