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罐茶并不是茶的種類,是甘肅部分山區(qū)(隴南,通渭,會寧,定西,蘭州,天水市的甘谷、武山、北道一帶),陜西部分地區(qū)的特色傳統(tǒng)茶點飲食。當?shù)剞r(nóng)家古今相沿的一種獨特的品茗風俗習慣。主要用具就是罐子,以前的罐子是小瓦罐,現(xiàn)而今已經(jīng)演變成小鐵罐。喝罐罐茶的時候,罐罐里倒上水在爐子上燒,同時在爐邊烤上棗,等到罐罐里的水開了以后,將茶葉和烤好的棗,以及捏破殼的桂圓放到罐罐里,等茶葉被燒開的水溢出好幾次,也就是棗和桂圓以及茶葉的味道入到水里后,找個杯子(愛喝糖的人可以在杯子里放上冰糖),將燒開的水倒進杯子,然后再給罐罐里加水,繼續(xù)燒,邊燒邊喝,最好是爐邊烤上饃,邊喝邊吃,很是一種享受。
一個土火爐子、一只“曲曲罐”(泥土燒制而成,容量很小,所能容納的茶水也許遠遠不足一只高腳杯)、一撮茶葉或一籠火,一撮茶,一個茶罐和一只茶蠱,便是罐罐茶的全部家當了。大家坐在熱炕上,架旺火爐,將黑瓦罐里的茶熬的濃釅至極,一口口的呷著,顯得十分舒坦輕松。特別是逢年過節(jié),家家都有罐罐茶具,借以聚親會友,他們把品飲罐罐茶看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鄉(xiāng)下罐罐茶也是農(nóng)民的早點。罐罐茶具有幾個明顯的特點:一是用水量特別少。一般農(nóng)村的老年人喝罐罐茶,所用的水大概只需要我們平時喝水用的一杯水就夠了。二是特別費時間。老年人喝罐罐茶一般要用一個多小時甚至于比這還要久。三是由于用的是土火火爐子,煙霧繚繞,有種騰云駕霧的感覺。四是熬成的茶特別苦。
最原始的用具確實是罐罐,一種燒制出來的器具,青灰色,八九厘米高的,底座直徑只有四五厘米的錐體,看似粗糙,品起茶卻很香濃,架在火盆上,可供一個人慢慢品用。罐罐已經(jīng)有了變化,底座只有掌心大小的,高五六厘米的鐵質杯子,擱在稍大些的電爐上,里面放些冰糖、紅棗、枸杞、桂圓和茶。有時候杯子也放在火爐上,幾個人圍成一圈,邊烤火聊天,邊喝茶,還可以吃上幾口饃饃。雖然杯子很小,每個人分到的很少,但是當那熱茶含在嘴里的時候,分享到的感受卻是無以言表的。
第一步是烤棗,棗皮糊了,散發(fā)出清香,然后就可以放在罐罐里了,據(jù)說這樣棗味才更入茶香;
第二步是把裝好原料的罐罐放在電爐上,一般茶葉是最后放入的,只要茶一入,水就會沸騰的;
第三步是把喝茶的小茶杯準備好,看著罐罐內沸騰的水面,等著飄香;慢慢煮,靜靜呷,才能體會到其中的樂趣,才能品味到原料的純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