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公寓和敬老院的區(qū)別
1、敬老院
敬老院是為老年人養(yǎng)老服務的社會福利事業(yè)組織。又稱養(yǎng)老院。西方國家的養(yǎng)老院通常由地方政府或慈善機構主辦,接收靠福利救濟或低收入的老人。
中國的敬老院是在農村“五保戶”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1956年農業(yè)合作化時期,農業(yè)生產合作社對缺乏勞動能力、生活沒有依靠的鰥、寡、孤、獨者,實行保吃、保穿、保燒、保醫(yī)、保葬(兒童則為保教),簡稱“五保”。
2、老年公寓
專供老人集中居住,符合老年體能心態(tài)特征的公寓或老年住宅,具備餐飲、清潔衛(wèi)生、文化娛樂、醫(yī)療保健等多項服務設施。
老年公寓設計規(guī)范
1、老年養(yǎng)護院的建設用地包括建筑、綠化、室外活動、停車和衣物晾曬等用地,建筑密度不應大于30%,容積率不宜大于0.8;室外活動、衣物晾曬等用地不宜小于400~600m2。
2、老人臥室宜設計陽臺。
3、臥室面寬宜過大,最佳面寬范圍是3900mm—4200mm。
4、每個護理單元應配置一定的洗衣、晾曬空間,工作人員操作流線布置應緊湊。洗衣房宜上下對應,以服務電梯聯(lián)系,集約流線。
5、洗衣間臨近晾曬場地,宜配有疊儲空間,也可作為開放的公共空間。
6、散步道的尺寸,寬度應保證一人與一輛輪椅并排同行,一般情況下不小于1.8m。
7、在道路有高差或臺階出現(xiàn)的地方宜同時設置坡度不大于1:12的坡道。散步道坡度一般不大于1:20。
8、輪椅回轉空間——直徑不小于2.1m的圓。
9、老年人偏愛中低層住宅,希望一人一室,與朋友就近居住。喜歡中式園林。
10、多層養(yǎng)老院宜每層設置餐廳,宜有適當分隔,室內照度宜充足均勻。
11、多功能廳的多功能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空間靈活劃分、家具布置靈活變化、滿足多種停留方式。
12、廣場設置:
(1)離居住稍遠或位于開窗較少的山墻側;
(2)廣場周圍應有密集的綠化,或矮墻等設施。
13、電梯旁適宜設置休息座椅。
14、浴室和更衣室應該靈活設計,在更衣室放置床或者躺椅,以便休息。
15、養(yǎng)老院的走廊空間宜開敞寬大,考慮進行多種公共活動的可能性。
16、公共廚房、開水房或洗衣房附近設置一個可供臨時休息的小角落。
空間分割不用實墻,用家具,多用低矮家具。
18、醫(yī)療區(qū)包含日常交往功能。
19、護理站應注重視野開闊,附近布置座椅便于老人休息,并設置洗手臺。
20、老人活動區(qū)盡量南向采光,滿足溫度、適度的需求。
21、考慮為老人配備小型公共廚餐廳。
22、考慮送餐流線簡潔,餐廳中部空間開敞,便于展開活動。
23、食堂應避免廚房噪聲干擾及氣味串通。
24、走廊采光很重要,尤其是端頭采光。
25、走廊靈活設置坐凳。
26、為了照顧輪椅老人開門問題,在門扇開啟側應留出不小于400mm的墻垛。
27、老年養(yǎng)護院老年人居室門凈寬不應小于110cm,衛(wèi)生洗浴用房門凈寬不應小于90cm;老年人生活區(qū)走道凈寬不應小于240cm。
28、窗下部留出一定高度的固定窗。
29、窗地比不應低于1:6,并應保證足夠的日照時間。
30、公共浴室向“小型化“”私密化“發(fā)展。
31、主入口盡量開放、親切,消除空間的封閉感。
32、入口應用雙層門,防風。
33、入口停車落客處保證有雨篷。
34、預留存放輪椅和雨傘的空間。
35、門廳內設置休息座椅和咨詢服務臺。
36、門廳應該選擇進深小且開敞的方式。
37、門廳應該引入柔和的自然光,保證視線的通達。
38、公共空間劃分活動空間宜多樣化。
39、儲藏間提倡小型化均布化,設置臨時儲藏的邊角空間。
40、地面超過1.5cm的高差就會影響輪椅的通過。
41、老人臥室盡量形成集中的活動空間,可與陽臺連通。
42、臥室開窗開門避免通風死角,并遠離電梯井,減少噪聲。
43、每層應設置室外平臺,為失智老人單獨設置室外空間。
44、酌情增加小庭院,并為寵物留出一定空間。
45、療養(yǎng)室內層高不應高于2.6m,建筑不宜超過四層。
46、療養(yǎng)室每間床位數(shù)一般是2-3床,一般不大于4床。
47、療養(yǎng)室宜設陽臺,其凈深不宜小于1.50m。長廊式陽臺可根據(jù)需要做靈活的隔斷予以分隔。
48、療養(yǎng)院主要建筑物安全出口或疏散樓梯不應少于兩個,并應分散布置。室內疏散樓梯應設置樓梯間。
49、應為老年人提供適當規(guī)模的綠地及休閑場地。場地布局宜動靜分區(qū),供老年人散步和休憩的場地宜設置健身器材、花架、座椅、閱報欄等設施,并避免烈日暴曬和寒風侵襲。
50、居室宜設置語音提示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