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老白酒,上海市崇明區(qū)特產(chǎn),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chǎn)品。
崇明老白酒傳統(tǒng)特色產(chǎn)品之一,以糯米為原料,經(jīng)淋飯后拌藥加水精心釀造而成,酒味甜潤,色呈乳白,故又有“甜白酒”、“米酒”、“水酒”之稱。
崇明老白酒其實是米酒,并非蒸餾酒。早在百余年前,這種米酒就已馳名滬蘇地區(qū),是崇明的特產(chǎn)之一。崇明老白酒不僅是崇明特產(chǎn)之一,也是上海唯一的地方酒種,其釀造技法被列為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
2007年06月26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崇明老白酒”實施地理標志產(chǎn)品保護。
崇明老白酒是以大米為原料的釀制酒,又稱“米白酒”。
崇明老白酒之所以獨特關鍵在于其講究“骨、肉、皮、血”的釀造技術?!肮恰笔蔷扑帲名熎ぷ髋囵B(yǎng)基,接種純根霉、純酵母分別培養(yǎng),按比例配制,釀出的酒醇味綿長?!叭狻笔谴竺?,崇明老白酒必選新鮮優(yōu)質大米,方可出佳釀?!捌ぁ笔强諝猓瑑?yōu)質的空氣是崇明老白酒質佳味好的皮。“血”是水,水質好壞直接決定酒的質量,崇明島水質一流,釀出的酒必為佳品。
崇明老白酒,具有“酒體豐滿、米香濃郁、入口綿甜、酒度適中”的風味。
崇明老白酒富含人體必需的17種氨基酸以及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α-維生素E、尼克酸等5種維生素和銅、鐵、鋅等10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
對預防舌炎、口角炎有顯著作用。
每年2-4月份的春季和10-12月份的秋冬季,是釀制崇明老白酒的最佳季節(jié),該時段釀制的崇明老白酒,素有酒中之精品的稱號。2-4月份是春天,崇明島通過一個嚴冬后,水質清澈,空氣清新,從海上吹來溫暖濕潤的東南和東北季風,均有利于釀酒過程中微生物種群的大量繁殖,特別是每年的“倒春寒”這一氣候特征,晝夜溫差大,使釀酒過程中,出現(xiàn)了微生物菌種的多樣性,酶系統(tǒng)愈加豐富,發(fā)酵過程中代謝產(chǎn)物更加復雜;加上該時段島上油菜花開滿田壟,那時農家釀出來的老白酒,就如同油菜花一般熱烈、純樸,于是便被喚作“菜花黃”,“菜花黃”酒體豐滿、米香濃郁、入口綿甜、色澤金黃。
10-12月份秋冬季,島上新谷登場,尤其是島上生長的“寒優(yōu)湘晴”稻米是釀制崇明老白酒的極佳原料。該稻米質軟、心白、米粒飽滿均勻。在釀酒過程中,米粒具有吸水快,易蒸煮、易糊化、膨脹小、彈性強、易糖化等特點。在整個糖化培養(yǎng)、發(fā)酵過程中,該稻米與其它品種相比,具有發(fā)酵溫度低,發(fā)酵平穩(wěn)、易控制的特點;加上該時段島上的蘆花白的飄逸、棉花白的濃烈、霜花白的清潤,其釀制的崇明老白酒,酒體柔和,無辛辣味,非糖固形物高,入口有厚重感,被喚作“十月白”。
“崇明”意為高出水面而又平坦寬闊的明凈平地,從唐高祖武德年間(618—626年)開始顯露江面,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是僅次于臺灣島、海南島的中國第三大島,也是世界最大的河口沖積島。
上海市崇明區(qū)崇明島介于東經(jīng)121°09′30″—121°54′00″、北緯31°27′00″—31°51′15″之間,坐落在東海黃金海岸地帶,并與長江入??邳S金水道交匯在長江灌入太平洋的緩沖地帶。全島森林覆蓋率達20.51%,大氣環(huán)境質量主要指標常年達到國家一級標準,土壤環(huán)境為一級,是“太平洋西岸難得的一塊未被污染的土地”,在長三角地區(qū)獨具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勢。
崇明島岸線總長209千米,全島東西長80千米,南北寬13—18千米,面積1267平方千米。2009年11月,上海長江隧橋開通,崇明島嶼相對封閉的發(fā)展歷史軌跡被改寫,便捷的交通為崇明島帶來了新的生機。
崇明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雨熱同季。夏季濕熱,盛行東南風;冬季干冷,盛行偏北風。全年無霜期226天;年平均氣溫15.4℃,最冷1月份平均氣溫3.4℃,最熱出現(xiàn)于7月中旬—8月中旬,平均氣溫在27.2℃—27.1℃,常年穩(wěn)定超過10℃以上總積溫4843℃;年平均降水量1098.1毫米,常年降水日為130天;常年日照時數(shù)2008.7小時。光、溫、水氣候條件特別適合農作物的生長,尤為適宜崇明老白酒的發(fā)酵、生產(chǎn)和貯存。
