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堯羊湯的全稱是隆堯全羊湯,包括了從羊頭到羊尾的每一部分。隆堯全羊湯的原湯是由十幾種中藥和調(diào)料煮幾個小時燒成的乳白色濃湯汁,湯中既有羊肉、又有羊蛋、羊鞭、羊雜等,爽口味美,營養(yǎng)豐富。還要再上一道熱炒羊肉、一盤花生米、一瓶白酒搭配吃。隆堯人喝羊湯大都去街頭小店,尤其是縣城南環(huán)一帶,簡陋的小屋,濃濃的羊肉味,還間雜著少許的原始腥膻味,肉好湯也好,勾人食欲。
隆堯賣羊湯的,都是當(dāng)街支一口大鍋,鍋里燉著奶白色的羊湯,白白的羊骨頭架子在湯里起伏翻滾,連湯也是,濃濃的。據(jù)說羊都是早早就宰殺好,粗粗的卸成大塊,放在大鐵鍋里慢慢燉,文火湯清,武火湯濁,要燉成奶白色想來應(yīng)該也不容易的。燉好了的羊肉撈出來切片,湯里再連著羊骨頭燉羊雜碎。雜碎有羊心,羊眼,羊臉,羊肝,羊血,羊肺等等,反正羊身上能吃的除了羊肉其余的都包括在羊雜碎里了。羊雜碎燉好了也撈出切片,另放。鍋里就只剩下羊骨頭繼續(xù)在火上加熱著??腿藖砹?,喊一嗓子“來碗羊湯”,就會有伙計來問您要什么價位的,便宜的,二兩羊雜,貴的,加些羊肉。羊雜或羊肉盛到大碗里,先從鍋里舀一大勺倒進碗里,讓湯把雜碎充分蓋住,再把大勺翻過來罩住雜碎,把湯潷回鍋里,然后再重新舀起一勺熱湯倒進碗里,如此反復(fù)三四次,等滾熱的湯把雜碎完全沖泡熱呼了,然后再撒點蔥花,香菜,才給您端上桌。聽著麻煩是不?可是經(jīng)這么一折騰,雜碎和羊肉的香味才能與湯的鮮美融合到一塊兒。
在隆堯羊肉館喝羊湯是一種享受。羊湯端上來,油油的濃濃的,奶白的湯色配上鮮綠的蔥花,冒著白色的熱氣,一股新鮮濃郁的香味兒撲鼻而來,讓食欲一下子就振奮起來。等不及先吸溜一口,嘴一湊上去,熱氣先把眼睛朦朧了。湯初入口,細滑香醇的味道由舌頭至喉嚨蔓延開去,順流而下,暖暖的感覺就延伸到了肚子里。羊雜煮得軟軟的,浸透了羊骨的精髓,輕輕一嚼,里面的汁水就溢了出來,一種特有的清香就彌漫于口中。若是喜歡吃辣,還可以加上一勺子辣椒,椒紅湯白,只看顏色就不由得心醉,再就著店里的金絲小餅,或泡在湯里或干吃,小餅的香脆夾著羊湯的溫潤,喝到額頭的汗細細地冒出來,一種溫暖舒泰的感覺遍布全身。最后還可以再來一碗清湯,不加任何調(diào)料,慢慢地品那一份清鮮。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少數(shù)民族大量進入中原地區(qū),開始與漢族雜居。胡漢民族之間的飲食文化在碰撞和交流中逐步融合,因西域盛產(chǎn)牛羊,胡羮作為主食,在傳入中原后,頗受人們青睞。
據(jù)北魏《齊民要術(shù)·羹臛法》載:用羊排骨六斤,另肉四斤,加四升水煮熟,撈出排骨切好。加蔥頭一斤、胡荽一兩、安石榴汁數(shù)合,調(diào)至適口即成。
堯山自古水豐草美,山腳下的村民歷來有養(yǎng)羊的傳統(tǒng),但隆堯羊湯獨特的熬制方法是到唐代才慢慢形成。
相傳,公元622年,唐高祖武德五年,秦王李世民率軍與劉黑闥叛軍在河北展開決戰(zhàn)。
唐軍追擊叛軍路過隆堯時,為抵御嚴(yán)寒,李世民下令用大鍋烹羊,燒制胡羹。
由于連年戰(zhàn)亂,當(dāng)?shù)匕傩照也坏礁嘌蛉怅麆谌?,車馬店的廚師用烹制胡羹的方法,把羊骨熬燉一夜,再加上羊頭、羊尾的碎肉和羊血、內(nèi)臟,燒煮成羹湯進獻給李世民和將士們。
汁稠味濃,不膻不膩,不僅比純?nèi)飧嗔艘环轁庥舻拇枷?,而且更有御寒的效力。從那時起,這種獨特的羊湯烹制方法在隆堯流傳下來,被稱為“雜糕湯”。
在隆堯羊肉館里,只要聽到有人輕松隨意地招呼一聲:“師傅,來碗雜糕湯”,不用問,準(zhǔn)是慣喝隆堯羊湯的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