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限飛盤 英文名為Ultimate Frisbee®或簡稱Ultimate,臺灣稱之為飛盤爭奪賽,是飛盤眾多競賽項目中的一種,也是目前飛盤運動最受歡迎四項目中的一種 (Ultimate. Disc Golf. Freestyle. Guts)。
Ultimate是一項嚴格要求無身體碰撞的對抗型競技運動。發(fā)明于1968年美國新澤西州的哥倫比亞高中(詳見飛盤歷史),2001年列入World Game(世界運動會)項目,為一項融合了橄欖球、足球和籃球等運動特點的團隊型運動,曾被《紐約時報》評為世界上發(fā)展速度最快的運動。
2013年,奧林匹克委員會(IOC)承認WFDF(World Flying Disc Federation,世界飛盤聯(lián)合會)為單項運動國際組織,標志著飛盤運動在國際上進一步的獲得認可。
此運動正式比賽主要為七人制,在100m*37m規(guī)格的場地上進行,賽場兩側(cè)各有一塊18m*37m的得分區(qū)域,進攻方通過各種戰(zhàn)術(shù)方式的跑動、傳遞飛盤,讓隊友們在攻入得分區(qū)接盤得分。
這是一項有門檻,但又極具挑戰(zhàn)與觀賞的對抗型競技運動。為了贏得比賽,參與的選手必須要具備優(yōu)秀的體能、快速的移動、敏銳的判斷以及穩(wěn)定的控盤技巧。
1968年,在哥倫比亞高中(美國新澤西洲的梅普爾伍德市)就讀的Joel Silver向校學生會建議了他以飛盤進行美式足運動的想法(這也是國際公認的極限飛盤運動的起源),并起名為Frisbee Ultimate。這項揉合American football 的飛盤新玩法,廣受各年齡學生們的熱愛,次年該校便組織了兩支學生隊伍進行了第一次的比賽。
1969年,該校成立了校隊并固定在一塊公園的場地開展活動。當時的規(guī)則非常隨意,沒有邊界,只選用電線桿或者用衣服堆砌作為的得分區(qū)的標識。
1970年,Joel Silver聯(lián)合Buzzy Hellring和Jon Hines制定了第一二版的規(guī)則。在該年的11月7日,哥倫比亞高中校報也發(fā)起了第一場校際間的比賽,他們以43比10的絕對優(yōu)勢贏了密爾本高中。
1972年11月6日,羅格斯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舉辦了美國首屆高校極限飛盤賽,羅格斯大學以29-27的優(yōu)勢贏得了冠軍。有趣的是,103年前這兩所學校也在相同的舉行了美國首屆校際橄欖球比賽,羅格斯大學也是以兩分的微弱優(yōu)勢贏得了比賽。
1975年4月25日,八所高校在耶魯大學舉辦了首屆美國大學極限飛盤聯(lián)賽。最終,羅格斯大學以28-24戰(zhàn)勝倫斯勒理工學院獲得冠軍。1976年,耶魯大學錦標賽的規(guī)模進一步擴大,并更名為美國極限飛盤錦標賽,羅格斯大學再次捧杯而歸。
不是所有的飛盤都叫Ultimate飛盤,極限飛盤(爭奪賽)在世界飛盤聯(lián)合會WFDF有明確的分類和規(guī)格要求。
成人賽制比賽盤:重量175g( /-3g),直徑274mm( /-3mm),高度32mm( /-2mm)。
青少年極限飛盤(請按各品牌直徑要求)
青少年五人制飛盤規(guī)定,按IY-DSF規(guī)定執(zhí)行,飛盤重量如下:
* U11~ U12: 120g
* U16 = 130g 直徑
* O16 =140g
比賽飛盤對盤子的材料外型密度有很高的要求,既要符合飛行的空氣動力學,又要具有足夠的空氣穿透力,必須具備了一定距離的飛行。
比賽用盤:世界飛盤聯(lián)合會WFDF委托美國極限飛盤協(xié)會USAU對極限飛盤比賽用盤進行了嚴格認證。
以及WDSF對飛盤的認證要求。
成人的正式比賽采用:大會指定的各種標準飛盤,可由選手選用:Discraft(美國)Daredevil(加拿大)。
青少年比賽目前采用:U11~U13 Wham-o 110g 訓練盤
地區(qū)比賽則采: U12 Wham-o World class 119g
U16 Wham-o High Rigidity130g
