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侗族琵琶歌(貴州?。?,編號:Ⅱ-29
(1)批次/類型:2006年(第一批),新增項目
(2)申報地區(qū)或單位:貴州省榕江縣
(3)保護單位:榕江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2、侗族琵琶歌(貴州?。幪枺孩?29
(1)批次/類型:2006年(第一批),新增項目
(2)申報地區(qū)或單位:貴州省黎平縣
(3)保護單位:黎平縣文化館
3、侗族琵琶歌(貴州?。幪枺孩?29
(1)批次/類型:2011年(第三批),擴展項目
(2)申報地區(qū)或單位:貴州省從江縣
(3)保護單位:從江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由于各地琵琶歌使用的琵琶型號和定弦的不同,土語不同,演唱場所不同,運用嗓音不同,因而形成許多種不同的風格。
1、三寶琵琶歌(又稱車江琵琶歌)是抒情琵琶歌的一種,用中型四弦琵琶伴奏,外加果吉(牛腿琴)協奏,由男子操琴,男奏男唱或男奏女唱,男聲用本嗓,女聲用小嗓,在行歌坐夜的場合演唱,主要流行在三寶為中心的榕江縣地區(qū)。
2、晚寨琵琶歌(又名四十八寨琵琶歌)既是抒情琵琶歌的一種,也是琵琶彈唱的一種,男聲用三弦或五弦的大中型琵琶伴奏,女聲用三弦或五弦的中小型琵琶伴奏,均為自彈自唱。主要流行在榕、黎兩縣毗連的四十八寨地區(qū)和榕江縣的七十二寨地區(qū)。在整個侗族地區(qū)只有四十八寨地區(qū)才有女性彈琵琶唱歌,七十二寨彈唱是敘事琵琶歌的一種,多由中老年男性藝人自彈三弦或五弦大型琵琶伴奏,應聽眾之邀在民居堂屋或長廊演唱,以唱敘事歌或說理歌為主,只流行在榕江縣七十二寨侗族地區(qū)。
3、平架琵琶歌(亦稱洪州琵琶歌)是抒情琵琶歌的一種,由男子用三弦小琵琶(形似牛腿琴)伴奏,男彈男唱或男彈女唱,男女聲均用假嗓,別具一格,主要流行在黎平縣洪州鎮(zhèn)和湖南通道縣播陽鎮(zhèn)為中心的侗族地區(qū)。
4、六洞琵琶歌是抒情琵琶歌的一種,用四弦小琵琶伴奏,男彈男唱或男彈女唱,在行歌坐夜的場合演唱,原先男女聲均用假嗓,現在也有改用本嗓的,主要流行在黎平、從江兩縣泛稱為"六洞"、"千五"和"十洞"的地區(qū)。
5、榕江琵琶歌抒情敘事兼具,演唱形式、演唱場所和演唱內容與六洞彈唱相同,主要流行在廣西省三江縣、融水縣溶江河段和黎平縣以"四腳牛"為中心的地區(qū)。主要曲目有《河對岸》、《初相會》、《路不平》、《好久不見》、《兩相情愿》等。
6、尋江琵琶歌抒情敘事兼具,演唱形式、場所和演唱內容與六洞彈唱相同,主要流行在廣西省三江縣、龍勝縣和湖南省通道縣尋江河和渠水流域一帶。
7、洪州琵琶歌流行于貴州省黎平縣洪州鎮(zhèn)的平架村,該村位于黎平縣城東33公里,地處湘黔桂三省邊緣。平架村建于明代永樂年間(約1405),據說那時此地已唱這種歌曲,一直沿襲至今。1952年,貴州省文化部門音樂工作者發(fā)現了這種琵琶歌,將之選調參加貴州省少數民族文藝會演,后推薦上京演出。因當時平架村屬洪州管轄,故這種琵琶歌被命名為"洪州琵琶歌"。
洪州琵琶歌最大的特征是無論男女,全都用假嗓高音演唱,曲調悠揚悅耳,別具風格。它的曲調、歌詞豐富,其種類包括情歌、孝敬老人歌、敘事歌等等。情歌是男女青年在家中或在山坡上彈琵琶對唱的歌,主要是傾吐互相愛慕之情。孝敬老人歌是男女青年在公共場合彈琵琶唱的歌,內容是怎樣孝敬老人,著名的一首歌叫《青年都把老人敬》。敘事歌是年紀大的人在鼓樓里或公共場合演唱的歌,內容大都敘述民族歷史、重大事件和民間故事。
洪州琵琶歌主要是在民間自發(fā)組織的興趣愛好組合中互相傳授,父子或親屬之間并不直接傳授。老人教歌,青年唱歌,兒童學歌,這是侗鄉(xiāng)人的傳統習俗。洪州琵琶歌在侗族音樂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侗族琵琶歌中的珍品,是古老民歌的遺產。在琵琶歌中洪州琵琶歌是惟一用假嗓演唱的一個稀有品種,其琵琶制作工藝自成一體,演唱演奏為群眾所喜聞樂聽,并已成為當地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
《河對岸》、《初相會》、《路不平》、《好久不見》、《兩相情愿》等。
侗族琵琶歌是民族文化精品,不僅深受當地群眾喜愛,還多次登上"大雅之堂"。1959年,晚寨8名琵琶歌手曾被邀請到北京中南海演出,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同年,三寶琵琶歌參加貴州省文藝匯演,被錄制成唱片,在全國發(fā)行。2004年春天,在中央電視臺舉辦的西部民歌大賽上,三寶侗族琵琶歌一舉奪得銀獎。為了更好地傳承侗族琵琶歌這一民族文化,近20年來,榕江縣還把侗族琵琶歌引進了課堂。侗族琵琶歌現已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受到世人關注。近些年來,侗族琵琶歌名聲遠播,她們唱到北京亞運村,唱到法國巴黎……這朵民族民間文藝鮮花,越來越絢麗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