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ognier,中文譯名十分多樣,以“維歐尼”譯名最深入人心,流傳最為廣泛。該品種原產于法國,法國、美國、澳大利亞、南非、智利、新西蘭和阿根廷等地都有種植。這是一個極難種植的葡萄品種,即使在十分適合它的主要種植區(qū)——法國羅訥河谷(Rhone Valley),其產量也非常少。
該品種是孔得里約(Condrieu)唯一的白葡萄品種,也參與著名的格里葉堡(Chateau Grillet)葡萄酒的釀造,同時也賦予羅第產區(qū)(Cote Rotie)西哈(Syrah)紅葡萄酒濃郁的香氣。總體說來,用維歐尼釀制的葡萄酒呈金黃色,干爽而滑膩,透著極其濃郁的沁人酒香。
Viognier(維歐尼):長勢旺盛的品種,從9月初就開始成熟。難于種植,對于多種病害都很敏感,需要種植在貧瘠干燥多石的土壤里。酒精度高,酸度低,和諧,圓潤,帶有強烈花香(紫羅蘭、金合歡)而且能發(fā)展出蜂蜜、麝香、桃和干杏的香氣。
這個品種以前只有北隆河的Chateau Grillet, Condrieu種植,僅僅數十公頃的面積,而今,其特點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種植面積在世界范圍內成飛快的速度發(fā)展,遍及美國、澳大利亞等新世界國家。
維歐尼從90年代開始被廣泛的引種在世界各地。不管是加州和澳大利亞,如今都擁有為數客觀的維歐尼葡萄葡萄園。
但是其實維歐尼也面臨過一段尷尬的低迷時期:法國境內維歐尼數量下降趨勢的巔峰在葡萄根瘤菌泛濫的時候上升到了巔峰,這場葡萄業(yè)界的風暴從19世紀中葉一直持續(xù)到了20世紀,維歐尼的種植面積也是有減無增。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帶來的混亂更是讓種植葡萄的世家改行或者干脆舉家搬遷。所以才會有我剛才公布的1965年的尷尬數字,人們才開始意識到他們國家的一門重要葡萄正面臨滅絕的重大問題。即使是到了1985年的時候,維歐尼在法國的種植仍然岌岌可危。
當然如今維歐尼已經順利的逃脫了瀕臨滅絕的危機,并且在世界各地有限的生長著而法國的北隆河產區(qū)的種植面積也有大幅度的提升。
除了之前說到的加州和澳大利亞,成功移植的維歐的其他國家和地區(qū)分別是意大利中部的 Piedmont皮爾蒙特產區(qū)以及南非,新西蘭,甚至在日本你都能找到維歐尼葡萄園的蹤跡。
Rhone Valley羅納河谷:
法國的維歐尼只在幾個產區(qū)內獲得單一種植許可,Condrieu 和 Chateau Grillet 注1(維歐尼名望最高的產地)都名列其中,這些地域大多是在隆河的左岸,距離里昂南部40公里的授權葡萄園。大多數法國產的維歐尼都在Languedoc朗格多克地區(qū)以 Vin de Pays身份銷售。
在隆河地區(qū)的出口莊園中,這款葡萄經常和Roussane,Marsanne馬珊,Grenache blanc白歌海納和Rolle葡萄混合釀造,以期制造出具有家族風范的高品質白酒。在北隆河地區(qū)這款葡萄還和Chardonnay莎當妮一起混合釀制。在Vignerons他們只挑擁有保溫材質的花崗巖質土壤來種植維歐尼,這樣植株的生命力會被大大的增強。
薄若來比較有名的釀酒大師Georges Duboeuf在Ardèche產區(qū)移植了不少維歐尼,借著隆河維歐尼的原有的名聲使其成為其白酒打開銷路。
除了為隆河的白酒增色之外,在Cote-Rotie AOC產區(qū)的標準當中,紅酒中能夠加入20%的維歐尼,但是但多數廠商往往都不會在自己得意的紅酒作品中放超過5%的維歐尼。
由于維歐尼比席拉等葡萄的成熟要早很多,這款葡萄經常和混釀的對象席拉葡萄分開進行采摘和發(fā)酵。除了增添嗅覺上的愉悅之外,維歐尼對于紅葡萄酒的最大的好處就是通過在釀制中的共色作用為每瓶出產的紅酒提供穩(wěn)定的如寶石般的色澤。
由這些廠商的老道手段,古老的維歐尼積攢多年的韻味再次被打開,其凝練的特質即使作為配角出現在一些作品中也能被細心的品醇客察覺到。
除了Rhone Valley羅納河谷以外,維歐尼也種植于法國南部的Provence(普羅旺斯)和Languedoc(朗格多克)地區(qū)。
澳大利亞廣泛種植維歐尼,1980年,Yalumba御蘭堡是第一個把維歐尼從法國羅納河產區(qū)帶到澳大利亞商業(yè)種植的酒莊,葡萄種植在巴羅莎谷。
南澳維歐尼的種植面積也在大量增加,澳洲的維歐尼酒精度往往能達到13%以上。如同Cote-Rotie的設拉子會加入維歐尼調配一樣,澳洲也流行這種做法,添加的量因人而異,一般都在5%左右。(維歐尼混釀的比例變化空間比較大,從2%-10%以下,所以結果也各不相同),維歐尼賦予了酒體更多的香甜香氣,來中和設拉子所具有的濃烈香氣,并且在口感上也起到調和作用,使得葡萄酒更圓潤,平衡,更能穩(wěn)定設拉子的顏色。是近些年澳洲流行的一種趨勢!