U19 Wham-o All Sport 140g Daredevil 140g
這項運動很獨特,因為他要求運動員自己在場上進行裁決。若有爭議則互相討論解決。要實現(xiàn)這種裁判方式,運動員之間必須相互尊重,并尊重他們做出的裁決。這種尊重被稱為“極限飛盤的精神”。極限飛盤的精神和自判,適用于這項體育運動的所有級別,包括但不限于全國和世界的錦標賽。
極限飛盤比賽分為兩隊共14人參加,以飛盤傳遞為競技內(nèi)容,比賽以15分為一局。
極限飛盤是一種在大型的長方形草地上進行的兩隊間7V7的比賽(平時比賽人數(shù)彈性較大,可以是5V5,6V6,7V7,而且男女比例也可按兩隊情況決定)。在場地的兩端都劃有長線,長線外側(cè)的地方叫得分區(qū)(就象橄欖球的達陣區(qū)),這個區(qū)域就是得分區(qū)域。當進攻方隊員在得分區(qū)域接到飛盤(或者跑動中)時就算得分。
極限飛盤的場地和足球場差不多,草坪矩形場地最為理想,每邊都有分區(qū)。沒有條件的話,也可以在普通的塑膠場地和水泥場地進行。
在中國最流行的極限飛盤比賽是一種不允許身體接觸,男女混合的比賽。每個隊在場上都有七名隊員,比賽開始的時候,隊員都站在得分線后,一個隊防守,另一個隊進攻。
比賽時,每個人防守一個進攻隊員,跟著他們跑,想辦法阻止進攻隊員接住飛盤。在得分前,攻防轉(zhuǎn)換可以一直進行。一旦得分,整個過程重新開始,兩隊站在得分區(qū)的端線處,剛剛得分的一方把盤擲向另外一方。比賽中沒有裁判,依靠的是誠信,靠實力取勝。
比賽結(jié)束后,總成績不僅僅是在場上得分,而且包括了在比賽結(jié)束后雙方隊伍互相評定精神分作為最終得分,從隊員對比賽規(guī)則的認知、在場上的競技積極性、是否客觀公平等方面進行評定。精神分同樣作為在最終判定名次的分數(shù),是極限飛盤運動的一大特色,鼓勵各隊隊員之間的相互尊重,養(yǎng)成良好競技精神,并對競技精神較差的隊伍進行懲罰。
極限飛盤比賽簡易十則(WFDF):
1.場地 - 得分區(qū)18M,爭奪區(qū)64M,長100M*寬37M。
2.開賽 - 由防守方將飛盤投向進攻方,進攻方在接盤後展開進攻。
3.得分 - 在己方得分區(qū)內(nèi),接獲隊友的傳遞或截獲對方的飛盤,既獲得1分。
4.進攻 - 可向任何方向傳遞飛盤給隊友;選手不允許執(zhí)盤跑動?!皵S盤者”限10秒投盤出手。
5.失誤 - 飛盤若沒不能成功地傳遞給隊友(如:出界、沒截接、被對方擋下)雙方攻防轉(zhuǎn)換。
6.換人 - 僅在得分后允許更換選手,或選手受傷時準許雙方皆更換相同人數(shù)的選手。
7.接觸 - 選手間不應有任何身體接觸,也不允許阻擋對方選手的跑動,身體的接觸即為犯規(guī)。
8.犯規(guī) - 若因移動而造成與對方選手間的身體接觸即算犯規(guī),犯規(guī)所造成的失誤應判為成功。
9.出界 - 接盤後落在界外則以界外論,接盤後才沖出或跌出算是界內(nèi)。得分時亦然。
10.比賽 - 七人制使用:175g比賽采用:17分90分鐘。
1、黃金原則:想要別人怎么對待你,你就去怎么對待別人。
比賽精神基于對手間的互相尊重。對于對手要有最積極的設(shè)想。你也會希望別人這樣對待你。
2、自我控制:比賽精神需要真正的努力。
比賽精神并不是一個人人都接受的抽象原則。比賽也不是不需要努力就能順利進行。比賽精神要求我們在壓力之下控制好自己:把握情緒,馴服脾氣,降低聲音。
3、起哄與嘲弄是兩碼事。
極限飛盤有個很久遠的傳統(tǒng)就是友好的起哄。起哄是那種友好的冷嘲熱諷,很有趣,但嘲弄卻是錯誤并且沒有體育道德的。
4、比賽精神能與激烈的競技爭奪相容。
有些人荒謬地認為,利益至關(guān)重要,所以比賽精神的某些方面可以廢除。明星隊伍和明星選手都已經(jīng)向我們證明:激烈競爭和運動熱情并不以犧牲比賽公平和尊重對手為代價。
5、不要“以眼還眼,有仇必報”。
如果你受委屈了,你沒有權(quán)利去以同樣的方式去實施報復。在收到嚴重欺負的極端情況下,你可以向隊長或比賽主辦方提出問題,甚至也可以向管理機構(gòu)提起控訴。我們要記住第一點,想要別人怎么對待你,就怎么去對待別人,而不是根據(jù)人們已經(jīng)對待你的方式。最后一點,為自己負責。
