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稱:香螺、面包螺、肚臍螺、大玉螺、肉螺
產(chǎn)地:我國沿海、日本北海道南部至九州、朝鮮半島等地
特點:貝殼呈半球形,堅厚,背腹扁而寬;殼頂?shù)桶?,螺旋部較短,體螺層寬度突然加大;殼面光滑無肋,生長紋明顯。
烹飪:
1、找一根用不著的牙刷,把扁玉螺用牙刷刷洗干凈;
2、用水多洗幾遍去除泥沙,扁玉螺一定吐好沙才可以食用,有沙子會影響食用效果;
3、鍋中加入適量的清水,把扁玉螺放鍋里擺好;
4、大火燒開,然后轉(zhuǎn)小火燒八分鐘就可以出鍋了;
5、調(diào)一點蘸汁,一勺醋,兩勺生抽,喜歡吃蒜的也可以放一點蒜末;
6、裝盤,吃的時候蘸料汁就可以了。
菜譜推薦:原汁扁玉螺、醬爆扁玉螺
別稱:皺紅螺、海螺
產(chǎn)地:大連、煙臺、威海、青島等地
特點:貝殼大,殼極堅厚,表面生有肋紋及棘突;殼口內(nèi)面很光滑,呈橘紅色。
烹飪:
1、紅螺肉片洗凈,用少量料酒腌制10分鐘;
2、熱油,下姜絲、蒜瓣碎碎炒香,再下紅螺肉片爆炒片刻;
3、加入兩勺剁椒,翻炒。并烹入少許魚露或味極鮮、蠔油;
4、最后加入蒜苗翻炒幾下,即可出鍋。
菜譜推薦:可爆、炒、燒、氽湯、打鹵、或水煮后佐以姜、醋、醬油食用。
別稱:東風螺、海豬螺
產(chǎn)地:分布于我國東、南沿海,東南亞及日本也有分布
特點:垂直分布于潮下帶數(shù)米至數(shù)十米水深,具有日伏夜出的習性。
烹飪:
1、新鮮的花螺,用小刷子把外殼刷干凈;
2、用鹽水泡二十分鐘,然后瀝干水備用;
3、姜、蒜切末、鮮紅椒切小圈;
4、甜酒汁和白酒以2:1的比例總成酒汁;
5、鍋子熱油,小火將姜末、蒜末、一半的紅椒圈炒香;
6.加入一小碗水,再放入八角和桂皮煮開,小火煮十分鐘;
7、加入酒汁、魚露、陳醋和剩下的紅椒圈燒開;
8、然后放入花螺煮四、五分鐘;
9、出鍋前加鹽、生抽、胡椒粉調(diào)味,撒蔥花即可。
菜譜推薦:辣酒煮花螺、雞肉蒸花螺
別稱:尖尾螺
產(chǎn)地:分布于菲律賓、中國東南沿海、臺灣、福建以南沿海、印尼、馬來西亞。
特點:殼體修長精致,約有30層凸圓的螺層,從小到大依序排列。
烹飪:
1、錐螺清洗干凈,用清水多沖洗幾次;
2、辣椒切段、蔥切碎、姜切絲備用;
3、鍋里放少許油,油熱后,爆香蔥姜,將錐螺下鍋翻炒,加入辣椒一起翻炒;
4、加半小勺白酒去腥、半小勺鹽、不斷翻炒幾分鐘即可出鍋。
菜譜推薦:辣炒錐螺、醬爆錐螺
別稱:海瓜子、海嘴嘴
產(chǎn)地:我國渤海、黃海邊
特點:殼呈螺紋狀,尾部腳尖,外部殼呈黃色,內(nèi)部殼呈白色。
烹飪:
1、海錐買回來可以用清水泡上,可以少放一點白酒,多多洗幾遍;
2、燒開水,把海錐灼一下,以海錐肉都灼出來就好,不可過長時間,要不然就沒有咬頭了。把灼好的海錐瀝水待用;
3、把姜切片,香菜切段,圓蔥切待用;
4、多多放油,生油時放姜、圓蔥、干紅辣椒,炒出香味,可根據(jù)個人喜好倒入麻油,然后倒入適量蒜蓉辣醬,用鍋里的油與麻油炸一下后,倒入灼好的海錐,大火翻炒一分鐘,倒入切好的香菜;
5、香菜炒倒后即可出鍋開吃啦。
菜譜推薦:香辣海錐、涼拌海錐、鹽水煮海錐
別稱:凸殼肌蛤、薄殼、烏鯰、海蛔、梅蛤、扁蛤
產(chǎn)地:分布于太平洋東西兩岸,廣泛分布于中國南北沿海的灘涂上。
特點:大小形狀如南瓜子,殼薄而透明
烹飪:
1、清水煮開后,把海瓜子倒入,煮到海瓜子熟透后撈出;
2、鍋里加入花生油燒熱,干辣椒、麻椒爆鍋,加海瓜子炒勻;
3、再加生抽、精鹽、味精調(diào)味,炒5分鐘左右,直到炒熟,裝盤即可。
菜譜推薦:爆炒海瓜子、香拌海瓜子、蔥油海瓜子
