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饣它湯的歷史,要從4300多年以前彭祖的雉羹說起。
當時,彭祖用野雞配些藥材和稷米制作出了味道鮮美的野雞湯,也叫雉羹,獻給生病的堯帝,堯帝喝了以后很快恢復(fù)了健康,于是把彭祖加封在了大彭氏國,大彭氏國就是今天的徐州市。彭鏗因為他的“雉羹之道”,被尊為“彭祖”。
彭祖是我國第一位著名的職業(yè)廚師,被廚師們尊稱為祖師爺。雉羹是我國典籍中記載最早的名饌,被譽為“中華第一羹”。
雉羹是饦湯的前身,可謂中華民族最早的湯羹。雉是書面的文字的東西,比較雅的,自古以來真正落在史書上的都叫雉羹,沒有叫饣它湯的。這個饣它湯是徐州人的土語,老百姓、廚師特地造的這么一個字。
自從彭祖創(chuàng)制雉羹以來,歷代皇帝都把雉羹視為珍品。到了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到過徐州,品嘗此湯,很是愜意,便問廚師:“是啥湯?”。答曰:“就是饣它湯”。當乾隆看到、嘗到的同時,已悟出是雉羹;便又問廚師“啥湯怎樣寫的?”廚師文化不高頓時傻了眼,用手指比畫著“食”字右邊加個“它”字,即今天沿用的“饣它” 字。
事后不久,乾隆傳詔:封徐州饦湯為“天下第一羹”。
1997年12月,在全國名小吃評比會上,徐州先鋒飯店制作的“饣它湯”,被中國烹飪協(xié)會評為中華名小吃。
1999年11月,國家商標局批準正式注冊“馬市街饣它湯”商標。2006年,當?shù)孛襟w舉行城市名片推選活動,徐州饣它湯被百姓評選為“徐州城市飲食名片”。
2011年,馬市街饣它湯獲國家商務(wù)部正式認定,上榜第二批“中華老字號”。
制作饦湯需要特制的甄鍋,它是用鮮紫柳木箍成,甄鍋木中有柳淚,氣味清香,可給饦湯帶來無限美味。
饦湯的制作過程,首先是選料。在采購饦湯主體老母雞時,要求挑選比較肥的,相對比較嫩的,并增加了鷴豬骨,用當年去皮麥仁取代麥糝,這樣制作出來的饦湯,味更鮮美,營養(yǎng)更豐富。
從中午十二點開始投料,首先把清洗干凈的老母雞、豬骨、麥仁投入甄鍋,用武火(大火)煮熟,然后用文火(小火)把它煮爛,一直煮到第二天凌晨四點,共計16個小時。從凌晨四點開始清理,剩下雞肉和麥仁放在甄鍋繼續(xù)蒸煮,同時加入淀粉,一邊加淀粉,一邊攪拌,并用大火燒開,分三四次才能完成。
做饦湯的配料很多,有五香、生姜、大蔥、紹酒、精鹽、淀粉、味精、胡椒粉、香油、米醋等作料。有些作料需要早放,用布袋裝上和母雞、麥仁一起蒸煮。有的作料需要后放,在勾芡后加入精鹽、味精和胡椒粉,香油和米醋則在出鍋時,點在饦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