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序號:1485
項目編號:Ⅶ-137
公布時間:2021(第五批)
類別:傳統(tǒng)美術
所屬地區(qū):廣西壯族自治區(qū)
類型:新增項目
申報地區(qū)或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北海市
保護單位:北海市恒興珠寶有限責任公司
1、藝人巧用貝殼的天然色澤、紋理形狀,經精心設計,雕琢、堆貼而創(chuàng)作出高雅的藝術品。
2、貝雕精選有色貝殼,巧用其天然色澤、紋理、形狀,經剪取、車磨、拋光、堆砌、粘貼等工序,精心雕琢成平貼、半浮雕、鑲嵌、立體等多種形式和規(guī)格的藝術品。
3、貝雕的制作,關鍵在于因材施藝,即天然提供的材料,依勢取形,然后用堆、疊、聯(lián)、粘等方法,制成成品。
4、貝雕工藝品的制作較為復雜,優(yōu)質的貝雕工藝品往往經過裝裱,有的還配有底座。
5、貝殼種類多樣,大的如簸箕,小的像米粒,形態(tài)繁多,色彩各異,一個貝殼還可以磨出多層色彩,所以制作的工藝品品種多,題材廣。
貝雕畫制作總體流程:
1、創(chuàng)意構思、設計圖樣。在圖紙上設計好貝雕圖樣。
2、選料雕刻。根據(jù)作品內容、形式、規(guī)格、效果選取貝殼;將貝殼原料進行切割和雕刻。這是制作貝雕工藝品的基本準備階段。
3、雕琢。利用螺鈿、低浮雕、空雕、側鋒、跳刀、鏟底等多種雕刻技藝,以減地方式,雕琢出花鳥魚蟲、山水、人物等形狀零部件。
4、打磨拋光。將切割和雕刻出來的雛形打磨拋光,粘合之前和粘合之后,都需要對作品進行打磨調整。
5、打孔拼接。由于造型的需要,料件之間的連接僅僅靠黏合劑往往強度不夠,因此需要打孔用絲或繩連接。
6、黏合成形。根據(jù)設計和事先演示效果,黏合成形。
7、裝飾裝裱。貝雕成形后,根據(jù)作品的風格、效果,配以裝飾框或底座裝飾。
微雕的工藝流程也分為設計圖稿、選料、打磨、雕刻、修飾調整、裝裱六道工序,其中雕刻刀法多種,以線雕為主,行刀講究穩(wěn)準,角度精準
貝雕(北海貝雕)發(fā)展歷史可追溯到漢代。從北海合浦民間傳世的明清貝雕家具及工藝品考證,貝雕技藝成熟于明末清初。合浦廉州在唐宋元明清各代是州、府、縣治所在地,達官顯貴、封建地主、賈商富豪都云集于此,達官顯貴之家所使用的臺椅、茶幾、衣柜、屏風等大多以酸枝木為原料,用珍珠貝殼加工成各種花鳥、人物圖案和書法字體來鑲嵌家具,做成各種花紋和圖形的貝雕。這種“螺鈿”工藝一直傳承。
貝雕(北海貝雕)發(fā)展經歷了幾個重要的歷史時期。明末清初,以家庭手工作坊形式傳承,主要是在硬木家具的表面鑲嵌貝殼,做成各種花紋和圖形的貝雕家具。新中國成立后,政府號召民間貝雕藝人組成手工業(yè)合作社,1964年建立北海市工藝美術總廠,開始進行專業(yè)的貝雕制作,并不斷總結經驗,使北海貝雕工藝得以傳承并快速發(fā)展。北海貝雕藝人經過不斷探索、繼承、發(fā)揚、創(chuàng)新,從貝串、貝堆、平面貝雕畫到立體貝雕,使北海貝雕藝術進入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寶庫,成為廣西民族傳統(tǒng)手工藝的一朵奇葩。
歷史價值:海洋文明與農耕文明是人類文明的兩種早期形態(tài)。人類的產生發(fā)展歷程,從貝類貨幣、飾物、雕刻考古等,可窺部分。北海貝雕歷史悠久,可溯至漢代,研究貝雕可從側面揭秘人類文明史。
欣賞價值:北海貝雕集各類藝術之大成,是海洋天然日月精華與傳統(tǒng)文化智慧的結晶,是世界藝術之高境界。其為大自然鬼斧神工之作,將國畫的神韻、書法的豪放、刺繡的空靈、玉雕的質感與珍珠之光澤等藝術精華渾然融為一體,具無限藝術魅力。
工藝價值:北海貝雕選材講究,取大自然光澤,工藝復雜,設計精巧,做工細膩,其他產品難以比擬,驚現(xiàn)精湛之工藝。
文化價值:貝雕是人類利用海洋天然貝類的智慧結晶,是海洋文明突出代表,充分體現(xiàn)人們的思想情感,反映中華民族巨大創(chuàng)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