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景泰藍制作技藝(北京市),編號:Ⅷ-43
(1)批次/類型:2006年(第一批),新增項目
(2)申報地區(qū)或單位:北京市崇文區(qū)
(3)保護單位:北京市琺瑯廠有限責任公司
2、景泰藍制作技藝(河北省),編號:Ⅷ-43
(1)批次/類型:2014年(第四批),擴展項目
(2)申報地區(qū)或單位:河北省大廠回族自治縣
(3)保護單位:大廠回族自治縣京東工藝品有限公司
中國金屬工藝中,琺瑯的運用歷史悠久,早在春秋時期,越王勾踐劍的劍柄上就已經嵌有琺瑯釉料;滿城出土的漢代銅壺,壺體上也用琺瑯作為裝飾。只是由于種種原因,這種工藝制作沒有得到繼續(xù)的發(fā)展,直到明代,才迎來了它的繁榮時期。
景泰藍起于元朝,盛于明代,關于它的起源,因現(xiàn)有文獻記載不足,缺少早期有可靠年款的制品為斷代依據,所以至今沒有定論。迄今所知,我國最早記錄金屬胎琺瑯制品的文獻,僅見明初洪武二十一年曹昭所著《格古要論》。書中記載的"大食窯器"即"胴胎掐絲琺瑯"制品。"大食"是元宋時期中國對西亞阿拉伯地區(qū)的稱謂。有關專家據史料分析,約在十三世紀末,"銅胎掐絲琺瑯"由阿拉伯地區(qū)傳入中國。傳入之初有"大食窯器"、"發(fā)郎"等多種叫法?,F(xiàn)存國內最早的琺瑯制品是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元代晚期的制品獸耳三環(huán)樽、勾蓮鼎式爐、纏枝蓮象耳爐。
據說景泰為明朝宣德皇帝之子,宣德重視銅器以及鑄冶銅質。景泰在幼年期間耳濡目染,認識極詳,且嗜之極深,只是對于鑄煉方面,宣德已到達絕頂,沒有能力再求突破,就在顏色方面另辟蹊徑,以圖出奇制勝。終于有"景泰藍"的創(chuàng)制。因為事先對顏色的籌謀極費苦心,所以在成功之后,也極端鐘愛,所有御用陳飾無不用"景泰藍"制作,種類之多不可屈數,凡瓷料所能制器無不盡有。成化時期繼承遺業(yè),未改遺風,仍努力燒制,所以景泰藍的器物在景泰和成化兩朝最為常見。其后經歷弘治、正德、嘉靖、隆慶四朝,雖仍然燒制,可是都因循成規(guī),虛應故事,在質量上都不能與景泰和成化年間媲美。萬歷以后,雖然偶然有燒制,并非像以前設官置廠視為例務,所以以后出品極少。到清朝乾隆時期,又開始燒制,且品類多,成績好,雖然不能和景泰、成化時期相比,但是比起弘正以后出品物絕不遜色。此時,景泰藍鮮明的民族風格得到了西方人的青睞,景泰藍工藝品開始作為重要的外銷商品出口。在對外貿易的刺激下,除了官營琺瑯作坊外,民間也紛紛開設了商號和店堂,經營景泰藍制品,如老天利、寶華生、靜遠堂、志遠堂等。1904年,老天利制作的"寶鼎爐"在美國芝加哥世界博覽會上獲得一等獎,并在1915年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再次獲得一等獎。自此,北京景泰藍在國際上聲譽大振,各國客商紛紛前來訂購。
作為景泰藍工藝主要的發(fā)祥地和最為重要的產地,明代的御用監(jiān)和清代的造辦處均在北京設有為皇家服務的琺瑯作坊。
