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賣最早記載于明朝的《樸通事》一書:“以麥面做成薄片,包肉蒸熟,與湯食之,方言謂之稍麥。麥亦作賣。”
燒麥發(fā)源于北方,并在明清時期流行于全國,因各地飲食習慣和方言不同,衍生出不同口味做法和名稱。
1、糯米泡起來,最好一上午或者一晚上。然后給少量水用電飯煲燜熟。
2、鹵牛肉、鹵香菇和鹵木耳從鹵水中夾出來。我的老鹵水里不給老抽的,所以沒什么顏色。
3、鹵味切成丁,洋蔥切碎,蔬菜大蔥切細圈。
4、鍋里給豬油一大勺。這個一定要有豬油,而且要多才好吃。
5、將蔬菜大蔥炒香。
6、加入洋蔥炒香,然后下入鹵味,翻炒一會。
7、加入鹵汁,太濃的老鹵汁需要按情況兌水,湯汁基本沒過所有食材。
8、中火慢慢翻炒到湯汁濃稠,但是不要完全收干。
9、加入燜好的糯米,小火,慢慢炒均勻,成為非常軟的狀態(tài)。用適量鹽和大量胡椒調味。
10、取適量餡料放在餛飩皮上。
11、像包包子一樣按著花邊收口,口不用封緊。
12、上滾水,蒸約8分鐘到餛飩皮透,即可。
重油燒麥是糯米嚴氏與和面豬油的結合體,非常瓷實,妥妥的碳水炸彈。
重油燒麥的熱量比普通燒麥高得多,但是這也不妨礙武漢人對它的喜愛。重油燒麥油餅酥脆,香氣逼人。里面的餡料香菇配著燒麥肉,混合著糯米,吃起來口感特別好,還帶著濃郁的黑胡椒味配方,超有滿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