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在盛夏酷暑,或病后初愈,吃點腐乳稀粥,更能刺激食欲。桂林腐乳是廣西特產(chǎn),還特地要求服務員買給他品嘗呢。
桂林腐乳歷史悠久,清代詩人袁枚在《隨園食單》中稱贊說:“廣西白腐乳是佳品。”被譽為“腐乳中之上品”,暢銷國內外,特別受港澳同胞和日本、東南亞人民的歡迎。
桂林豆腐乳是白腐乳的代表,遠在宋代,桂林的豆腐乳已很出名。桂林豆腐乳歷史悠久,頗負盛名,是傳統(tǒng)特產(chǎn)“桂林三寶”之一。
桂林豆腐乳制做工藝細膩嚴謹,從磨漿、過濾到定型、壓干、霉化都有一套零亂選材也很講究。制出豆腐乳塊小,質地細滑松軟,表面橙黃透明,味道鮮美奇香,營養(yǎng)豐富,增進食欲,幫助消化是人們常用的食品,同時又是享飪的佐料。桂林豆腐乳有辣椒豆腐乳、五香豆腐乳兩大類。做乳豬、扣肉、狗肉、紅燒肉、白切雞等,均宜用腐乳作配料,香味四溢。用以涼拌豆腐、皮蛋、椿芽、小筍等,更是風味別具,回味無窮。
1937年5月,在上海舉行的全國手工藝產(chǎn)品展覽會上,桂林腐乳因其形、色、香、味超群出眾而受到特別推崇,并從而暢銷國內外。1983年,有被評為全國優(yōu)質食品。白腐乳蜚聲海外,受到港澳、東南亞及日本人的歡迎。
做腐乳首先要看氣候,當時沒有氣象預報,也沒有寒暑表,憑自己的觀察判斷。根據(jù)他們的經(jīng)驗,只能在北風天做,在南風天做就可能做壞,所以他們每年都是在冬天做腐乳。在這個季節(jié),把一年計劃出售的腐乳全部做出來。其他日子是不做的。因此,一年內生意好時,也有脫銷的時候。
其次是上壇,他們用的壇子全是圓形小口大肚的厚皮陶瓷壇。先將壇子洗凈風干,不得留有半點水分,然后將腐乳坯裹上香料和辣椒粉,一層一層地碼在壇子里,裝滿為止。裝完后上面鋪一層白鹽,再放一定量的酒,酒必須放至壇口,以整壇腐乳浸泡為好。用一圓形木蓋蓋住,四周用石灰漿糊緊,不使空氣進入壇內,否則,一透風,腐乳就會變壞。至于配方,就不是外人所知道的了。封好壇蓋之后,即在壇上蓋上注明裝壇的年月日,大概每壇腐乳均需存放一百天左右,始能開壇出售。
再說辣椒醬。先將生辣椒去蒂,放入一大木桶內,加鹽、豆豉和剝了皮的蒜頭,然后用一長木柄的鐵鏟,將辣椒、蒜頭和豆豉砸碎,讓它們在木桶內漚著,使辣椒、蒜頭和豆豉的味道,融合在一起。
剁辣椒醬時,將桶內的半成品放在砧板上,用刀將其剁碎,要剁到看不出蒜頭和豆豉為止。這就成了大家喜愛的豆豉辣椒醬了。
將辣椒醬裝入小壇前,先在壇底放點醬油和香油,然后將辣椒醬放入壇內,用手上下左右四面搖動,使整壇辣椒醬的表面,裹上一層明亮的醬油層。蓋上千荷葉和商標,捆緊,以待出售。
為了獲得進一步的發(fā)展,2006年1月8日,北京二商王致和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與桂林腐乳廠正式組建新公司———北京王致和(桂林腐乳)食品有限公司。雙方希望通過這次腐乳的南北聯(lián)姻,完成中華民族傳統(tǒng)腐乳行業(yè)南北大整合,打造出我國腐乳行業(yè)龍頭旗艦企業(yè)?;蚺聘椋纱双@得了一次新的發(fā)展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