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化肉坨子,是江蘇地區(qū)的一種俗稱,和“獅子頭”類似,是興化六大碗之一,先斬后煎再紅燒,個頭較大,也會襯些粉絲、雞蛋之類的輔料。這個菜要燒得功夫到家,燒好盛到碗里要形狀完整,挾起來要不緊不松不散、入口有滋質(zhì)感,太爛不行。
“肉坨子”三字的由來怕是與家鄉(xiāng)村莊上的主婦們過日子常使一桿小木秤有關(guān),小木秤上有壓秤的秤砣一只,把肉斬煎成小號秤砣的樣子,所以叫肉坨子,與生活貼近。
肉坨子外觀肉紅潤油亮,配上翠綠青菜掩映,鮮艷的色彩加上撲鼻的香味,光看就引動食欲,醇香味濃的肉塊與汁液,是令人無法抵擋的美味。
第一步:豬肉洗凈,削成肉片,剁成條狀,再切成丁丁兒,然后開始斬肉丁成肉末。
第二步:把肉末放盆中,打入雞蛋,再把切好的姜丁、蔥末、蒜末一起放進盆子里,撒上油鹽味精等佐料。
第三步:還可以網(wǎng)肉末里添加荸薺,叫荸薺坨子?;蛘唣z頭末、馓子末、也有煮熟的糯米飯等于肉末拌勻,這一步可要可不要。
第四步:加入淀粉,用力均勻地順時針方向攪拌,攪成粘稠的一盆肉糊。
第五步:鍋里倒大量油燒熱,舀起一團的肉糊放左手心里,左手與右手的舀子配合摶成一個秤砣大小的球,放入油鍋煎炸,直到外皮變成金黃色,撈出冷卻可吃。
肉餡不能太碎,如果要加糯米飯,那么煮熟的糯米飯要硬一點,蔥、姜、鹽量要夠,此外肉坨子剛剛下鍋不能動鏟子,易碎、粘,中大火十分鐘以后再攪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