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道水臘肉是陜西省寧強四道水的特產(chǎn),距離有幾千年的歷史了。歷史記載,在兩千多年前,張魯稱漢寧王,兵敗南下走巴中,途經(jīng)漢中四道水的時候,四道水人用上等的臘肉招待過他;清光緒二十六年,慈禧太后攜光緒皇帝避難在西安,陜南地方官吏進貢臘肉御用,慈禧吃后,贊不絕口。
陜西四道水加工制作臘肉的傳統(tǒng)習慣不僅久遠,而且普遍。每逢冬臘月,即“小雪”至“立春”前,家家戶戶殺豬宰羊,除留夠過年用的鮮肉外,其余乘鮮用食鹽,配以一定比例的大茴、花椒、八角、丁香、桂皮等香料,腌入缸中。半個月后,用棕葉繩串掛起來,滴干水,進行加工制作。選用甘蔗皮、柏樹枝、椿樹皮慢慢熏烤,然后掛起來用煙火慢慢熏干而成。利用煙火慢慢熏干。西部地區(qū)林茂草豐,幾乎家家都燒柴草做飯和取暖,是熏制臘肉的有利條件。即使城里人,雖不殺豬宰羊,但每到寒冬臘月,也要在那市場上挑那上好的白條肉,或瘦或肥,買上一些,回家如法腌制,熏上幾塊臘肉,品品臘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