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品歷史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北京紫禁城東北方約4里地的一個大雜院里,有一個原籍東北的陳老漢,和孫子相依為命,靠做豆腐維生。
有一次,陳老漢把豬肉挑出瘦的,切成很薄的片,下鍋炒并放豆醬炒好,沒有面餅還有點豆腐皮,切成方塊,照貓畫虎就做好了“烤鴨”,狗子用豆腐皮卷著大蔥和“烤鴨”吃的那香就別提有多么高興了,爺倆度過了一個幸福的春節(jié)。
孫子長大后,到全聚德學徒,成了一名水平不錯的廚子,烤鴨也是常吃了,卻總體會不到第一次吃烤鴨的感受。后來,經過陳老漢的指點,他孫子對菜品不斷改進,才有了現(xiàn)今醬香濃郁,肉絲細嫩的京醬肉絲。
食用須知
營養(yǎng)
豬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及脂肪等成分,具有補虛強身,滋陰潤燥、豐肌澤膚的作用。凡病后體弱、產后血虛、面黃贏瘦者,皆可用之作營養(yǎng)滋補之品。中醫(yī)認為,豬肉性平味甘,有潤腸胃、生津液、補腎氣、解熱毒的功效,主治熱病傷津、消渴羸瘦、腎虛體弱、產后血虛、燥咳、便秘、補虛、滋陰、潤燥、滋肝陰、潤肌膚、利小便和止消渴。
大蔥含有揮發(fā)油,油中主要成分為蒜素,又含有二烯內基硫醚、草酸鈣。此外,還含有脂腸、胡蘿卜素、維生素B和C、煙酸、鈣、鎂、鐵等成分。中醫(yī)認為,大蔥能夠用于預防風寒感冒、惡寒發(fā)熱、頭痛鼻塞、陰寒腹痛、痢疾泄瀉、蟲積內阻、乳汁不通、二便不利等病癥。
注意事項
對于豬肉,患高血壓或偏癱(中風)病者及腸胃虛寒、虛肥身體、痰濕盛、宿食不化者應慎食或少食之。濕熱偏重、痰濕偏盛、舌苔厚膩之人,忌食豬肉。
胃腸道疾病患者、表虛、多汗的人則不可多吃大蔥,同時有眼疾的患者也要慎食,因過多食用蔥可能會對視力造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