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祖國西南邊疆的麗江,居住著勤勞的納西族人民。納西族人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創(chuàng)造出多種食品,其中尤以麗江粑粑聞名滇西一帶,素有“麗江粑粑鶴慶酒”之稱。麗江粑粑是納西族獨具的風味食品,有著悠久的歷史,明代《徐霞客游記》中即有記載。
其特點之一是色、香、味俱佳,其制作的主要原料是用麗江出產(chǎn)的精細麥面,加注從玉龍雪山流下來的清泉合成面團,在大理石石板上抹搽植物油,再搟成一塊塊薄片,抹上化油,撒上火腿末或白糖后卷成圓筒狀,兩頭搭攏按扁,中間包入芝麻、核桃仁等佐料,再以平底鍋文火烤熟煎成金黃色,即可制成。麗江粑粑分為咸甜兩類,可以根據(jù)各自口味任意選用。其色澤金黃,香味撲鼻,吃起來酥脆可口,有的加喝酥油茶,更是其味無窮。在古城四方街,有許多專營麗江粑粑的鋪子,多為成年女子經(jīng)營,她們有著嫻熟的技巧和精湛的手藝,生意紅火,顧客盈門。麗江粑粑的第二個特點是不易變質(zhì)變味,做好后放置數(shù)天,不會發(fā)霉,無論帶著出遠門或?qū)⑺鳛槎Y物饋贈給遠方的親朋好友,你都不用擔心,只要到時候把它拿出來隨便地蒸或煎一下,它依然酥脆香甜。麗江粑粑過去曾經(jīng)是馬幫商隊備用的干糧,就因其放置多日不會變質(zhì)變味,倍受旅人喜愛。
糯米營養(yǎng)價值很高,除含蛋白質(zhì)、脂肪、碳水化合物外,還含豐富的鈣、磷、鐵、維生素B1、B2等。糯米性味甘溫、入脾腎肺經(jīng),具有益氣健脾、生津止汗的作用。但糯米不易消化,老人、小孩不宜多吃。
(1)芝麻炒黃,與白糖、20克豬化油及玫瑰糖拌勻備用(無玫瑰糖可加入適量食用香精)。
(2)將1克小蘇打及適量清水調(diào)勻后加入面粉內(nèi)合勻,在案板上揉成長條形,搟得又長又薄,然后用60克豬化油均勻涂在面皮上,用手卷成筒,切成10節(jié)。
(3)把切好的面卷壓扁,包上制好的糖餡,搟成15厘米左右的圓形粑粑,共做10個。
(4)平底鍋坐火上,燒至七成熱,在粑粑面上涂豬化油,放鍋里焙3-5分鐘翻過,一面焙一面涂上豬化油翻過,15-20分鐘左右即可裝盤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