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瑪馬鈴薯農產品地理標志地域保護范圍包括呼瑪鎮(zhèn)、三卡鄉(xiāng)、北疆鄉(xiāng)、金山鄉(xiāng)、興華鄉(xiāng)、白銀納鄉(xiāng)、鷗浦鄉(xiāng)、韓家園鎮(zhèn)8個鄉(xiāng)鎮(zhèn)54個行政村,地理坐標為北緯50°49′20″~52°53′59″,東經125°03′20″~127°01′30″之間。保護面積為143.35萬公頃,馬鈴薯生產面積2000公頃,年鮮薯產量30000噸。
產品品質特性特征
1、產品特性。 呼瑪區(qū)域為寒溫帶冷涼型氣侯,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馬鈴薯病害輕,蟲害少。因此,呼瑪馬鈴薯與其它區(qū)域產品相比,產量較高,淀粉含量高;營養(yǎng)豐富,食味好。
2、外在感官特征:呼瑪馬鈴薯塊莖圓形至桶圓形,白皮白肉,或黃皮、淡黃肉,表皮光滑,塊莖大而整齊, 芽眼深度中等,商品性好。塊莖休眠期長,耐貯藏。
3、內在品質指標:呼瑪馬鈴薯經檢測鮮薯含淀粉大于17%,維生素C含量大于6.0mg/100g,蛋白質含量大于2%,鉀含量920 mg/100g,鈣含量24 mg/100g。營養(yǎng)豐富,食味好,淀粉含量高。與其它地區(qū)相比,同一品種在呼瑪種植,較其他地區(qū)淀粉含量平均高出至少1個百分點。
4、安全要求:呼瑪馬鈴薯嚴格按照《綠色食品馬鈴薯種植技術規(guī)程》進行生產和管理,產地環(huán)境條件要求符合綠色食品的標準要求,馬鈴薯生產使用的原料符合《綠色食品農藥使用準則》(NY/T 393—2000)、《綠色食品肥料使用準則》(NY/T 394—2000),的標準要求,嚴格遵守《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有關規(guī)定。
特定生產方式
1、產地選擇:建立綠色食品馬鈴薯基地,應選擇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良,土壤條件好,排水良好,土壤有機質含量高,無污染集中連片的農田,馬鈴薯不宜重茬或迎茬種植,也不與茄科作物或塊根作物輪作。 產地條件符合NY/T391—2000綠色食品產地環(huán)境質量標準。灌溉水符合(GB5084-92)《農田灌溉水質標準》的規(guī)定,在所規(guī)定的29項指標中,任何一項不得超標。
2、品種范圍:選擇克新12號、克新16號、克新18等適合區(qū)域內的具有高產、優(yōu)質的馬鈴薯品種。
3、生產過程管理:按照《呼瑪縣綠色食品馬鈴薯種植技術規(guī)程》生產與管理,生產過程中使用的農藥和化肥必須符合《綠色食品農藥使用準則》(NY/T 393—2000)、《綠色食品肥料使用準則》(NY/T 394—2000),禁止使用硝態(tài)氮肥。
4、產品收獲及產后處理:當正常生長植株的葉色由綠逐漸變成黃轉枯時,標志著馬鈴薯生理成熟。為便于收獲,一般割秧在收獲前1周,把植株地上部全部割倒,以利于田間水分蒸發(fā),使田間土壤持水量低于30%,便可收獲。要選擇晴天及時收獲,盡可能減少蹭皮和機械損傷,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商品薯或加工薯要求避光條件,產出的薯塊不可長時間在強光下照射,使薯塊表皮變綠,影響商品價值;避免在雨天收獲,以免拖泥帶水。機械收獲,做到單收、單提運、單儲藏。
5、生產記錄要求:馬鈴薯生產的全過程建立檔案,全面記載種、肥、藥的使用情況,使用時間、使用數(shù)量及在田間管理上采用農藝措施,妥善保存,以備查閱。
6、貯藏:入窖前做好預貯措施,很好地給予通風晾干條件、促進后熟、加快木栓層的形成,嚴格選薯,去凈泥土等。預貯可以就地層堆,然后覆土,覆土厚度不少于10厘米。入窖時做到按品種和用途分別貯藏,并經過再次挑選去除爛、雜或畸形薯,然后入窖。呼瑪縣主要采取棚窖、永久式磚窖進行貯藏。馬鈴薯入窖前要對貯藏窖進行消毒和通風。溫度控制在1~3℃;濕度最好控制在85%~90%,濕度變化的安全范圍為80%~93%;暗光,適當通風以保持窖內空氣清潔。
7、貯藏、運輸、加工:執(zhí)行準則《綠色食品食品貯藏運輸加工準則》。
六.包裝標識相關規(guī)定
地域范圍內的呼瑪馬鈴薯農產品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已獲登記保護的馬鈴薯農產品地理標志,須向登記證書持有人提出申請,并按照規(guī)范生產和使用標志,統(tǒng)一在其產品或其包裝上統(tǒng)一使用農產品地理標志(呼瑪馬鈴薯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組合標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