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威寧大黃梨,它因薄薄的皮,金黃色,嫩嫩的肉質,蜜一般香甜,含糖量較高,個大核小,耐運耐藏等特點而聞名,多年行銷省內外。 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栽培史。但解放前多稱“昭通梨”。其實,這是名不副實的,因為主產地是威寧,一不是昭通。經專家、教授們考察后,于一九五八年在《中國果樹栽培學》一書中,命名為“威寧大黃梨”,至此,威寧梨恢復了正宗。現(xiàn)在威寧大黃梨已有六十八萬多株,年總產量達千萬斤以上。并且,一國家已撥款十萬元,在威寧建起了“通風貯藏庫建筑群”,可貯藏梨十五萬斤。 威寧大黃梨,百吃不厭。假如有人咳嗽不止,可以用一個威寧大黃梨挖空,灌進蜂蜜,蒸后吃了,便可以止咳。此外,當地人還喜歡用威寧大黃梨制梨膏、曬梨絲。并且用土辦法貯藏的梨,到次年清明節(jié),還能吃上新鮮梨哩l 威寧蘋果,生而不酸,紅而仍脆,惹人唾涎。 據專家們考證,威寧蘋果始種于一九四O年,是英國傳教士帶來的。滄海桑田,幾經變遷,現(xiàn)全縣已有蘋果三十個品種,一百一十多萬株,年產量達五百多萬斤。
品質
威寧大黃梨 (砂梨系統(tǒng))別名昭通梨。來源和分布原產貴州威寧,為當地古老的優(yōu)良品種,也是該省有名品種之一。威寧栽培最多,云南昭通地區(qū)栽培較多。果實經濟性狀在原產地9月中旬果實成熟。一般平均單果重330克,縱徑 8.67厘米,橫徑 8.68厘米;果實長卵圓形,其形狀及大小變化較大;果皮薄,淺黃褐色,表面較光滑;萼片脫落;果肉細,汁多,微香,酸甜適度,風味甚濃,微有余渣,含可溶性固形物15.5%,品質中上等。果實較耐貯運,貯后香味更濃。 生長習性和結果習性生長勢強,樹冠高大開張。結果晚,嫁接后六年左右開始結果;豐產;以短果核結果為主,腋花芽和中、長果核結果也多,有隔年結果現(xiàn)象。 適應性和抗性適應范圍廣,在威寧地區(qū)海拔 1,900-- 2,100米高山河谷生長良好,只要花期不受晚霜危害,均能豐產;也適于海拔在 1,00 0米以下的河谷,但果實品質不及高地;對土壤要求不嚴。抗寒,抗旱、抗?jié)?、抗鹽和抗病蟲害的能力較差,象鼻蟲危害重,多雨時易得黑星病。采前落果重。 栽培要點栽培時注意選擇海拔高處,管理上應重視病蟲害的防治。萌芽力強,成枝力弱,修剪時應注意對延長枝的短截和結果枝組的培養(yǎng),在加強肥、水管理的同時,調節(jié)產量,以克眼隔年結果現(xiàn)象。當地采用的授粉品種有白皮九月梨和黃皮九月梨。 評語:豐產,品質較好,較耐貯運。雖其適應范圍較廣,但其他地區(qū)產的果實品質不及原產地。
經濟價值
原產于威寧的大黃梨,是砂梨系統(tǒng)鮮食與加工兼用的著名品種,也是威寧梨產區(qū)的主栽品種,曾以果大、皮薄、核小、質細、汁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甜酸適口及耐貯耐運等優(yōu)點而享譽省內外,曾名列全國八大名梨之一。由于長期以來果農對梨樹缺乏科學管理,面積逐年增大,但產量卻下降了,果實品質也變劣了。為了將科研成果更好地轉化為生產力,盡快對大面積的低產黃梨樹進行改造并開展和實施科技管理,讓過去的名、特、優(yōu)、稀產品(威寧大黃梨)再顯美名,威寧縣果樹蔬菜站先后向畢節(jié)地區(qū)計劃局、畢節(jié)地區(qū)行署等部門遞交了威寧大黃梨低產園改造利用項目建議書及項目實施方案并得到了相應批復,使威寧大黃梨大面積低產園改造利用項目得到順利實施。該項目的實施,全縣四年來共改造低產梨園達18819畝(344965株),改造后總產量達5982.7萬公斤,總產值為4025.3萬元,總增產3323萬公斤,增值3176.83萬元。共涉及十三個鄉(xiāng)鎮(zhèn),65個行政村,212個村民組,28565戶果農,人口137112人。四年來果產區(qū)受益果農戶均增收1112元,人均純增收232元。
育苗
