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年初落成的蘇州美術館新館總投資3.72億元,總建筑面積3.34萬平方米。新館位于北寺塔西北面,東臨人民路,西抵桃花河兩岸,北以校場橋路為界,與周邊北寺塔、桃花塢木刻年畫博物館、昆劇傳習所、樸園、唐寅紀念館等文物和景觀遙相呼應,使蘇州古城區(qū)西北角形成一個集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和展示、市民休閑旅游和文化活動于一體的文化區(qū)域。
新建成的蘇州美術館采用傳統(tǒng)蘇式民居樣式,飛檐翹角、粉墻黛瓦,古典花窗。館內(nèi)透過許多長形與方形的隔間,構成多長廊的建筑格局?;疑蓓斁€條層層跌落,既滿足建筑空間通風、采光等的需求,也形成富有韻味的變化效果,陽光和微風充分流動在各個角落,一派“蘇而新”的風格。
場館分地下一層和地上兩層。一層有層高8米,面積達800平方米的大展廳一個,其余面積在300至400平方米的6個小展廳則分散在一、二層,館內(nèi)還特別設置多功能學術報告廳、恒溫恒濕庫房、市民畫廊,可以滿足各類大中型美術展覽、學術交流活動以及美術典藏與研究的需要,同時兼具交流、教育、藝術服務等多種功能。此外,還附有會議室、考級室、活動策劃室、舞蹈培訓室、藝術創(chuàng)作室等功能空間。
蘇州美術館新館以無邊界設計、多樣展覽及免費開放為三大特色。“無邊界設計“,一是形式上的,指建筑舍棄高墻大門,成為一個完全的開放空間,觀眾可以從街邊任意角度進入。二是心理上的,即美術館和觀眾的溝通方式,將從權威式的、教諭式的和制式的逐漸轉變成為商量式的、建構式的、非制式的。蘇州美術館新館將以更親切的姿態(tài)與民同樂,以觀眾為中心,充分滿足觀眾休閑、娛樂、社交、觀光、學習等多方位需求,成為一個更人性化的體驗中心。
1919年,中國現(xiàn)代美術的奠基人,美術教育家、油畫家顏文梁攜其同儕在蘇州發(fā)起“美術畫賽會”,開創(chuàng)了中國現(xiàn)代美術史上“美術展覽”之先河,并以“提倡畫術、互相策勵、僅資瀏覽、不加評判”為宗旨,此后每年元旦在蘇州舉辦,歷21屆而未間斷。1922年,他與志趣相投的好友胡粹中、朱士杰等人建立了美術??茖W校,經(jīng)過十多年的探索與努力,1931年10月新校奠基,1932年獲教育部批準蘇州美校以大專院校立案,正式定名為蘇州美術專科學校,簡稱“蘇州美?!保俏覈谝粋€由政府正式命名的美術學校。1927年,顏文梁于校內(nèi)建立蘇州美術館,這也是蘇州美術館的前身。
1987年9月,蘇州市人民政府將美專舊址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并決定在此重新籌建蘇州美術館。1995年起對舊址進行全面整修,保存了原有外觀,并根據(jù)美術館的功能要求對內(nèi)部進行了改造。1996年底蘇州美術館暨顏文梁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2011年,政府再次投資,將蘇州美術館遷往人民路2075號,納入蘇州市公共文化中心范圍。
蘇州美術館以《蘇州美術館美術作品征集工作管理辦法(試行)》為規(guī)范,通過“以展代藏”及爭取捐贈等途徑,經(jīng)過近兩三年的努力,藏品從無到有,并逐步形成體系,基本涵蓋了當代中國藝術門類。
2012年4月起,典藏部門著手對館藏品展開細致的整理編目工作。對在館藏品進行分目錄制作、庫存登記等嚴謹細致地整理編目工作,并在8月編著《蘇州美術館2009—2011年收藏圖錄》。此書的編撰和出版既是對本館專業(yè)建設的推動,更對美術館收藏研究工作的一次總結和梳理。
蘇州美術館積極開展各類藝術活動,自開館以來,已舉辦數(shù)場具有影響的各類美術展覽及國內(nèi)外著名藝術家作品展覽。更承接了“顏文梁藝術獎”、“盆景雙年展”等多項具有影響力及連續(xù)性的展覽。在舉辦展覽的同時,蘇州美術館更積極開展各類公共教育活動,包括每月的公益講座,配合展覽開展的公益活動等,蘇州美術館已成為向廣大市民實施美育的重要藝術殿堂。
東臨北寺塔,西接樸園,北依昆劇院,南與絲綢博物館毗鄰。
觀展須知:【蘇州美術館參觀須知】
志愿者申請方式:
①至美術館前臺領取表格并填寫完成后交給工作人員
②在官方網(wǎng)站填寫【蘇州美術館志愿者申請表】
公交線路:
市內(nèi)公交可乘坐1路、游1路、游4路、5路、8路、31路、33路、 38路、54路、69路、101路、102路、112 路、502路、602路、923路至平門站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