崇明島全島地勢平坦、水土清潔、氣候宜人,生態(tài)環(huán)境良好,因此被稱為“全國生態(tài)示范縣”、“全國首批國家級綠色食品園區(qū)”。島內河網(wǎng)交織、河流眾多,優(yōu)越的自然和地理特征、溫暖濕潤的氣候,適宜釀酒的有益菌種的繁育,使得島上釀酒季節(jié)高達8個月之多,為崇明老白酒的生產(chǎn)創(chuàng)造了極為有利的環(huán)境條件。
崇明的農產(chǎn)品極其豐富,僅糯稻便有秋前糯、桂花糯、江西糯、果子糯、茄皮糯、拉團糯、鐵皮糯、野雞糯、馬鬃糯、一字糯、繡花糯、陳家糯等十幾個品種,這些糯米在食用之余,還被崇明人加工成兩種馳名中華的產(chǎn)品,一種是著名的崇明糯米糕,另一種就是崇明老白酒。
崇明老白酒先后有數(shù)十家生產(chǎn)企業(yè)向國家商標局申請了“農本”、“公雞”、“久遠香”、“瀛三泉”、“本島”、“珠?!?、“泉三島”等品牌,全年生產(chǎn)老白酒1.6萬噸,產(chǎn)值超億元,銷往全國各大超市、大賣場及6000多家門店。數(shù)家企業(yè)被評為上海市“名優(yōu)食品”稱號;“農本”牌崇明老白酒被指定為上海市、崇明區(qū)政府招待用酒,在2010年被中國上海世博會協(xié)調局指定為“授權制造商”。
從2010年開始,為弘揚崇明老白酒的酒文化,崇明區(qū)豎新鎮(zhèn)人民政府連續(xù)4年在前衛(wèi)村舉辦了“前衛(wèi)金秋生態(tài)文化旅游節(jié)暨崇明老白酒節(jié)”,讓游客觀摩釀造、品嘗崇明老白酒。
據(jù)明朝正德年間(1506年—1521年)纂修的《崇明縣志》記載:崇明老白酒是以糯米為原料,經(jīng)淋飯后拌藥加水精心釀制而成,加上該酒味道甜潤,色呈乳白,故又有甜白酒、米酒、水酒之稱。
據(jù)考證,崇明老白酒發(fā)展已有700多年歷史,早在南宋咸淳七年(1271年),崇明的農民采集當?shù)厣L的辣蓼草(俗稱酒藥草)和大米一起釀制成酒飯(又稱酒釀),釀成的酒飯又香又甜,還帶酒精度,在這特定的條件下,放置幾天后變成為米酒,后來崇明老百姓稱之為“崇明老白酒”。
清代的吳澄根據(jù)當年崇明風土人情,撰寫了100首反映崇明民風民情的竹枝詞,編成《瀛洲竹枝詞》一書,其中兩首詩跟老白酒有關。其中一首寫道:“柳陌風吹蒸飯香,農家都釀菜花黃。雷鳴各搗蟛蜞醬,共待栽秧啟甕嘗?!痹娭星皟删涿枋龅木褪浅缑鬓r家戶戶忙著釀造老白酒,在栽秧時節(jié)用老白酒款待友人的情形。另一首則寫道:“致囑先生放學生,今朝請吃蒔秧羹。關壇宿酒貓兒眼,保甲同邀拔報呈?!泵枋龅氖寝r村請吃蒔秧羹時,開壇痛飲老白酒的歡暢景象。這兩首詩中的“菜花黃”、“貓兒眼”指的皆是崇明老白酒中的珍品。
崇明老白酒的文化底蘊伴隨著700多年生產(chǎn)歷史而聞名海內外,上海有位作家曾專為崇明老白酒撰文《家家都有撲鼻酒香》,文章說,崇明老白酒的有名,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本身有特色,二是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喝過的人都知道,它的味道像是酒釀,有點甜,有點酸。而酸甜的分寸又掌握得極好:甜而不膩味,酸而不倒牙。給你一點甜頭,又酸出你一點口水,讓你越喝越吊胃口。崇明老白酒的口味可以說是獨樹一幟。
“老白酒呷了幾茶盅,石硪也搬得動”。這則民諺頗有點黑色幽默的味道。農村建房打地基用的石硪一般要7、8個成年男子才拉得動,但是崇明老白酒的威力大,幾盅老白酒喝下去之后居然一個人就能搬得動石硪。說明崇明老白酒不但能壯膽,而且還能使力量小的人力大無窮。
“上鎮(zhèn)勿去酒店坐,推車子哪能轉得動陀?”從前崇明鄉(xiāng)下村子里的男子都有推著獨輪車到鎮(zhèn)上售賣農副產(chǎn)品的習慣,賣完都愛到街上的小酒店里喝上一壺崇明老白酒。如果只在鎮(zhèn)上買進賣出而不到酒店里小酌,就會有如所失之感,精神全無,故有“推車子哪能轉得動陀(車輪)”之說。
“造船砌屋大人工,嘸酒勿成功。”造船砌屋在舊時農村絕對是個大工程,在此期間主人如果不用崇明老白酒好好招待,匠工們往往干活拖拉,出手不利索。如若用崇明老白酒款待,則干起活來干凈利落,絕不拖時浪工延誤日期。崇明民間因此還用“香煙歇歇發(fā),老酒頓頓喝”的民諺來形容工匠勞作時受到的優(yōu)厚待遇。
“尺布暖一角,碗酒暖一身?!边@是形容特別愛喝崇明老白酒的人。他們在窮得身邊只有幾文錢的時候,也不會用它去買一塊衣料來御寒,而情愿用它來打上一碗酒解饞??梢?,崇明老白酒在愛喝的人心中,比任何東西都來得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