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種植方法
1、整地沃土
葡萄喜歡通風良好的沙壤土,因此適合在洪泛區(qū)和丘陵沙地種植。為了實現(xiàn)高質量和高產(chǎn)量,肥沃的土壤是關鍵。土壤深度必須在60 cm以上,土壤有機質在2%以上,這就要求通過結合全園深翻。動物糞便等腐爛的有機肥料和普施發(fā)酵的腐爛農(nóng)作物秸稈,畝量不小于5立方米或1500公斤。沒有這一點,早產(chǎn),高質量和高產(chǎn)量是困難的。
2、挖穴栽植
種植通常在秋季后進行,在上凍前進行,越早越好。根據(jù)行間距2至3米,工廠間距為0.5至0.8米,行間距便于機械噴涂。在種植幼苗之前,剪去苗木枯樁,并將長根切成20至30厘米。然后將其浸泡在清水中24小時,使其充分吸收水分,種植幼苗時,將幼苗的根部分散到周圍區(qū)域,拉伸根部,然后覆蓋土壤,使根部與土壤緊密結合。種植深度不應太深或太淺,一般來說,嫁接苗在土壤中覆蓋到嫁接界面,切割深度是合適的。如果溫度太深,將不利于生存;如果淺,根系很容易暴露在地面并且風干,也不利成活。種植后,滲透一次水,最好用塑料薄膜覆蓋,這有利于提高地溫和水分,促進根系生長,種植時,一般不要在洞中施肥,以防止燒根。
3、立架固定
一般采用單柵欄框架,便于通風透光,提高漿果質量,便于田間管理,機械化養(yǎng)殖,噴灑,打頂,收割,養(yǎng)殖,節(jié)省人力。架面與地面垂直,形似籬笆,故稱籬架,因其架直立,又叫立架。每行1個架面,架高依行距而定,行距2米時,架高1.2~1.5米框架高度為1.5至1.8米;當間距為3米時,框架高度約為2米。在該行中每隔6米有一個柱子,在柱子上每隔50cm拉一根水平不銹鋼絲。該柱通常是帶有鋼筋的長方體形水泥柱,地下部分不小于40厘米。

4、水肥管理
嚴格把握“成活在水,壯樹在肥“的原則,追肥的原則應該遵循“先少后多”的原則。施肥的種類和頻率為:6月底前施氮肥(尿素,人畜糞便等),施2次,每畝尿素40公斤。從7月到8月,施用復合肥兩次,每畝25公斤。 9月至10月,主要施用有機肥,每畝3立方米,上述復合肥100公斤,加入5公斤鈣,硼,鋅微肥。結合使用殺蟲殺菌劑,3至5次外部追肥,噴灑0.3%尿素加0.3%磷酸二氫鉀,葉背葉面都要經(jīng)過精心噴灑。
對于行間和土壤管理,最好不要在葡萄園種植其他作物,以免競爭水份。在早期和干旱期種植時,有必要及時澆水,減少后期澆水,并注意雨季排水,因為葡萄“抗旱,不抗?jié)场?。培養(yǎng)4至6次,并隨時清除雜草,一般不要使用除草劑,以防止噴灑在葉子上。
5、整形修剪
在春天,留下兩個強壯的芽,其余的剪掉。當新芽長到13至15片葉子時,心臟頂部,次級尖端留下1或2個,次級尖端重復留下2至3片葉子。同時,有必要及時去除卷須,以防止營養(yǎng)物質的消耗和過度濫爬。還要及時把新梢綁到鐵絲上,力求均勻分布并合理占用空間,小心不要系太緊,以防勒傷新梢。
6、害蟲防治
葡萄樹苗在早期易受葡萄黑痘和葡萄白腐病的影響,后期易受葡萄霜霉病的影響。控制方法,噴施3~5波美度石硫合劑,發(fā)芽前交替噴5~7次,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 800溶液,80%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 800倍液,64%抗病毒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8%科博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800倍液,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8%甲霜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在小麥收獲前8月的雨季以1:0.5:200倍的波爾多混合物噴灑3至4次。
