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油黃粑的歷史由來
宜賓楠竹密集廣布,每年春天,幾十萬棵楠竹筍留下了數(shù)不清的筍殼葉,當(dāng)?shù)剞r(nóng)民就變廢為寶,用它來納鞋底,做鞋墊,包米粑。
生活艱難的歲月里,糯米、紅糖,乃至秈米都很珍貴,黃粑也成盤中珍肴,只有在過年或者過生日、結(jié)婚辦酒席時(shí)才能吃到,紅糖也多由糖精取代。
“黃粑黃粑咪咪甜,看到看到要過年”,上世紀(jì)八十年代以前,每年入秋以后,兒時(shí)伙伴們就天天扳著指頭算,天天唱這樣的歌謠,盼望著過年,盼望著吃黃粑。
現(xiàn)在很多人做“黃粑”,已經(jīng)沒有以前那么麻煩,筍殼葉被很多人淘汰了,但口味更加講究。
富油黃粑的做法
原料:大米、糯米、冰糖、白糖、紅糖、玉米油、棕葉等。
做法:
將大米、糯米按3 : 7的比例分別浸泡兩小時(shí),將米泡軟放置備用。
用冰糖、白糖、紅糖熬制糖色,幾種糖熬制后甜香四溢,放置備用。
將浸泡好的大米磨成漿;糯米上籠蒸40分鐘。
玉米油、糯米、大米漿,加入熬制好的糖色。
攪拌均勻之后,靜置兩小時(shí),用棕葉包裹黃粑原漿,上籠蒸熟即可。
此外,還有不少人喜歡在米粑里放上一兩根半肥半瘦的肉條,有肉和油滋潤的黃粑,味道更加鮮美,顏色更顯金黃,切出來的形態(tài)更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