別稱:辣玻螺、辣螺
產(chǎn)地:中國沿海均有分布,黃海、渤海數(shù)量多。幾乎廣泛分布在日本沿海地區(qū)。
特點:貝殼呈卵圓形,殼小較堅厚,殼高大于殼寬。
烹飪:
1、首先把疣荔枝螺用清水洗,去除它的黏液和泥沙;
2、水燒開后將疣荔枝螺放入,迅速抄水,撈出后用冷水沖,濾干;
3、然后再加熱油鍋,把作料先放進去,倒入疣荔枝螺爆炒就可以了。
別稱:香螺、金絲螺
產(chǎn)地:福建、廣東、遼寧、山東沿海,朝鮮,日本
特點:體型較長,貝殼圓胖而厚重,整體呈長雙錐形,有八個螺層左右。
烹飪:
1、將香螺殼敲開,取出肉,除去尾部,用少許鹽搓一搓,去盡香螺肉的黏液,再用清水洗凈,然后片成薄片,越薄越好,否則炒不嫩。2、開旺火熱豬油(30克)、鍋,將香螺片放下去一拉,倒出,濾去油。
3、在鍋內(nèi)另加少許豬油燒熱,將蔥段,冬筍片、冬菇片一起放入略炒,再加鹽、酒、菱粉、清湯勾好芡,隨即將拉過的香螺片倒入,一起迅速炒幾下即好。
菜譜推薦:白炒香螺、鮑魚汁炒香螺、鮮椒香螺片
別稱:椰子渦螺、木瓜螺
產(chǎn)地:主要分布在溫熱帶沙泥質(zhì)淺海域
特點:貝殼黃褐色,狀如木瓜,光滑而有黑褐色斑
烹飪:
1、將帶殼的椰子螺放入沸水中大火汆2分鐘,取出用牙簽挑出螺肉;
2、萵筍切成權(quán)長6厘米的段,放入沸水中大火汆1分鐘;
3、將挑出的螺肉去除沙袋,洗凈放入鍋中,大火燒開,再改用小火煮一小時,臨出鍋前0.5小時放入鹽,出鍋前10分鐘放入味精;
4、將煲好的螺肉取出,用刀片成厚0.2厘米的片,用螺片包裹萵筍段放入盤中并用汆水后的西蘭花點綴;
5、淋上明油出鍋,澆在螺片上拌一下即可。
菜譜推薦:涼拌椰子螺、爆炒椰子螺
別稱:珠螺,雞眼螺,朝鮮花冠小月螺
產(chǎn)地:印度洋、東海、南海
特點:蠑螺的口蓋特別厚,屬于石灰質(zhì)的,往往凹凸不平,或有彎曲的脊。
烹飪:
1、熱鍋,加入色拉油,輕輕搖動鍋子使表面都覆蓋上薄薄一層,倒除多余油,接著再重新倒入20㏄的色拉油;
2、將作法1的鍋子開大火,待油溫至約80℃時,爆香蒜末、辣椒末,再加入蛋液快炒至收干有香味,接著放入高麗菜絲與蠑螺肉拌炒;
3、于作法2中加入白飯翻炒拌勻,待白飯炒散后加入所有調(diào)味料拌炒均勻調(diào)味即可。
菜譜推薦:烤蠑螺、醬爆蠑螺
別稱:彩虹螺,刷棋子
產(chǎn)地:熱帶印度太平洋(印度太平洋區(qū))
特點:殼小,扁平,光滑,有光澤。
烹飪:用清水煮成一大盆,一家人圍著盆子,一人一根繡花針,嫻熟的挑出螺肉,邊看電視邊吃,吃完再把殼收藏起來。
產(chǎn)地:美國東北部、西歐
特點:歐洲峨螺的肉很緊致,是鱈魚最喜歡的食物之一,北歐諸國、地中海沿岸的幾個傳統(tǒng)海鮮消費國也特別好峨螺。
菜譜推薦:醬爆峨螺
別稱:香螺,風車螺
產(chǎn)地:中國內(nèi)黃海北部,以及朝鮮半島、日本北部沿海。
特點:殼表有螺脈或縱肋,夜間覓食性,食魚類或貝類或小蟲。
烹飪:和紅螺類似
菜譜推薦:鮮椒響螺片
別稱:螺螄、湖螺、石螺、豆田螺、金螺、蝸螺牛
產(chǎn)地:分布廣泛,各地湖泊基本都能找到
特點:田螺對水質(zhì)的要求很高,如果水質(zhì)不好的話,容易受污染,特別是吃的時候如果螺內(nèi)的大便沒排干凈,會有很多寄生蟲。
烹飪:
1、田螺去尖,鍋中放油,放入辣椒、八角、辣椒、蔥段、蒜片、姜片、香葉、郫縣豆瓣醬大火炒出紅油;
2、倒入田螺,攪拌均勻,加入老抽、鹽、蠔油、料酒翻炒均勻;
3、加水翻炒至收汁,即可食用。
菜譜推薦:香辣炒田螺、田螺燒雞、田螺燒肉、田螺炒雞蛋
別稱:吐鐵、泥螄、泥糍、麥螺蛤、泥螞
產(chǎn)地:日本、朝鮮以及中國大陸的沿海等地
