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竹蓀湯用黃芪、竹蓀和其他食材煮湯,讓黃芪和竹蓀的營養(yǎng)充分的析出到湯里,有保健養(yǎng)生功效。
黃芪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jīng),具有較好的補中益氣作用,能健脾補中、補氣升陽,有增強脾胃運化的作用,因此促進水濕運化,故能利尿、除水濕,還可以補氣攝血、行血;竹蓀為食用菌,含有多氨基酸,其中包括人體必需的氨基酸,且谷氨酸含量較高,還含有蛋白質(zhì)、維生素、脂肪等物質(zhì),適量食用可幫助補充人體必需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具有健脾益胃的作用,能幫助提高脾胃的消化功能。
用料:老母雞、鮮竹蓀、黃芪、香菇、木耳、枸杞、鮑魚干、干貝柱、干蝦米、料酒、大蔥、小蔥、紅棗、老姜
做法:
1、活殺老母雞一只,處理好待用;
2、將枸杞、木耳、香菇、干貝柱、鮑魚干、干蝦米泡發(fā)后洗凈,竹蓀去蒂洗凈,蔥姜切好;
4、黃芪、紅棗,搓洗干凈;
5、母雞斬塊,焯去血水后洗凈;
6、將母雞先放入電飯煲,其他食材均勻鋪在上層,一次加滿純凈水,放2勺料酒,煮1個半小時;
7、撒鹽,燉煮半小時后出鍋。
用料:老鴨、干竹蓀、黃芪、枸杞、胡蘿卜、料酒、鹽、姜、蔥
做法:
1、老鴨清理干凈,剁成塊,姜切片;
2、切好的鴨肉放入燜燒鍋內(nèi)鍋,注入清水沒過鴨肉,同時放入姜片和1湯匙料酒,燒開;
3、等鍋中煮出浮沫,關(guān)火,把鴨肉倒出用清水沖洗干凈表面;
4、把燜燒鍋內(nèi)鍋清洗干凈,放入汆燙過的老鴨肉塊,倒入清水沒過鴨肉,放姜、蔥、1湯匙料酒煮開,此時如果有浮沫就撇掉浮沫,然后放入去皮切成滾刀塊的胡蘿卜和黃芪片;
5、中火煮開轉(zhuǎn)小火,蓋上蓋子燜煮十五分鐘關(guān)火;
6、不要開蓋子,直接拎起內(nèi)鍋放入外鍋中,然后蓋好外鍋蓋子,燜煮2.5小時左右;
7、燜燒鍋燜煮時間快要到的時候,提前把竹蓀用清水浸泡兩分鐘,然后用手捏擠漂洗干凈,捏干剪短備用;
8、燜煮時間到,拎出內(nèi)鍋,放在灶上開中小火,把竹蓀和枸杞放入,煮開后轉(zhuǎn)小火,蓋上蓋子再煮三分鐘,開蓋加鹽調(diào)整好味道即可。
黃芪竹蓀湯適合氣陰兩虛、容易感冒等人群飲用,但脾胃虛寒、陰虛陽亢的人群不宜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