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子養(yǎng)親湯,中醫(yī)方劑名,為祛痰劑,具有溫肺化痰,降氣消食之功效。主治痰壅氣逆食滯證??人源妫刀嘈仄?,食少難消,舌苔白膩,脈滑。
臨床常用于治療頑固性咳嗽、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心病等痰壅氣逆食滯者。
方義:本方原為高年咳嗽,氣逆痰痞者而設(shè)。
年老中虛,納運無權(quán),每致停食生痰,痰盛壅肺,肺失宣降,故見咳嗽喘逆、痰多胸痞、食少難消等癥。
治宜溫肺化痰,降氣消食。
方中白芥子溫肺化痰,利氣散結(jié);蘇子降氣化痰,止咳平喘;萊菔子消食導(dǎo)滯,下氣祛痰。
功用:溫肺化痰,降氣消食。
組成:紫蘇子、白芥子、萊菔子。
用法:上藥各洗凈,微炒,擊碎。看何證多,則以所主者為君,余次之。用生絹小袋盛之,煮作湯飲,代茶水啜用,不宜煎熬太過。
現(xiàn)代用法:三藥微炒,搗碎,布包微煮,頻服。
對于方中三藥的炮制,原書要求“微炒、擊碎”,可防止辛散耗氣,減少辛味對咽喉、肺胃的不良刺激,尤能使萊菔子由生用性升變?yōu)樾越迪職?;搗碎則利于有效成分煎出。
在用法上,每劑不過三錢,布包微煎,代茶頻服,可使藥力緩行。
本方終屬治標之劑,絕非治本之圖,服后一俟病情緩解,即當標本兼治。
氣虛者不宜單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