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松子魚是廣東的一道名菜,屬于粵菜。廣東人對于淡水魚,大多采用原條蒸、起魚片炒球等方法,以凸顯其本身清甜鮮味的特質(zhì)。但在一眾廣府名菜中,卻有一道淡水魚肴,不但運用油炸之法,且在上桌前還得淋上色澤亮麗、酸甜濃郁的“五柳”糖醋芡汁,它便是廣東傳統(tǒng)名菜“松子魚”。
粵菜里的松子魚的做法來源于江浙菜中的松鼠桂魚,也不知何時,這道頗具江南特色的松鼠桂魚傳到了廣東,在粵菜師傅的創(chuàng)新下,成就了一道經(jīng)典粵菜——“松子魚”。粵菜的松子魚是從江浙菜的松鼠魚改良而來,兩者在味道上相似,都是甜酸可口、外酥里嫩,所以往往會讓人覺得松子魚等同于松鼠魚。其次,有人認(rèn)為,松子魚就是在菜里加入了松子而被名為松子魚,誤會了,松子魚是因其形似松果而得名的。
其實,兩道菜無論主配料和造型上都是不同的。
1、首先,兩道菜,魚的擺盤造型是有區(qū)別的,松子魚造型似松果,而松鼠魚頭魚尾均擺成翹起的樣子,猶如一只靈動的松鼠;
2、其次,在食材的選擇上也有所不同,松子魚用肉味鮮甜的鯇魚制作;而松鼠魚則選用肉質(zhì)細(xì)嫩,刺少肉多的桂花魚;
3、至于調(diào)味方面,松子魚用粵菜中特有的醬汁——糖醋汁,配上五柳制成;而松鼠魚是用青豆、冬筍、玉米等配料加入到番茄汁里。
松子魚從起魚肉到下油鑊,重點體現(xiàn)的是刀工和火候。
1、首先是選料,傳統(tǒng)松子魚的標(biāo)準(zhǔn)分量是取一條重約1.5公斤的鯇魚,1.5公斤鯇魚起600克魚肉。
2、其次是起肉。從魚頭后端開始切,順著魚背部一點點地將鯇魚兩側(cè)的魚柳片下來,兩邊魚肉要起得一模一樣,剔下的魚柳肉越厚,切出的松果瓣形魚肉越長,用油炸過后也才會更好看;在對魚肉用“人”字刀花時要以半斜角約45度切入,每下一刀,相距約8毫米,不能把魚肉弄破。這做出來,炸出來的魚肉會呈整齊漂亮的松果狀。
3、然后是上漿上粉。要將有刀面的魚肉先拍上鹽,后用蛋黃漿撈勻,讓蛋黃漿覆蓋魚肉,這樣魚肉炸出來才會完全上色。在油炸之前,還得拍上干生粉。
4、最后油炸。拍上干生粉后半分鐘就得下鑊炸,如果這一時間把握不好,要么魚肉過于濕身,要么太干,達不到理想的效果。當(dāng)油溫達到180℃,兩手慢慢將魚放入油鑊。魚放入油鑊后,改中慢火進行浸炸,有經(jīng)驗的師傅會用鑊鏟敲一敲魚身,當(dāng)發(fā)現(xiàn)魚身變硬時即表明已差不多。
5、最后一步是淋汁。一般會用到五柳料和青紅椒粒、蒜蓉和蔥白粒。其中五柳料是用“小料”,即切成比米粒略大的粒狀,這樣才能與其它同為粒狀的配料相呼應(yīng)。用蒜蓉來起鑊后,加蔥白粒和青紅椒粒一起翻炒,最后五柳料加入糖醋汁里,做成醬汁,淋在炸好的魚身上,一道松子魚便大功告成了。
松子魚可以說是完美地將粵菜擅長兼收并蓄、洋為中用的特點發(fā)揮得淋漓盡致。五柳松子魚的特色是魚肉鮮嫩,魚皮香脆,佐以五柳糖醋汁,酸甜可口。
五柳松子魚的肉質(zhì)細(xì)嫩,含有蛋白質(zhì)、脂肪、少量維生素、鈣、鉀、鎂、硒等營養(yǎng)元素,具有補氣血、益脾胃的滋補功效,適宜體質(zhì)衰弱、營養(yǎng)不良之人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