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游血條面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陜西省麟游地區(qū)有名的特色風味小吃。這一風味小吃,相傳還是唐王李世民來麟游九成宮避暑,去鄉(xiāng)間視察民情時發(fā)現(xiàn)的。由于皇上的喜愛,血條面才得以發(fā)揚光大,流傳至今。
麟游血條面有著它獨特的地方風味,它是逢年過節(jié)、紅白喜事,麟游人招待親朋好友的風味食品。千百年來,在麟游縣境內流傳不衰。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制作。地道的麟游血條面只有在農村逢年過節(jié)或婚喪嫁娶時才能品嘗到它的美味。血條面制作講究,風味獨特,其具體作法是,取新鮮豬血或羊血,加鹽后反復攪拌,使血不再凝固,然后用細紗網過濾,取締雜質,放干細調料若干。另選精細麥面粉,用過濾好的血漿和面,或人搟或機壓成薄面片,用大油擦遍,切細,上籠蒸熟,晾干保存,類似于現(xiàn)在的方便面。吃時,用五香調料、蔥花、蒜苗、雞蛋餅、木耳、黃花、姜汁、油潑辣子、臊子油等做湯(最好用肉湯)。將做好的血面入湯,泡幾分鐘即可食用。
麟游血條面的特點是:薄勁香、煎稀汪?!氨 笔侵秆鎿{得很??;“勁”是指血面柔中帶勁,耐煮耐泡;“煎”是指湯很煎和,湯溫較高;“稀”是指面少湯多,味道鮮美(人常說味道都在湯里頭);“汪”是指湯的搭頭很豐富,色彩搭配鮮艷,油多味香。它食用方便,利于貯存。味濃而不腥,色紅而不辣,油厚而不膩。
豬血含有老年人新陳代謝所需要的蛋白質和多種元素,能延緩機體衰老。
中華飲食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麟游血條面是中國民間古老飲食文化的優(yōu)秀遺產,在中華民族的飲食大花園中,獨樹一幟,獨一無二,其他地方很少有人制作食用血條面。它只所以能長期流傳下來,是因為它已成為當?shù)厝罕婏嬍澄幕囊徊糠帧0l(fā)掘、搶救、保護麟游血條面,對研究民間飲食文化現(xiàn)象具有一定作用。另外,麟游血條面營養(yǎng)豐富,香味悠長,對豐富民間風味小吃,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
相關器具有:盒、網籮、大木案、搟面杖、切面刀、蒸籠、碗筷等。
成品血條面有:現(xiàn)作血條面、盒裝血條面(有葷、素兩種)
血條面制作講究,風味獨特,其具體作法是,取新鮮豬血或羊血,加鹽后反復攪拌,使血不再凝固,然后用細紗網過濾,取締雜質,放干細調料若干。另選精細麥面粉,用過濾好的血漿和面,或人搟或機壓成薄面片,用大油擦遍,切細,上籠蒸熟,晾干保存,類似于現(xiàn)在的方便面。吃時,用五香調料、蔥花、蒜苗、雞蛋餅、木耳、黃花、姜汁、油潑辣子、臊子油等做湯(最好用肉湯)。將做好的血面入湯,泡幾分鐘即可食用。
一、血:
選取新鮮健康的豬血或羊血,加鹽后反復攪拌,使血不再凝固,然后用細紗網過濾,取締雜質,放干細調料適量,兌涼開水少許,以備用。
二、面
1、選料:選優(yōu)良白麥三種以上混合細磨,每百斤取面七十斤。以陽山老紅麥面為最優(yōu)。
2、和面:每十斤面摻堿三錢,用兌好的血漿和面,先拌后搓,以硬為宜,反復揉壓,揉面塊,以軟為宜。
3、搟切:用搟面杖搟薄后,在面上反復擦遍熱大油(菜油也可),以互不相粘為宜,然后折疊、晾涼、切細。
4、蒸:將切好的血面,分成若干份,以半斤為宜,上籠蒸二十分鐘蒸熟即可食用。
5、晾曬:將蒸熟的血面及時晾曬,晾干后保存,以備日后食用。
三、菜:
1、底菜:取紅蘿卜、蒜苗、黃花、木耳、豆腐若干,切碎,用菜油炒熟。
2、漂菜:把雞蛋攤成薄餅,切成菱形小片,取蒜苗或韭菜少許切細。
四、臊子:
取大肉若干切成小片,肥瘦分放;把大油入鍋化開,加入適量菜油,先將肥肉放進油鍋,文火將肉油浸出,再放進瘦肉,文火至七成熟,依次調上食醋、醬油、食鹽、五香調料、辣面。再文火十至十五分鐘即可。
五、調湯:
在鍋內放菜油少許,燒熟,倒入生姜末、蔥或蒜苗熗炒,加入適量肉湯(沒有肉湯以開水代替),然后,放入臊子、漂菜。調湯切記少醋多鹽。湯要始終保持近乎煎沸的熱度。
六、食用:
取適量血面入湯,浸泡3—5分鐘,再放入少許涼粉、豆腐片,以配其色。每碗撈血面不可太多,一般一兩左右,將湯舀足,再放少量炒好的底菜即食。若在湯中泡上軟蒸饃,連吃帶喝,其味更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