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介紹
瀘定縣歷史悠久,地建笮都縣始于漢初,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四川巡撫奏準在大渡河的安樂(藏語稱阿壟)修建鐵索橋,橋成后康熙帝賜名“瀘定橋”,至今已有300年歷史,因鐵索橋的修建,成了東西兩岸貿易往來的重要交通要道。 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飛奪瀘定橋,震驚中外。1935年5月29日,紅軍經過英勇奮戰(zhàn),取得了飛奪瀘定橋的偉大勝利。紅軍的鮮血順大渡河流下,大渡河水滋養(yǎng)兩岸萬物,后來人們發(fā)現這里的櫻桃更紅了,果質更甘甜了,從此,很多鄉(xiāng)鎮(zhèn)都種植了櫻桃樹,目前縣境內還有數棵古樹,是當地老百姓護佑的神樹。 瀘定紅櫻桃是在瀘定縣特有的氣候、海拔和土壤條件下形成的地方良種,品質上乘。據《王統世系明鑒》記載,文成公主進藏時,品嘗了紅櫻桃,贊不決口,并帶走了紅櫻桃等果品。1978年,瀘定縣規(guī)模發(fā)展甜櫻桃,種植戶已達5000余戶。 瀘定紅櫻桃果大、紅艷、甘甜、營養(yǎng)豐富,成熟期一般在4月中旬,被稱為“早春第一果”,瀘定縣也被譽為“高原生態(tài)早熟紅櫻桃栽培區(qū)”。2010年11月,瀘定縣被中國果蔬產業(yè)品牌論壇組委會評為“中國紅櫻桃之鄉(xiāng)”。為進一步發(fā)揮紅櫻桃產業(yè)優(yōu)勢,瀘定縣將進一步加大紅櫻桃良繁基地建設,高起點、高標準擴建4萬畝紅櫻桃基地,加大瀘定紅櫻桃的市場宣傳力度,深化消費者認識,提升市場影響力。
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和人文歷史因素
瀘定縣位于甘孜州東南部,地處青藏高原東南邊緣,是川西高原向四川盆地的過渡地帶,地勢西高東低。境內河谷、溝谷皆屬“V”型,從谷底到山嶺一般相對高差大,紅櫻桃因海拔高度不同而呈現相繼成熟態(tài)勢,境內貢嘎山區(qū)廣布現代冰川和古代冰川地貌。縣境內主要有黃棕壤、水稻土、紫色土、褐土等15個土類。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為 1.25%, pH值6.6-7.5,土壤質地疏松,通透性好,耕作層深厚,養(yǎng)分含量高??h境內大渡河匯集了全縣大小常年性山溪48條,大渡河由北向南縱貫全境,流長82公里。瀘定紅櫻桃主要分布于大渡河支流-田壩鄉(xiāng)、杵坭鄉(xiāng)兩岸,小溪密集,水系發(fā)育,水源豐富,水質好無污染。瀘定縣的氣候屬于中亞熱帶季風氣候,是特殊的干熱河谷地帶。平均氣溫16.8℃,最高溫度36.4℃,最低氣溫-5℃,年均降水量 664.4mm,無霜期279天。年日照數1161.9小時。瀘定紅櫻桃產地海拔均分布在1300m至1400m之間,因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光合作用充分,有效物質積累高,形成了瀘定紅櫻桃色澤晶瑩鮮艷,甘甜可口,汁多味美且營養(yǎng)豐富的品質特點。
地域范圍
瀘定紅櫻桃農產品地理標志地域保護范圍為四川省甘孜州瀘定縣所轄行政區(qū)域的西南部,包括田壩鄉(xiāng)、杵坭鄉(xiāng)、烹壩鄉(xiāng)、德威鄉(xiāng)、冷磧鎮(zhèn)、興隆鎮(zhèn)、瀘橋鎮(zhèn)、加郡鄉(xiāng)、嵐安鄉(xiāng)、得妥鄉(xiāng),海拔900米至2300米,地理坐標為東經109°49′-102°27′,北緯29°28′-30°6′,保護面積5萬畝,年產量7.5萬噸。
品質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瀘定紅櫻桃果實圓形,果個整齊,梗洼中廣,果梗短,果頂較平,縫合線不明顯。果面紅色,有光澤,果皮細薄、光滑,果肉蜜黃色,細嫩柔軟。味甜,品質佳。
(2)內在品質指標:瀘定紅櫻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食率高,可溶性固形物≥12%,可食率≥85%,含有維生素C等有益物質。 (3)安全要求:符合《無公害食品 落葉核果類果品》標準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