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環(huán)境
秀美風光集賢好 瓜甜味美板子房
集賢縣位于黑龍江省東北部,地理位置為東經130°39′~132°14′,北緯46°29′~47°4′,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山多林茂、河流豐富、土質肥沃、空氣清新,有得天獨厚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勢,河流沿岸無礦山、工廠,無有毒、有害廢水排放,地表水和地下水均無污染;交通條件優(yōu)越,境內有同三、雙樺、依饒三條高等級公路穿過,鐵路客貨運輸通達全國各地,空運距佳木斯機場僅50余千米,水運毗鄰佳木斯、同江、富錦、饒河等對俄貿易口岸,是三江平原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交通樞紐。
集賢縣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3.7℃,無霜期147天,降水量適中,晝夜溫差12℃。這種氣候符合板子房西瓜喜旱不喜澇的特性,為板子房西瓜中的蛋白質、葡萄糖、蘋果酸、果糖、番茄素及豐富的維生素C等成分的凝聚起到有效的作用。
集賢縣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617小時,5—9月日照充沛,日照百分率為54%,光照充足,獨特的氣候條件為板子房西瓜提供了非常理想的生存環(huán)境。
集賢縣土地面積遼闊,土壤類型多樣,有暗棕土、黑土、白漿土、草甸土、沼澤土、水稻土、沙土和泥炭土等,其中分布范圍最廣、占地面積最大的土壤是黑土,多分布于平原及平川漫崗地帶,占全縣農林牧用地50%左右,土壤屬黑質油沙土,土質肥沃、土壤疏松、透氣、不易變硬。板子房西瓜生產基地土壤含有較高的植物所需的各種腐殖酸、有機質及各類微量元素,遼闊而肥沃的黑土地給板子房西瓜的優(yōu)質化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文化背景
外埠產品本地興 創(chuàng)出品牌產業(yè)旺
板子房即東風村,1944年建村,舊稱“李勤圍子”,新中國成立后改稱“板子房屯”。20世紀初葉,此地最早住戶分為東西兩個群落,均住板子夾泥的房子,因而得名“板子房”。1955年農村合作社時期正式改名為“東風村”。早在建村之前,此地就有西瓜栽培的歷史,因地方叫板子房而得名——“板子房西瓜”。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西瓜種植已經成為當地經濟發(fā)展的主導產業(yè)。
西瓜香甜可口,能解渴消暑,被人稱為“瓜中之王”,備受百姓的歡迎。西瓜原產非洲,于隋唐五代時期經中亞傳入我國。據傳,板子房西瓜在20世界20年代東風村尚未建立之時就有種植。20世紀80年代以來,該地開始大量引進西瓜品種,其中“京欣晨露182”和“京欣晨露188”因其果實大、甜度高、外皮薄而硬,所以種植面積最廣、最受農民歡迎。隨著種植技術水平不斷提高,這兩個品種的“板子房西瓜”品質也得到了更高的提升。近年來,集賢縣政府進一步實施“板子房西瓜”品牌戰(zhàn)略,品種換代更新,升級栽培技術進一步規(guī)范化、科學化、標準化,建立了多個百畝優(yōu)質西瓜種植基地,對板子房西瓜的生產、供銷實行統(tǒng)一品牌、統(tǒng)一優(yōu)質品種、統(tǒng)一規(guī)劃布局、統(tǒng)一質量標準等重要舉措,進一步振興了板子房西瓜品牌。
文化積淀
板子房西瓜種植保護區(qū)域具有典型的三江平原地貌,土地資源豐富,大小河流多,滋潤了這片黑土地。優(yōu)質的自然環(huán)境,將祖先的種植智慧與今日科技相結合,讓一代代勤勞的瓜農們,享受著自然給予他們的饋贈。當地還流傳著一些民謠,描述瓜農與西瓜。
大西瓜,橢圓圓,黑籽紅瓤味甘甜。
綠衫子,黑腰帶,陽光雨露潤成長。
乘扁擔,推大車,滿載而去趕大集。
集市歸,家人迎,闔家歡樂展笑顏。
瓜農頌
無聲春雨潤瓜田,辛勤耕作瓜農忙。
綠色彩裙黑腰帶,陽光雨露潤成長。
旭日秋陽照大地,滿載而歸趕大集。
晌午烈日集市散,歸家路途展笑顏。
品牌建設
集賢縣板子房西瓜種植戶以市場為導向,積極發(fā)展板子房西瓜種植產業(yè),建立板子房瓜菜合作社。集賢縣板子房瓜菜合作社的前身是東風村西瓜協(xié)會。隨著西瓜種植面積逐年增加,西瓜銷售不暢和栽培技術落后等問題制約了瓜農的收入,挫傷了瓜農的種瓜積極性。在各種不利因素制約下,板子房瓜菜合作社根據多年田間種植經驗和在當地政府相關部門幫助下制定和總結出了一整套“板子房西瓜”農業(yè)標準化栽培方法和管理經驗。同時,為了擴大板子房西瓜基地的影響,改變單一的經營模式,在市場競爭中打開銷路,盡快在全國叫響原東風村西瓜品牌,首先,在省工商局為西瓜注冊了“板子房”牌商標,先后在上海、北京、沈陽、山東、河北、天津、哈爾濱等地,進行市場行情調查,通過新聞媒體、廣告、報刊、互聯(lián)網等方式,在各大城市發(fā)放宣傳單和說明書萬份,并在2005年舉行了第一屆“中國龍江板子房西瓜節(jié)”,吸引了大批客商涌入當地訂購板子房西瓜。在板子房西瓜暢銷的同時,擴大了基地的知名度,真正發(fā)揮了協(xié)會的橋梁紐帶作用,培育壯大了獨具特色的“板子房”牌西瓜基地。
由于板子房西瓜種植面積逐年擴大,商品交易量逐年穩(wěn)增,急需進行市場轉型。合作社在當地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與協(xié)調下,由瓜菜協(xié)會投資70余萬元,創(chuàng)建了板子房瓜菜批發(fā)市場。目前,占地3萬平方米的交易市場已初具規(guī)模,市場擁有100噸地衡2臺,免費為客商提供的宿舍1000平方米、58個房間,可供200余名客商同時使用,食堂110平方米,配貨中心200余平方米,年成交額億元以上。目前板子房瓜菜合作社正在積極與黑龍江四達中俄國際貿易中心聯(lián)系,合作洽談西瓜出口俄羅斯,讓“板子房”牌西瓜走出國門,銷往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