主要害蟲有透翅蛾、星毛蟲、虎天牛、葉蟬、紅蜘蛛等,可噴灑甲維鹽、菊酯類、農(nóng)地樂、毒死蜱、阿維菌素等藥劑。
7、培土防寒
在寒冷來臨之前,先將整枝修剪后的枝蔓順其自然方向的地面上,然后從1米外的根部取土來種植植物,通常為30至50厘米。在埋土時,要邊培土,邊拍實,防止透風。當土壤開始凍結時,要在防寒溝內灌封凍水,一次灌滿溝,以增加土壤濕度,增加土丘內的溫度。
氣溫變暖對葡萄種植的影響
目前有跡象表明,氣候變化對葡萄的開花和成熟都產(chǎn)生重大的影響。在蓋森海姆,自1961年有記錄以來,葡萄的破芽期已提前,花期也較30年來的平均日期提前了10天左右。在一些如香檳區(qū)和夏布利地區(qū)這樣深受霜凍之害的地方,春凍現(xiàn)象日益頻繁。轉色期也較以往平均水平提前了12天左右;而且,不管是波爾多還是阿爾薩克,或新西蘭還是美國,葡萄收獲期都有所提前。表面上看,這是件好事,因為果農(nóng)們能讓在不穩(wěn)定的秋季天氣來臨之前就已經(jīng)完成收獲任務。但是事情并不如想象的那么簡單,更短的成熟期不僅意味著因風味物質積累程度的改變而影響到葡萄酒中單寧和糖分的平衡(酸度和甜度的平衡),而且還影響到芳香味如漿果類物質的成熟,因為這些味道需要在溫度較高的夜晚才能成熟。
不同葡萄品種對不同土壤的適應性也需要重新考量。葡萄品種如西萬尼(Sylvaner)、米勒-圖高(Muller-Thurgau)、白皮諾(Pinot?Blanc)以及灰皮諾(Pinot Gris)的香氣本來就清淡,處在相對嚴酷的氣候時甚至還會連一點香氣都沒有。然而,雷司令的抵御能力似乎比它們都要強,畢竟它連像澳大利亞克萊爾谷(Claire Vally)這樣炎熱的地方都能成功地生存下來。但是,根據(jù)德國的研究預測,到2050年,像梅洛和赤霞珠這樣的紅葡萄品種將更適合生長在如萊茵河畔(the Rhein)這樣的地方,而萊茵河地區(qū)2003年的氣候狀況與法國南部的蒙彼利埃(Montpellier)極其相似。
不同葡萄品種的成熟狀況會隨著這些因素的改變而改變,也因此會表現(xiàn)出對不同地區(qū)的適應性。在德國蓋森海姆地區(qū),如在Huglin指數(shù)為1500時,米勒-圖高品種適應性最好;在1600時,雷司令表現(xiàn)更佳,而赤霞珠在1900以上才能成熟,因此,赤霞珠不適合在寒冷且多云的地區(qū)種植。
隨著全球氣候的變暖,日照時間的變長,Huglin指數(shù)的逐漸上升,不同葡萄品種的成熟能力也隨之改變。
此外,一些疾病和蟲害的發(fā)生同樣也可能引起葡萄品種成熟能力的變化,對此,葡萄種植者們必須學會面對。在德國,Esca和黑腐病(Black Rot)已經(jīng)經(jīng)常出現(xiàn),這在2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還有,葡萄蛾(Grape moth)接二連三,一輪又一輪地侵襲葡萄園,這種曾經(jīng)罕見的害蟲現(xiàn)在卻頻繁現(xiàn)身,似乎只有霉霜?。―owny Mildew)唯一一種發(fā)病頻率下降的疾病。溫暖潮濕氣候將最容易誘發(fā)各種疾病。
顯然,全球變暖已然并將持續(xù)影響葡萄的品種以及葡萄酒的風格。如果這一趨勢繼續(xù)下去的話,恐怕葡萄種植者們乃至葡萄酒消費者們都需要重新考量一下他們當前所做的一切自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
聲明:以上內容源于程序系統(tǒng)索引或網(wǎng)民分享提供,僅供您參考使用,不代表本網(wǎng)站的研究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來源的真實性和權威性。申請刪除>>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