大體上說,明代的景泰藍胎的銅質較好,多為紫銅胎,體略顯厚重,故造型仿古的多,主要仿青銅所用的彩釉均為天然礦物質料,色彩深沉而逼真,紅像寶石紅,綠像松石綠。此時的絲掐得較粗,鍍金部分金水厚。彩釉上大多有砂眼。款有"大明景泰年制"或"景泰年制",底款、邊款均有。清代的景泰藍工藝比明代有提高,胎薄,掐絲細,彩釉也比明代要鮮艷,并且無砂眼,花紋圖案繁復多樣,但不及明代的文飾生動,鍍金部分金水較薄,但金色很漂亮。
民國時期,景泰藍總體水平不及前代,胎體薄,色彩鮮艷有浮感,做工較粗。這時只有"老天利","德興成",制作的景泰藍做工細,質量好。造型多仿古銅器,或仿乾隆時的精品,款,已都是刻款了。1949年后,因國家采取積極的保護、扶持政策,這一古老技藝得以迅速恢復和發(fā)展。如今景泰藍的陳設品多,不做實用品。
景泰藍,歷史上稱為琺瑯器,工藝上稱為"銅胎掐絲琺瑯",是一種瓷銅結合的琺瑯工藝品,北京著名的傳統(tǒng)工藝品。在明朝的景泰年間(1450-1457),這項工藝已經十分成熟,尤其是藍釉料有了新的突破,像藍寶石般濃郁的寶藍,高貴華美,所以被稱為"景泰藍"。到現(xiàn)代,雖然景泰藍的工藝品已是各種色彩具備,但仍沿用"景泰藍"的習慣稱謂。
具有500多年歷史的景泰藍作為一種傳統(tǒng)工藝美術品,其制法即于銅器表面上以各色琺瑯質涂成花紋,花紋的四周嵌以銅絲或金銀絲,再用高火度燒即成。
2015年的景泰藍工藝大有提高,造型多樣,紋飾品種繁多,已經被大眾所熟知,并以其精彩絕倫的設計及其富麗堂皇的色彩,在國內外都贏得了極高的盛譽。作為北京的著名傳統(tǒng)手工藝品,景泰藍除了有花瓶、碗、盤子等傳統(tǒng)產品以外,還開發(fā)出了景泰藍保健球品種眾多的新產品。
景泰藍技藝是外傳琺瑯技藝和本土金屬琺瑯工藝相結合的產物。它集歷史、文化、藝術和傳統(tǒng)工藝于一身,古樸典雅,精美華貴,具有獨特的民族藝術風格和深刻的文化內涵。
隨著景泰藍的不斷發(fā)展和市場的需要,一些異形產品、實用產品、旅游紀念品以及高、大、精、尖、高品位的景泰藍大量生產,新品種、新花色、新工藝不斷涌現(xiàn),近幾年來景泰藍行業(yè)里出現(xiàn)了脫胎景泰藍、銀胎景泰藍,畫琺瑯與掐絲琺瑯相結合的景泰藍、機制景泰藍、仿日本七寶燒的銀晶藍,以及多種工藝相結合的景泰藍。特別是多工藝結合景泰藍尤為突出。這是一種以景泰藍為主體,然后與牙雕、玉雕、木雕、漆藝以及花絲鑲嵌等工藝結合,由于多種工藝巧妙結合,各種材料互相襯托,再加上通體又鑲嵌了大量的寶石,更使作品新穎奇特、玲瓏剔透,通體散發(fā)出珠光寶氣。
北京景泰藍技藝復雜,工序繁多,它綜合了青銅工藝和琺瑯工藝,繼承了傳統(tǒng)繪畫和金屬鏨刻工藝,體現(xiàn)出中國傳統(tǒng)工藝門類之間相互學習和借鑒的傳統(tǒng)。景泰藍制品造型典雅,紋樣繁縟,色彩富麗,具有宮廷藝術的特點,給人以"圓潤結實、金光燦爛"的藝術感受,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曾多次參加國內外重要展覽,還經常被作為國禮饋贈外賓。但是,2014年以來,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下,景泰藍制作工廠或破產或瀕危,技藝高超的景泰藍制作大師和傳人寥寥無幾,再不加以搶救保護,這一優(yōu)秀技藝行將衰敗甚至失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