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地的種植時間
生地是一種用途廣泛的中藥材,那么生地什么時候種植,其實它的種植時間一般在四月份左右,如果泥土還未化凍,或者北方的冷空氣還未完全消散,可以推遲到五、六月份種植。
地黃的生長周期通常為半年,4月份種植的話,在同年的11月份就可以采集收獲,在五六月份種植的話,需要在次年的一月份采集收獲。
二、生地怎么種植
1、選地整地
生地有極強的適應力,野生的多生長排水良好的沙地、荒坡上,它喜歡光照充足的環(huán)境,適宜種植在疏松肥沃的土壤中種植,如果土壤粘性較重或較硬,都會影響它的塊根生長,影響產量,而如果土壤排水性不佳,極易積水,就會導致塊根腐爛,另外及連作,最好和高粱、蔬菜、棉花等作物輪作3-4年。種植時將土壤深翻30cm,在施入肥料在深翻,耙平整細作畦。
2、選種栽種
在選擇播種用的種苗時要嚴格規(guī)范,要選擇植株無病害、生長強健的,選種后將其折成大小在5cm左右的小段,晾1-2小時,使傷口愈合后即可播種。播種時合理密植,一般每畝用種100公斤左右,播種后覆土5-7cm,澆水,在低溫的地區(qū)可通過覆蓋地面的方法提高地溫,只要溫度和水分適宜,一般在25-30天即可出苗。
3、肥水管理
生地施肥時要多施磷鉀肥,另外施足基肥對產量也極其重要,在苗齊后,為使幼苗生長快速,要在澆水同時追肥,這時每畝施入尿素15公斤,可溶解水中沖施,也可施肥后立即澆水,加快肥力吸收,而到了生長中期,也就是7月時,這時每畝追肥磷肥10-20公斤。在生地生長時要勤澆水,保持土壤濕潤,但是到了生長后期,塊根生長時,這時怕積水,極易引起爛根,所以這時澆水要以不旱不澆,天陰不澆、中午不澆為原則。
4、田間管理
在幼苗生長到10cm以上時,要及時間苗,每穴留一株,如果缺株,則要補苗,補苗時要陰天進行,最好時帶土移栽。在植株生長前期,幼苗過小,而根系較淺,這時要除草,以免影響到幼苗生長,除草宜淺鋤,也可用手拔除,以免傷害到根系,而如果時大面積種植,推薦使用除草劑。生地在生長時除了主根外,還會生長出一些細長地下莖,稱串皮根,它們會損害植株大量的養(yǎng)分,要及時切除。
5、防治病蟲害
五月份每667㎡用4.5%的氯氰菊脂1500倍液防治蚜蟲。葉片如果出現黃斑點,即是斑枯病的前兆,應及時噴施廣枯靈等進行防治,一般噴兩次即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多雨季節(jié)用70C%的退菌特800倍液或50%代森錳鋅l000倍液噴灑防治基腐病。對發(fā)病嚴重的植株應及時清除。
6、采收與加工
春種生地栽后當年11月前后,當生地上莖葉枯黃且?guī)в邪唿c時即可采挖。先將鮮生地除去須根,按大小分級然后分別晾干,直至其顏色逐漸變黑,即成生地黃。如遇陰雨天氣,應修建烤房保持60-70℃左右溫度烘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