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溫奶也稱為UHT奶,即采用超高溫瞬時滅菌技術(UHT)生產加工,并灌裝入無菌包裝內的牛奶。其生產工藝是在135~150攝氏度下加熱2~3秒,并迅速回落至室溫。瞬間滅菌在殺滅細菌和微生物的同時,能夠最大限度地保護牛奶的營養(yǎng)和口味。常溫奶通常采用無菌復合紙包裝,無需冷藏和防腐劑就可以使牛奶在常溫下?lián)碛休^長貨架期。

低溫奶一般指巴氏殺菌乳。巴氏殺菌乳是以新鮮牛奶為原料,采用巴氏殺菌法加工而成的牛奶,特點是采用72-85℃左右的低溫殺菌,在殺滅牛奶中有害菌群的同時完好地保存了營養(yǎng)物質和純正口感。經(jīng)過離心凈乳、標準化、均質、殺菌和冷卻,以液體狀態(tài)灌裝,直接供給消費者飲用的商品乳。
低溫奶:低溫奶的加工工藝比較簡單,生乳經(jīng)低溫長時間(62-65℃,30分鐘)或經(jīng)稍高溫短時間(72~76℃,15秒;或80-85℃,10-15秒)的熱處理方式進行殺菌處理。
常溫奶:常溫奶的加工工藝比較復雜,采用耗能大的超高溫滅菌工藝。通常是把生乳加熱到140℃左右保持3-5秒,來殺滅微生物并滅活乳制品所含酶的活性,并使用添加劑改變風味、使奶制品保質期延長。
低溫奶需要低溫條件儲藏、冷鏈運輸。儲存條件:冷藏(一般為2-6℃),保質期短(一般為5-20天)
常溫奶只需要進行常溫儲存、可遠距離運輸。儲存條件:常溫儲存,保質期長(一般為6個月)
常溫奶和低溫奶哪個營養(yǎng)價值高?低溫奶與常溫奶一般分別指的是經(jīng)過巴氏殺菌法和超高溫瞬時滅菌(UHT)法加工而成的牛奶。超高溫瞬時滅菌法的滅菌過程溫度更高,對細菌的殺滅作用更好,保質期更長,然而高溫也會造成營養(yǎng)上的一些流失,導致常溫奶的營養(yǎng)價值要低于低溫奶。所以從營養(yǎng)價值上來看,低溫奶要好于常溫奶。在日常選擇鮮奶的時候,如果條件允許,應該盡可能選擇使用巴氏殺菌法的低溫奶。
1、活性
低溫奶:低溫奶中保留了生乳本身各種天然活性物質和酶的高活性。
常溫奶:常溫奶中酶的活性基本被破壞,對人體有益的微生物也全部被殺死。
2、蛋白質含量
巴氏殺菌法使生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得到保留,且低溫奶中的乳鐵蛋白是常溫奶的1800倍。
低溫奶中β-乳球蛋白的含量為2900毫克/升,使用超高溫瞬時滅菌法的常溫奶中β-乳球蛋白的含量則僅為200-400毫克/升。
巴氏殺菌法僅導致不到15%的乳清蛋白發(fā)生變性,超高溫瞬時滅菌法導致的乳清蛋白變性率高達71.1%。
3、鈣含量
低溫奶:巴氏殺菌處理不會導致鈣、磷等微量元素受損或變性,因此低溫奶中的微量元素可以更好的被人體吸收利用。
常溫奶:生乳經(jīng)高溫尤其是超高溫瞬時滅菌法滅菌之后,含有的優(yōu)質可溶性鈣會轉化成不溶性鈣,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
4、維生素含量
維生素對于高溫十分敏感,生乳中的一些維生素,如維生素B1(硫胺素)、維生素B2(核黃素)和維生素C(抗壞血酸)、葉酸等會被高溫破壞,加熱溫度越高,維生素含量損失越嚴重。
低溫奶:低溫奶中的維生素經(jīng)過巴氏殺菌處理基本上不受影響,種類和含量豐富。
常溫奶:常溫奶中的維生素經(jīng)過超高溫加熱處理后已經(jīng)基本被破壞,維生素含量極低。
低溫奶:低溫奶對蛋白質性質的破壞極小,且不含任何添加劑。
低溫滅菌不會改變生乳本身的奶香味,因而更新鮮純正、口感更自然清甜。
常溫奶:超高溫加熱使生乳乳糖焦化、蛋白質變性,并發(fā)生美拉德反應,使生乳褐變,產生難聞的蒸煮味。生產企業(yè)為了掩蔽常溫奶的這種不良味道,常添加乳化劑及奶味香精。
由于我國乳業(yè)地區(qū)發(fā)展不平衡、冷鏈條件不完善等原因,使許多大型企業(yè)不得不選擇生產易于運輸保存的常溫奶。目前我國液態(tài)乳產品市場中常溫奶占有率已達70%以上。
低溫奶在歐美發(fā)達地區(qū)較受歡迎,大部分國家90%以上的液體乳產品都為低溫奶。近年來隨著我國物流產業(yè)的高速發(fā)展、冷鏈條件的逐步完善以及人們消費、健康意識的改變和增強,消費者逐漸回歸到追求奶制品營養(yǎng)健康和自然新鮮的品質,低溫奶在我國的消費量呈逐漸上升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