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善牛皮鼓產地位于自貢市富順縣福善鎮(zhèn)。福善牛皮鼓制作技藝早在清朝時期就已經在當?shù)貜V為流傳。當?shù)孛耖g匠人受傳統(tǒng)工藝的啟發(fā),利用本地山地多養(yǎng)水牛的資源,加上傳統(tǒng)皮鼓制作手藝,通過摸索鉆研,成功制作出特色鮮明的福善牛皮鼓,并一直保存下來。牛皮鼓在古代用于鼓舞士兵,后來,在各種婚喪嫁娶宴會上伴奏助興,成為一種當?shù)貜V為流傳的音樂文化。
福善牛皮鼓作品古樸典雅,其音質純正、粗獷、深沉、淳厚,其純手工制作技藝達到很高的水準,且易于保護與傳承傳統(tǒng)技藝。
福善牛皮鼓制作技藝包括選材、撐皮、曬皮、下料、削皮、浸泡、鼓皮定型、箍桶、上索、上楔、上鐵摳環(huán)及常規(guī)皮鼓系列制作技藝;其核心技藝是對水牛皮的選取、下料與箍桶定型等。
從工序上來說,有選木、鋸板、烘干、刨腔、蒙面等30多道工序。在整個制鼓流程中,鋸板最為麻煩,要將板材制成弧度相當?shù)幕“?,十分考驗耐心和眼力。鼓身所用的木料一般選用杉木或者其他優(yōu)質木料,形狀自然彎形為宜。
牛皮鼓制作的關鍵部分在牛皮,因此,皮料的選擇十分講究。要選用本地優(yōu)質新鮮的水牛皮,外表的牛毛要有光澤、均勻、多而密,內層不可以有屠宰時造成的傷刀。首先要從選好的牛皮上,取下一定大小的圓形皮,然后在溫開水里蘸一蘸,去烏屑毛。這個環(huán)節(jié)需要一定的觀察性和技術性,否則就會直接影響去屑留毛的效果,牛皮表層如果產生皺痕,就喪失了原有的價值。
福善牛皮鼓的價值
福善牛皮鼓制品已成為富順縣及周邊重要的民間傳統(tǒng)器樂,有助于我縣形成特色民間活動,其經濟價值較大,社會影響較廣。其原生態(tài)的選材和純手工制作技藝顯得相當珍貴,是我縣民間技藝的重要見證,具有很高的文化藝術價值,對富順傳承傳統(tǒng)文化提供重要物件資源,其特殊藝術價值不可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