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司崗里(云南?。?,編號:Ⅰ-74
(1)批次/類型:2008年(第二批),新增項目
(2)申報地區(qū)或單位:云南省滄源佤族自治縣
(3)保護單位:滄源佤族自治縣文化館
2、司崗里(云南省),編號:Ⅰ-74
(1)批次/類型:2011年(第三批),擴展項目
(2)申報地區(qū)或單位: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縣
(3)保護單位:西盟佤族自治縣文化館
臨滄市屬橫斷山縱谷地區(qū)南部,地勢東北高,西南低,永德大雪山為最高點,海拔3504米。最低點南汀河出境處,海拔450米,屬亞熱帶山地季風(fēng)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7.3攝氏度。是云南橡膠、紫膠、甘蔗、胡椒、砂仁等熱帶作物基地之一。茶葉產(chǎn)量占全省總產(chǎn)量1/3以上。地下有豐富的貴重礦產(chǎn)和水能資源。
滄源縣佤族自治縣,位于臨滄市最南端,西、南與緬甸相接。少數(shù)民族人口占總?cè)丝诘?0%以上。
神秘的“司崗里”,含義為葫蘆、山洞或孕育器的意思,滄源古時又稱“葫蘆王地”,是佤族創(chuàng)世史詩“司崗里”傳說誕生的地方。這些可愛的佤族男男女女正是從司崗里山洞中走出來的……
“司崗里”是佤族民間流傳的古老傳說,“司崗”是崖洞的意思,“里”是出來,“司崗里 ”就是從巖洞里出來,特指的地理位置在滄源縣岳宋鄉(xiāng)南錫河對面緬屬巖城附近名巴格岱的地方,“崗里”歷史傳說梗概是遠古的時候,人被囚禁在密閉的大山崖洞里出不來,萬能的神靈莫偉委派小來雀鑿開巖洞.老鼠引開守在洞口咬人的老虎,蜘蛛堵住不讓人走出山洞的大樹,人類得于走出山洞。到各地安居樂業(yè)、休養(yǎng)生息……這是司崗里的大體意思。要詳細的講,就很多很長??偠灾?,“司崗里”的傳說,就是人類歷史的源頭。過去佤族每年都要到巴格岱“司崗里”處剽牛祭祀紀念“司崗里”。
佤族的創(chuàng)世紀神話:在人類遠古的洪荒時期,只剩下一個佤族女人漂泊到司崗里的高峰上幸存下來。這個女人受精于日月,生下一男一女。一天,阿媽正坐在巖石上采用天上的彩云織布,突然一頭牛跑來報信,說她的兒女雙雙掉進海里去了。那時候司崗里群山的周圍是蒼茫的大海。阿媽焦急萬分,就請牛去救。牛會浮水,下到海里把兄妹倆托在脖子上送到了岸邊。阿媽真感激不盡,便立下規(guī)矩,把牛作為佤族永遠的崇拜。
60年代初期,中緬兩國重新勘定邊界的時候,司崗里被劃歸了緬甸。外鄉(xiāng)人要是去司崗里,手續(xù)非常麻煩,于是只好放棄了這個念頭。
但是司崗里不管屬于哪國所有,總是佤族老祖先出世的地方。因此,許許多多的佤族人民,經(jīng)常會過境到司崗里朝拜,同時把那里的山崖巖洞、溪水飛瀑、樹木花草、飛禽走獸、藍天白云都繡在他們的衣服上。
佤族人始終記?。何沂菑纳袷サ乃緧徖镒叱鰜淼陌⒇羧说暮蟠?,司崗里的靈氣總會與我同在 ……
各地區(qū)的佤族雖然對“司崗里”解釋不同,但都把阿佤山視為人類的發(fā)祥地,同時也共同反映他們都是阿佤山一帶是最早的居民?!八緧徖铩笔秦糇鍖ψ约罕久褡骞叛ㄉ畹幕貞洝?/p>
每年5月份,云南臨滄市滄源縣都舉辦“滄源佤族司崗里狂歡節(jié) ” 場面熱鬧,隆重,有佤鄉(xiāng)特色小吃和斗牛比賽。滄源是我國從原始社會直接到社會主義社會的少數(shù)地區(qū)之一,因為歷史原因,有部分佤族群眾信仰基督教,還建有一定數(shù)量的教堂,加上“司崗里”文化的魅力,滄源縣成為了云南旅游的后起之秀。
同時“司崗里”也是一種云南特有的木瓜酒的名字,這種酒以被云南當?shù)氐拿┘Z酒廠開發(fā)出來,成為世界上第一支木瓜干醇。
“司崗里”還是一只樂隊的名字,成員包括主唱阿妹、吉他老油、貝斯德隆、鍵盤艾南、吹奏凃、鼓手馬曉東。
“司崗里”原本是佤族民間流傳的古老傳說,“司崗”是崖洞的意思,“里”是出來,“司崗里 ”就是從巖洞里出來,特指的地理位置在滄源縣岳宋鄉(xiāng)南錫河對面緬屬巖城附近名巴格岱的地方,“崗里”歷史傳說梗概是遠古的時候,人被囚禁在密閉的大山崖洞里出不來,萬能的神靈莫偉委派小來雀鑿開巖洞.老鼠引開守在洞口咬人的老虎,蜘蛛堵住不讓人走出山洞的大樹,人類得于走出山洞。到各地安居樂業(yè)、休養(yǎng)生息……這是司崗里的大體意思。要詳細的講,就很多很長??偠灾?,“司崗里”的傳說,就是人類歷史的源頭。過去佤族每年都要到巴格岱“司崗里”處剽牛祭祀紀念“司崗里”。
《司崗里》,就是以“司崗里”傳說為基礎(chǔ),創(chuàng)作出來的中國云南省臨滄市佤族大型舞蹈史詩,由《古歌》、《山謠》、《神韻》、《心聲》等四個篇章組成,在2011年5月1日舉行的中國佤族司崗里摸你黑狂歡節(jié)開幕式上推出。
全劇以《司崗里》史詩的核心思想為主線,通過真實的九大人文自然符號,演繹阿佤人敬畏生命、崇尚自然、天人合一,團結(jié)和諧的普世精神和弘揚傳統(tǒng)、自強誠信、廣結(jié)天下、勇于創(chuàng)新的人性品質(zhì)。讓觀眾在音樂、舞蹈和詩的審美享受中,感悟佤山、佤族、佤文化的豐富和獨特的內(nèi)涵。該劇展示了農(nóng)口硝煙,石佛洞文化遺址、滄源崖畫、建筑腐蝕、歌舞藝術(shù)等眾多文化積淀,以佤族極具動感的歌舞形式向來賓敘述了阿佤人三千多年來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辛勤勞作,創(chuàng)造生活的偉大歷史。
《司崗里》內(nèi)容不斷豐富,成為佤族歷史、道德、宗教、哲學(xué)、風(fēng)俗等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綜合載體。其表現(xiàn)形式有神話故事、創(chuàng)世史詩和詠唱的民歌?!端緧徖铩啡谪糇鍤v史文化、宗教、藝術(shù)等社會意識形態(tài)為一體,是佤族集體智慧的結(jié)晶,是佤族民間口述文學(xué)的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