適于南方的砧木主要是杜梨和豆梨,此外還有砂梨的野生種。豆梨耐澇抗旱,并抗腐爛病,在粘重土上生長良好,南方各省多用作砧木,惟幼苗期生長較慢。沙梨野生種耐濕、耐熱,抗旱力稍弱,幼苗前期生長快,是南方溫暖多雨地區(qū)的常用砧木。每千平方米播種量,大粒種子2.3公斤-3.0公斤,小粒種子1公斤-l.5公斤。種子秋播或經沙藏層積處理后春播。層積溫度保持1 ℃-5 ℃,層積天數一般 50-70天。梨砧木實生苗前期生長較慢,而當年芽接時要求砧木粗度至少在0.6厘米以上,故當年嫁接率一般低。生產上可對砧木苗采取勤施肥水,適期摘心和噴布百萬分之五十(50npm)赤霉素溶液等措施,促進砧木苗加速增粗,以提高嫁接率。
當年秋季嫁接多用芽接法,如芽接沒有成活,第二年春天可用枝接法補接。對芽接成活苗,在8-9月間進行斷根或冬季剪主根移栽,可促進側根的生長,提高出圃苗的標準,有利于提高苗木的栽植成活率。
建園
南方地區(qū)適于發(fā)展砂梨系統(tǒng)的品種。根據交通條件和市場需求進一步合理搭配早、中、晚熟品種。同時根據授粉要求,選擇好授粉品種。授粉品種與主栽品種的比例一般為1:(3-8),也可同時栽植兩個授粉品種。主栽品種與授粉品種間應能相互良好授粉。
栽植苗木
以落葉后秋栽為宜。秋栽苗木成活率高,緩苗期短,第二年生長旺 盛。如遇冬旱缺水,則宜春栽。栽植距離依樹冠大小而異。翠冠、菊水、晚三吉、黃花梨等,株行距可為(3-3.5)米X(4-5)米。風大地區(qū)建園同時應營造防風 林,以減輕風害,確保豐收。
整形和修剪
整形
根據前述梨樹有關生長習性,生產上多推廣采用疏散分層形樹形,遇有主枝分枝角較小,中心于上難以配置上層主枝的情況,也可不留中心干,而培養(yǎng)成多主枝開心形的樹形。
采用疏散分層形樹形時,可培養(yǎng)2-3層主枝,全樹保持6-8個主枝,依品種和樹勢而異。對枝條開張角度小、發(fā)枝少的梨樹品種,第一層主枝可適當多留1個,形成3-4個主枝,第二層2個主枝,第三層1-2個主枝,樹冠高3-3.5米,第一層與第二層的層間距為1米,第二層與第三層間距可適當小些,為60-70cm。每個主枝上配2-3個副主枝,以充分占有空間,盡早擴大結果部位。干性強、枝條直立易抱合的梨樹品種,易發(fā)生上強下弱及外強內弱的現(xiàn)象,整形中要特別注意控制各級枝頭的頂端優(yōu)勢和上升速度。同時注意培養(yǎng)主枝背后及兩側的新生枝條,以抑制先端的旺長。
發(fā)枝很少的部分日本梨品種,主枝應保持較大的開張角,以增加發(fā)枝數量。采用拉枝、撐枝開張主枝角度時,要注意避免劈裂?!袄镅客獾拧痹龃笱娱L枝角度的方法,在成枝少的梨品種上不宜采用。生產上應用較多的方法是背后枝換頭,有時需經多次換頭才能開張角度。鑒于梨樹大量結果后,主枝易開張,故一般只要求保持適當的開張角度(55度-60度),并使基角開張即可。在主枝上選留副主枝的芽位時,除注意距離外,要將剪口芽第三芽的位置留在需要發(fā)枝的方向,并將內向的第二芽摳除。
成枝力低的梨樹品種除適當多留骨干枝外,主枝、副主枝各級骨干枝的延長枝不宜每年輕剪長放,否則下部小枝易早衰。對其他輔養(yǎng)性枝條幼樹期應盡量留用,使轉化利用,提早結果,以后再根據其對骨干技的影響或疏除或縮剪,控制增粗。
采用多主枝開心形樹形時,干高50厘米-70厘米,主枝3-4個,斜直向上生長,無中心干。在主枝上再向外分 生副主枝,共3-4層。
修剪
幼齡期梨樹的修剪除按整形要求培養(yǎng)各級骨干枝外,其余枝條要掌握少疏多留,以盡量擴大結果部位,克服梨幼樹枝條稀疏和上強的現(xiàn)象。同時積極培養(yǎng)大、中、小各類結果枝組。正常條件下,梨花芽容易形成。培養(yǎng)結果枝組時,第一年對生長枝留4-6芽短截,第二年對先端長枝去強留弱,后部即能形成短枝花芽開花結果。對所留長枝繼續(xù)留4-6芽短截,即可形成良好的結果枝組。對生長勢強,花芽較難形成的品種,宜采用先放后縮的方法培養(yǎng)技組。枝條經長放后,生長勢轉緩,待后部形成花芽后,再進行回縮或短截。
進入初果期后,樹形已基本形成,此時應對中心干落頭開心,控制樹高并改善上層光照條件。同時逐步清理各類輔養(yǎng)枝。
