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晚睡早起,勞逸結(jié)合,把鍛煉身體或一些必要的戶外勞作放在相對涼爽的早晚,避免天大熱時外出暴曬。
2、有條件中午多休息,午休一般建議半小時左右,但在夏天宜稍長一些,1—2小時都可以。
3、穿衣宜透汗透氣,以棉質(zhì)或竹質(zhì)的為主。
4、適當勤洗澡,溫水洗澡更容易使體內(nèi)熱量宣散。
5、躺臥時搭配涼席、涼枕、涼被有助于降溫解熱。
6、工作居住環(huán)境要注意通風,必要時可使用空調(diào)風扇,溫度不宜過低,一般在26—28℃左右,能不用就不用,不應遏住汗,而要使汗出通暢,同時避免過多或過少。
7、要保證大便通暢,不干不粘不滯,消除里熱也會明顯減輕外來之暑熱。

1、關(guān)于飲:多飲溫白開水,汗多時要喝一些淡鹽水,常飲綠茶可以解暑;還可以喝綠豆湯、綠豆紅豆飲;西瓜皮、冬瓜皮也可以煮成水喝。浮小麥味甘、性涼、入心經(jīng),除虛熱、止汗,煮水是心脾虛弱者抑郁焦慮悲傷者夏天不可多得的飲品;北京著名的消暑飲料酸梅湯,原料有烏梅、山楂、甘草、陳皮、冰糖等。
2、關(guān)于食:夏季天熱,人消耗能量少,因此進食量也要少些,少吃辛辣油膩及肥甘厚味,多食含水量高的涼性蔬菜瓜果:西瓜、黃瓜、冬瓜、絲瓜、苦瓜、甜瓜、南瓜等,還有蔬菜:芹菜、油麥菜、萵筍、圓白菜、茄子、西紅柿、豆角、藕,絲瓜葉、地瓜葉、馬齒莧等。菌藻類海帶、紫菜、蘑菇、木耳、銀耳都可以搭配一些。尤其注意的是主食一定要以含皮谷物為主,因為谷皮多為涼性,可以清熱解暑。
心靜自然涼,夏天特別需要平靜平和。動腦不動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物我兩忘,避免不必要的煩怒、悲憂、思慮、擔心等。
運動要以休閑散步、慢跑快走為主,適當練一些八段錦、太極拳、瑜伽,可以減少能量消耗,又舒筋活絡,保養(yǎng)氣血。腹式呼吸運動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尤其適合久坐者和失眠者。喜歡劇烈運動的人要根據(jù)體質(zhì)、年齡、習慣選擇適宜的時間段和運動量,地點也最好在,有溫和陽光的場所,“勿厭其日”。
由于夏天天氣熱,室內(nèi)空氣甲醛等有毒氣體釋放增多,更要注意通風;運動依然要選擇戶外空氣好的地方,有條件到北方的海邊、森林、草原旅游、居住。
1、外用調(diào)理:可以在血流豐富的地方比如腋窩、肘窩、前胸等涂抹風油精、花露水,小孩可以用一些痱子粉、馬齒莧煮水藥浴,防治痱子效果也不錯。
2、內(nèi)服調(diào)理:可喝一些菊花茶、荷葉茶、淡竹葉茶、薄荷茶等中藥茶,乏力者另加西洋參3g左右。夏天愛流鼻血的人,用白茅根30g、桑葉10g煮水喝非常有效。
如果有條件,在以上調(diào)理基礎(chǔ)上配合中醫(yī)針灸、按摩、罐療、刮痧、刺絡放血等,防暑解暑效果會更好,常用風池、大椎、曲池、合谷、足三里等穴清熱解暑,化濕調(diào)中,疏經(jīng)通絡。
中暑主要有兩種情況,不同情況采取的治療手段不同。
1、過熱環(huán)境下勞作時間過長,感受暑熱之邪,輕者口渴、食欲不振、頭痛、頭昏、多汗、疲乏、虛弱,惡心及嘔吐,心悸、臉色干紅或蒼白,注意力渙散、動作不協(xié)調(diào),體溫正?;蛏叩?,重則體溫高、大汗、極度口渴、乏力、頭痛、惡心嘔吐、心慌,甚或暈厥、意識模糊、驚厥等,這種中暑要用清暑湯或清暑益氣湯等方劑。
2、因為夏天貪涼,過度冷風冷臥、冷飲冷食,導致暑濕寒涼兼夾,多見發(fā)熱、胸悶、腹脹、吐瀉、食欲不振、舌苔厚膩等癥。這種情況的中暑應當服用藿香正氣水劑、丸劑或軟膠囊,可以解暑祛濕,往往能藥到病除。
有些人怕出汗身上有味兒甚或怕洗衣服,常將空調(diào)溫度調(diào)得過低或呆在低溫環(huán)境下太久,同時冷飲冷食過多,這就是舍本逐末了,殊不知出汗可以幫助人體散熱、排毒、祛除久積之寒濕邪氣;夏日汗毛孔打開,如果貪涼會導致寒濕入里,傷及形體皮、脈、肉、筋、骨以至傷及臟腑脾胃、肺大腸甚或?qū)е聥D科宮寒,邪深難去、久病纏身,所以夏日要謹防避暑太過,避免過度冷風冷臥、冷飲冷食,保持汗出通暢,避免出汗過多過少。防暑避暑同時,不要忘記或忽視“春夏養(yǎng)陽”。
人感受寒邪或陽氣不足,往往易在冬季發(fā)病,而夏天陽氣盛極,天人合一,人體陽氣亦盛,所以此刻調(diào)理體質(zhì),容易驅(qū)寒外出。調(diào)理方法不只三伏穴位貼敷,中藥、針灸、按摩、罐療、刮痧、刺絡放血、艾灸及蠟療等都可以選擇。溫馨提醒那些愛冬天發(fā)病的咳嗽、哮喘、鼻炎、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患者以及手腳冰涼的陽虛體質(zhì)者不要錯失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