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筍是什么東西
地筍(Lycopus lucidus Turcz.ex Benth.)是唇形科地筍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又稱地藕、地筍子、地蠶子,“地筍”一名出自宋朝掌禹錫《嘉祐補注神農(nóng)本草》。
地筍的株高達70厘米;莖常不分枝,無毛或節(jié)稍紫紅色,疏被微硬毛;葉長圓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楔形,葉柄極短或近無;輪傘花序球形,小苞片卵形或披針形,花萼被腺點,披針狀三角形,花冠白色,喉部被白色短柔毛;小堅果倒卵球狀四邊形;花期6-9月;果期8-11月。
二、全國哪里的地筍最有名
地筍產(chǎn)于中國東北、河北、陜西、四川、貴州、云南等省地,此外,在俄羅斯、日本等國家也有分布。
地筍生于海拔320~2100米的沼澤地、水邊、溝邊等潮濕處。喜溫暖濕潤的氣候和肥沃土壤。地下莖耐寒,適應性很強。耐陰,怕干旱,不怕澇。繁殖方法一般多為根狀莖繁殖。
三、地筍的食用方法
采摘嫩莖葉,可涼拌、炒食或做湯;晚秋以后采挖出的地筍,可鮮食或與雞肉、豬肉等肉類一起炒食,或做醬菜等,也可與枸杞、粳米同煮成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