為維持盛果期樹穩(wěn)定的產量,單株或單位面積上每年應保持一定的總枝量,其中長枝應占10%-15%,并在樹冠內外分布均勻。當枝組上果枝較多時,除適當回縮外,可按預備枝與結果枝(2-3):1的比例剪留果枝。做到大年樹重剪長、中果枝,留作預備枝,同時輕剪生長枝促使成花;小年樹基本不剪果枝,并充分利用中、長果枝和腋花芽枝結果,同時重剪生長枝,促使來年生長新梢而少形成花芽,減少大年的成花量。當骨干枝角度開張過大,致枝頭下垂或大、中型枝組結果部位外移嚴重,后部光禿時,要及時回縮疏枝,抑前促后,使更新復壯,維持樹勢,延長盛果年限。
對不同品種類型的短果枝群進行冬剪時,要依果臺枝抽生的情況及其連續(xù)結果能力的差異區(qū)別對待。梨短果枝結果后,一般發(fā)生2-3個果臺副梢(即果臺枝),以 2個居多。果臺枝可長可短,也有不發(fā)的。此外,有的品種果臺基部的隱芽也能抽生成枝,從而形成密集的短果枝群。當果臺上抽生2個果臺枝時,可保留1個,疏截1個,根據果臺枝生長的強弱和花芽有無采用截長留短、疏弱留壯,使交替結果,穩(wěn)定產量。短果枝群上的分枝數不宜超過5個,也不宜使各芽同年結果,花芽葉芽比以2:3為妥。果臺上如不發(fā)副俏的,可破果臺或去果臺修剪,促使下部發(fā)生更新枝。對易發(fā)枝過多形成簇生狀短枝群的品種要細致修剪,去弱留強,防止早衰。
進入衰老期后,梨樹內膛容易發(fā)生徒長技,可用來形成新樹冠,繼續(xù)結果。缺乏適當的徒長枝時,可選骨干枝的適當部位進行露骨更新,剪鋸口下應留角度適宜的領頭枝,加以短截,其下枝條也相應地進行短截,以提高復壯能力。梨隱芽壽命長,數量多,樹冠更新的效果好。
土肥水管理
深翻與施肥
梨樹根系分布的深淺與土層深淺關系很大,上層淺薄或地下水位過高時,根的垂直生長明顯受到抑制。因此,梨園土壤每年要深翻擴穴,并結合施用有機肥料,改良土壤,創(chuàng)造根系生長的良好條件。生長期間可采用清耕法或清耕覆蓋作物法進行土壤管理。
基肥在采果后落葉前施入。一般可掌握斤果斤肥的標準。秋施基肥有利于根系愈合和生長,也利于恢復樹勢和積累貯藏養(yǎng)分。施后灌一次透水。追肥根據梨樹的需肥特點在花前、新梢生長基本停止后及果實迅速膨大期分次施用?;ㄇ胺室运傩缘蕿橹?,對提高著果率和促進枝葉生長均有一定的作用。旺長樹可不施用這次肥料。第二次追肥氮磷鉀三要素相互配合,對促進花芽分化和果實增大有良好的影響。第三次追肥主要是促進果實增大和樹體積累貯藏養(yǎng)分。
肥料中三要素的用量和比例,經多點研究總結,提出每100公斤梨果需氮0.4公斤,磷0.2公斤-0.3公斤,鉀0.4公斤。各地土壤中磷、鉀的含量豐缺不均,可根據具體情況加以調整。在微量元素中,梨對鈣和硼有一定的需要量,缺硼則會降低著果率,施肥中應加以補充。
灌溉和排水
梨的需水量較大,生長期雨量分布不勻的地區(qū)均需灌溉,才能保證豐產。干熱風季節(jié)及7-8月高溫季節(jié),常有旱象發(fā)生,引起葉片萎蔫和落果,在這些時期中均應保證供水良好。缺乏灌溉條件的梨園則應加強保墑措施。
梨樹雖較耐水分,但土壤中水分過多,排水不暢,會引起濕害,使根系活動衰退,植株 生長受阻,甚至死亡。雨季要及時排澇,降低地下水位。
人工輔助授粉
凡品種單一,授粉樹不足或配置不當的梨園,常使著果率降低,應盡早補栽授粉樹,或高接授粉品種枝條。作為臨時性的措施,可進行人工輔助授粉,或在花期樹上掛插花枝(罐內盛水,將授粉花枝插于罐內,掛于樹上)。此外,花期天氣不良時也可人工輔助授粉?;ǚ鄄杉嗽?0℃-25℃溫度條件下,然后置陰涼干燥處保存。人工授粉以梨始花3天內的效果最好,全樹前后不過1周左右。一般授粉后3小時遇雨,影響即不大。
疏花疏果
梨樹盛果期花量常過大,著果率又高,易導致大小年結果現(xiàn)象的產生。疏花疏果是調節(jié)生長與結果,防止大小年,增大果實,達到豐產穩(wěn)產的有效措施。與疏果相比,疏花更有利于促進梨葉面積的早期形成。疏花在花序分離期到初花期進行,包括疏花序和疏花朵。疏果從謝花后兩周開始,到5月中旬左右完成。疏果標準按枝果比計算,約為(3-4):1。強樹強枝可降低枝果比標準為(2-2.5):1,反之,弱樹弱枝可提高標準為(3.5-4):1。如按葉果比計算,砂梨系統(tǒng)品種為(25-30):1,梨樹化學疏花疏果的方法在生產上應用還不夠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