特點:螺肉爽口、營養(yǎng)豐富
烹飪:
1、清洗泥螺;
2、將洗好的泥螺放入冷水中,小火加熱到沸騰后,再加熱30秒左右,將泥螺撈出;
3、泥螺瀝凈水分,放在一邊備用;
4、熱鍋熱油,爆香蔥蒜末,下辣椒碎和姜絲稍微翻炒幾下;
5、將泥螺倒入鍋中,加鹽、啤酒、白胡椒粉,中火快速翻;
6、翻炒十幾秒左右,盛出即可。
菜譜推薦:可煲粥、熱炒、鹽腌酒漬,經(jīng)典做法是醉泥螺。
螺一般有兩個俗稱螺腦的東西,是兩個小球球似的東西,在螺肉里面,那個如果吃多了就會頭暈而且惡心。螺的腦神經(jīng)分泌的物質(zhì)會引起食物中毒。
螺引起的食物中毒潛伏期短(1~2小時),癥狀為惡心、嘔吐、頭暈,所以在烹制過程中要把螺的頭部和尾部去掉。
如果吃多了,會讓人感覺迷糊。螺、蜆子、蚶子等貝類的內(nèi)臟在味道上并沒有特別的味道。常見的海鮮貝類雖然味美,但它們的內(nèi)臟對于有害物質(zhì)的降解能力很低。原則上,貝類的內(nèi)臟不適合食用。
球織螺的外形看起來小巧可愛,外殼接近圓形,一般有淡褐色或者淡紫色的外觀,表面的紋路排列整齊。球織螺分布在印度洋、韓國,在臺灣產(chǎn)量比較多。如果誤食球織螺之后會引起人體休克,因此一定要注意。
方格螺的外表看上去要更堅硬一些,因為方格螺外表的格紋都是尖尖的,顏色也是深棕色和白色相間的樣子。如果誤食方格螺之后,短時間會出現(xiàn)一定的呼吸困難、四肢乏力,最后可能會有窒息的危險。
暗色織螺顧名思義,顏色相對于其他螺來說,偏棕色或者棕紫色。暗色織螺和球織螺比較像,但是暗色織螺的螺紋要稍微寬一些,并且螺口要稍微小一些。暗色織螺主要分布在我國沿海地區(qū),如:福建、廣東等。
花冠螺的外觀很漂亮,它的螺口部分像開放的花一樣,因此而得名“花冠”?;ü诼蓦m然外觀美麗,但是被人體誤食之后,在短時間可能會造成人體功能紊亂,此時一定要手動催吐,然后再及時去醫(yī)院就診。
正織螺是一個圓殼錐形的螺,從外觀上看和普通的螺很相似,但是顏色會稍微不一樣。正織螺表殼很光滑,富有光澤,外部殼口的里層有小齒,用來保護自己。正織螺喜歡吃腐蝕的東西,因此最好不要食用。
節(jié)織螺又名粗肋織紋螺,是一種大型的織紋螺種類。節(jié)織螺整體長度可以達到30cm,尤其是成熟的節(jié)織螺甚至會更長,整個形狀呈長橢圓形,具有很多細微的螺旋紋。節(jié)織螺一般分布在我國南方沿海地區(qū)。
橄欖螺的顏色比較深,基本以棕色和深棕色為主,有時還會帶點肉色。橄欖螺是一種骨螺類的生物,表面具有很規(guī)則的螺紋,并且在螺層中慢慢松散開。橄欖螺在臺灣分布最多,在蘭嶼、白沙灣、大溪、蘇澳均有分布。
光織螺的表面非常光滑,并且一般顏色以白色和肉色為主,殼面會有一些淡淡的黑色斑紋,螺紋主要部分在螺口以及螺尾。光織螺的外表很華麗,但是卻含有毒素,如果誤食光織螺會引起人體缺氧、休克。
橡子螺的外觀以肉色、棕色為主,表面布滿整齊的螺紋,橡子螺的整體形狀比較偏向橢圓形,螺口相比其他螺來說比較大。橡子螺分布在我國南方沿海地區(qū),在印尼、菲律賓等海岸也有分布,分布范圍比較廣。
疣織螺由于其殼面的螺紋都是一顆一顆的點狀,因此看起來像得了疣病的皮膚。疣織螺外觀的螺紋還是非常好看的,每一個螺紋排列都非常整齊。雖然疣織螺很美麗,但是如果被人誤食的話,嚴重的時候會危及生命。
能夠提高肝臟的解毒功能,滋陰潤燥,強健身體,在夏季的時候還能夠清熱解毒。特別適合在夏季食用。
能夠促進腸胃的蠕動,有利于預(yù)防消化不良等癥狀,還能夠增加食欲,有利于對營養(yǎng)物質(zhì)的消化和吸收,并且可以有效的降低血壓,預(yù)防流行性感冒。
