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甜適宜
此菜色澤深紅間綠,圈子酥爛軟熟,肥而不膩。
豬大腸:豬大腸有潤(rùn)燥、補(bǔ)虛、止渴止血之功效,可用于治療虛弱口渴、脫肛、痔瘡、便血、便秘等癥,因其性寒,凡脾虛便溏者忌食。
苜蓿:苜蓿中含有大量的鐵元素,是治療貧血的輔助食品,其中大量的B族維生素,可幫助治療惡性貧血;此外,苜蓿還含具有止血作用的維生素K;有止咳平喘的苜蓿素和苜蓿酚,對(duì)支氣管炎有一定療效;另外苜蓿中含有粗纖維,可促進(jìn)大腸蠕動(dòng),有助于大便及毒素的排泄,防治大便秘結(jié)和腸癌。而且苜蓿中所含的苜蓿素能抑制腸道收縮,增加血中甲狀腺素的含量,可防止腎上腺素的氧度抗癌作用。
工藝:紅燒
口味:咸甜味
主料:豬大腸(300克) 苜蓿(250克)
調(diào)料:味精,醬油,黃酒,姜, 白砂糖,豬油
1. 將豬大腸放在溫水里,一邊灌水,一邊把腸翻轉(zhuǎn),剝凈腸內(nèi)污物,洗凈,放入水鍋里用旺火燒開;
2. 待豬腸外層發(fā)硬緊縮,即可撈出,放桶內(nèi),加鹽、香醋用手捏揉去掉粘液;
3. 再用清冰漂洗干凈至腸壁無粘滑感為止;
4. 鍋內(nèi)放入大腸,加入蔥段、姜片、黃酒,用旺火燒煮2 小時(shí)左右;
5. 再撈出用冷水沖洗后,切去腸頭肛門和薄腸,再放到湯鍋里,加蓋用旺火燒燜約一小時(shí);
6. 燒至直腸發(fā)胖呈白色,冷卻后,將熟直腸切成2 厘米長(zhǎng)的斜小段;
7. 草頭(苜蓿)摘去黃葉及老梗,清水洗凈瀝干;
8. 炒鍋燒熱,放入圈子,加黃酒、醬油、白糖、姜末、白湯75 克,燒沸;
9. 再移小火煮5 分鐘左右,至鹵汁收緊時(shí),用濕淀粉少許勾芡,澆上熟豬油10克,加蓋待用;
10. 另用炒鍋一只燒熱,下豬油燒沸,將草頭放入旺火煸炒,加醬油、白糖,至斷生,出鍋倒在盆中;
11. 將已燒好的圈子,放在草頭上面即成。
1. 草頭下鍋時(shí),油要熱,動(dòng)作要快,斷生后即出鍋,勿炒老;
2. 鹵汁收緊時(shí),用淀粉勾芡,芡汁不宜過多;
3. 因直腸圓徑大,經(jīng)開水鍋煮熟時(shí),象根柔軟的圓棒,將腸切片后,便成一個(gè)一個(gè)小圈,故稱之為圈子草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