歐洲其他產區(qū)
關于世界上的其他種植區(qū)域,我們不能忽視歐洲的其他地區(qū)。到目前為止,已經發(fā)現在意大利,西班牙,希臘,瑞士和奧地利種植了維歐尼。
1990年之前幾乎沒有任何維歐尼種植在加州葡萄園,今天約有800公頃。80年代Calera酒莊是引進維歐尼的先驅,但自1990年以來已被廣泛種植,滿足來自美國的大量需求。在加州已經嘗試結合霞多麗,白詩南和Colombard。
加州是不是唯一種植維歐尼的州,華盛頓州已擁有20公頃種植,在科羅拉多州,佐治亞州,紐約州,北卡羅來納州,俄勒岡州,得克薩斯州。
該品種是孔得里約(Condrieu)唯一的白葡萄品種,也參與著名的格里葉堡(Chateau Grillet)葡萄酒的釀造,同時也賦予羅第產區(qū)(Cote Rotie)西哈(Syrah)紅葡萄酒濃郁的香氣。
總體說來,用維歐尼釀制的葡萄酒呈金黃色,干爽而滑膩,透著極其濃郁的沁人酒香。
維歐尼的主要一個缺點就是難以生長,雖然比較耐旱,但是在潮濕環(huán)境下容易得白粉病,與其他品種一樣,收獲必須在成熟的高峰期,來獲取其獨特的風味和香氣。
收獲過早,無法得到豐富的香氣,收獲過晚,葡萄酒會有油性的味道,品種高糖低酸,賦予葡萄酒風味和酒精。很多酒莊會用它來進行調和。
這個品種以前只有北隆河的Chateau Grillet, Condrieu種植,僅僅數十公頃的面積,而今,其特點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種植面積在世界范圍內成飛快的速度發(fā)展,遍及美國、澳大利亞等新世界國家。
關于Viognier (發(fā)音vee-oh-nyay)維歐尼葡萄的起源,我們的葡萄酒學究們仍然在爭議當中。在他們沒有完成頂定論,之前更多的專家認為維歐尼是起源于達爾馬提亞,同樣出產于達爾馬提亞的克羅地亞好東西就是鼎鼎有名的大麥町斑點狗。
在羅馬帝國時期它被帶入了法國的隆河地區(qū)。當時有名的皇帝普羅布斯還在公元281年的時候還親自采購過維歐尼葡萄。
另外一個傳說說的是這款葡萄和席拉一起被裝在貨船運送去薄若來途中,曾被一群當地的一群自稱是culs de piux(虔誠的忠實者)的不法團伙劫持,案發(fā)地點就在隆河地區(qū)的Condrieu(已經成為隆和重要的維歐尼產地)附近,看起來就算是在遙遠的古代其受歡迎程度一點也不差。
Viognier的起源也同樣含糊不清,和她拼寫最接近的法國城市Vienne維埃那是當時羅馬帝國的前哨城市。另外一個關于她名字的猜測來源于古羅馬語中的Gehennae的發(fā)音,這個詞的意思是通往地獄的道路,暗指這款葡萄在種植上的別樣艱辛。
雖然我們確信當時的種植葡萄的農民已經擁有相當文學造詣和夸大事實的本領,不過維歐尼對于環(huán)境的要求確實是有些苛刻了,不僅喜歡立于貧瘠干燥多石的土壤之上,對于很多針對葡萄的病蟲害都沒什么抵抗力。
盡管擁有如此驕縱和脆弱的性格,維歐尼所給出的濃烈花香:最具有辨識度的是紫羅蘭和金合歡的香氣,而且在后味中還能發(fā)展出麝香和杏仁的香氣,這幾乎是沒有任何一款白葡萄能夠比擬的,除了作為混釀葡萄酒中增添香氛的重要元素之外,純的維歐尼通過高酒精度的調配,可以發(fā)揮其最佳的釀造適性達到飽滿而柔軟的酒體以及高度復雜的香氣特質,較高的酒精度能夠烘托更深層次的口感,從而提升出其香味層面的潛力。
維歐尼在曾經的歐洲大陸是比較普遍的一款的葡萄,雖然它作為一款在世界葡萄酒市場不常見的白葡萄成為北羅納(北隆河)地區(qū)的一個的獨家標志性品種。
上個世紀60年代的時候,這個品種在法國幾乎瀕臨滅絕,想象一下當時的北隆河只剩 8 英畝的維歐尼葡萄園。由于一度如此稀少,而葡萄酒時尚的轉變來的如此之快,盡管如今維歐尼在全球的種植量大大的上升,但在價格上,隆河維歐尼的價格永遠是白酒中的翹楚。
繼續(xù)之前提到過的維歐尼的親緣糾紛,直到2004年,加州大學發(fā)布了一系列關于維歐尼的DNA歸類報告,Davis博士宣布了和維歐尼最親近的親戚,她是來自意大利皮爾蒙特產區(qū)的Freisa葡萄,在遺傳學上講,它還是人氣意大利葡萄Nebbiolo內比歐露葡萄的堂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