能夠提高人體的免疫力,促進人體的生長發(fā)育和新陳代謝,有著利尿消腫的功效,并且在夏季的時候能夠起到清熱解毒的功效。
可以增強體力,緩解疲勞,還能夠促進唾液的分泌,有利于腸胃的蠕動,有利于營養(yǎng)物質(zhì)的消化和吸收,有效的防止便秘等癥狀,它還可以有效地預(yù)防貧血牙齦出血等癥狀。
能夠促進腸胃的蠕動,有利于營養(yǎng)物質(zhì)的消化和吸收,還能夠有利于大便的排出,能夠促進乳汁的分泌,特別適合新媽媽食用,能夠補充人體所需要的礦物質(zhì)和維生素,對癌癥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能夠清理我們的腸胃,促進腸胃的蠕動,有利于對營養(yǎng)物質(zhì)的消化和吸收。并且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壓,能夠緩解貧血等癥狀,還能夠清熱解毒,特別適合在夏季食用。
田螺首先不能喝香瓜一起搭配食用,這是因為,田螺屬于寒性食物,香瓜同樣屬于寒性食物,且香瓜有著輕微的導(dǎo)致人體腹瀉的作用。所以,這兩類食物都屬于大寒之物,會對我們的胃部造成損傷,會導(dǎo)致腹瀉,因此我們在這里不建議您一起食用田螺和香瓜。
木耳是很好的補血食物,但是,田螺不能和木耳一起搭配食用,木耳本身是很有營養(yǎng)價值的食物,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脂肪、鈣、鐵、維生素、磷脂及特殊的植物膠質(zhì)等,對人體有調(diào)養(yǎng)的作用。但同時,木耳中的一些類脂肪和膠質(zhì),與田螺中的生物活性物質(zhì)結(jié)合會產(chǎn)生一些不利于人體健康的物質(zhì),會不利于人體的消化功能,嚴重的會導(dǎo)致人體中毒。
牛肉是我國大部分地區(qū)的人們非常喜歡的肉食,營養(yǎng)豐富,但是,田螺不能和田螺一起吃。田螺肉里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在正常情況下是促進我們身體健康的有益物質(zhì),可是維生素C與牛肉中的微量元素相遇時,則會削弱人體的消化功能,因此人體不能很好的消化田螺和牛肉里包含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嚴重的會引起脹氣。
豬肉是我國的三大肉食之一,是很好的營養(yǎng)肉類,尤其對于氣血不足的人們是非常合適的,但是田螺不能和豬肉一起吃。因為豬肉屬于熱性食物,本身是不會引起我們身體不適的,而田螺屬于大寒性質(zhì)的食物,一冷一熱很容易傷害我們的腸胃,容易造成腹痛、嘔吐、腹瀉等癥狀。
田螺還不能和蠶豆一起吃,我們都知道,蠶豆是我們平時生活中常見的一種食物,各種季節(jié)都可以看見它的身影,特別是作為零食,蠶豆很普遍的出現(xiàn)在我們的生活之中。蠶豆不能螺類食品同吃,蠶豆和海螺同吃會造成脹氣的癥狀,與田螺一起食用會造成腹部絞痛的癥狀,因此愛吃蠶豆又碰巧喜愛吃田螺的小伙伴要注意了。
田螺的最佳食用季節(jié)是夏秋季節(jié),但是,因為這個時間段的天氣還是非常炎熱的,人們大多喜歡吃喝冰品,而現(xiàn)在又是吃田螺的最佳時節(jié),所以人們大多選擇在吃田螺時點一杯冰品,但這樣的吃法是不健康的,因為田螺是寒性食物,冰品也是寒冷的,兩者一起大寒,同食會削弱腸胃的消化功能,會導(dǎo)致消化不良,嚴重的會造成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