6、深呼吸,保持心平氣和。
遇到嚴重犯規(guī)或者爭議,后退一步,暫停一下,深呼吸。競爭激烈時,情緒會高昂。給自己一點時間和空間,你可以很快讓自己鎮(zhèn)定下來,集中精神于當前爭議中的事實。你的克制會引起對手對自己的克制。這樣既避免了沖突,也讓你可以保持好的心態(tài)繼續(xù)比賽。
7、只要你做正確的事情,人們就會注意到。
轉(zhuǎn)過一邊臉去讓人打(寬容大度),就是正確的事情。你也許不會聽到贊揚,也沒有起立鼓掌,但人們會注意到。最終,他們更加尊重你,更加欣賞你的比賽。
8、不要吝惜你的表揚。
對對手的精彩表現(xiàn)表示稱贊。告訴隊友,你很欣賞他示意自己犯規(guī)時的那種誠實。比賽結(jié)束后握手時,看著對方的眼睛并祝賀他們。這些細節(jié)都可以很大地促進比賽精神的發(fā)揚。
9、人的印象會歷久猶存。
你對自我行為的克制不僅會被人們長久地記住,還會激發(fā)更好的表現(xiàn)。老前輩會很高興見到那些記得他們的第一次相聚并且能回憶起比賽細節(jié)的優(yōu)秀玩家。與年輕玩家的愉快相識會有長期積極的影響。
10、享受樂趣,玩得開心。
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比賽的樂趣是至關(guān)重要的。盡情比賽,公平競爭;享受樂趣,玩得開心。
1968年,極限飛盤運動由哥倫比亞高中的一群學生所創(chuàng)立。在近50年的發(fā)展中,極限飛盤運動因其獨特的“飛盤精神”和良好運動競技體驗吸引越來越多新玩家的加入,也成為當今發(fā)展最快的運動之一。為了讓更多條件不佳的地區(qū)的朋友能享受極限飛盤帶來的激情和友情,世界上出現(xiàn)了很多非盈利的公益組織如Ultimate Peace,Peace Corps等,他們積極地為這些地區(qū)默默奉獻熱情與溫暖,讓“飛盤精神”深入各地的新玩家。
和平飛盤的概念在2008年開始孕育,2009年4月,這一開創(chuàng)性之舉把極限飛盤帶到了中東地區(qū)。極限飛盤的之火開始在中東的一些村子燃起,然后延伸到特拉維夫,來自以色列、約旦河西岸的120個孩子們開始參與了這項活動。來自世界各國的教練們教孩子們?nèi)绻w正手、如何與隊友配合、如何在場上解決爭議。阿拉伯人與猶太人在同一隊伍互相配合,賽后紛紛起舞,共享著各自的語言、音樂、文化等等。
在中國,極限飛盤自出現(xiàn)以來,受到越來越多年輕玩家的喜愛,并出現(xiàn)了一批批熱愛這項運動專業(yè)玩家。在各地民間飛盤組織的熱心推動下,更多學生與白領(lǐng)工作者參與到這項獨具魅力的新興運動中來。雖然,在一線城市我們經(jīng)常能見到極限飛盤玩家在綠茵場上的颯爽英姿,但是,極限飛盤運動的魅力很少能讓貧困山區(qū)的孩子們所感受到。在國內(nèi)公益組織“立人圖書館”,“新教育基金”,“美麗中國”與X-COM和“專業(yè)極限飛盤品牌UltiPro”的共同努力下,一批批熱心的志愿者涌現(xiàn)。志愿者們利用閑暇與休假時間,努力為貧困地區(qū)的孩子們傳播著極限飛盤運動的魅力,為孩子們帶去更多的歡樂,更多的知識以及“大山”外的生活。
飛盤大概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已出現(xiàn)在中國大地,但極限飛盤運動具體進入中國的時間至今已無法考證。已知最早的極限飛盤賽事是上海工作的一群外國人舉辦從2000年開始舉辦的上海公開賽,這是一個以環(huán)太平洋為主的世界俱樂部之間交流的賽事,至今已成功舉辦過12屆,今年也增加了許多國內(nèi)的隊伍。
隨后在北京也出現(xiàn)了一群外國人組織的大哥隊極限飛盤俱樂部,推動著北京區(qū)域的極限飛盤運動發(fā)展,北京先后也出現(xiàn)了許多中國隊伍。
幾乎同時,天津也出現(xiàn)了一支由天津體育學院學生成立的天津Speed隊伍,也正是該隊伍與北京大哥隊撮合出了中國第一屆全國極限飛盤公開賽(2007年,天津),至今已達到二十多支隊伍的賽事。
同樣,在南方的深圳和廣州也出現(xiàn)了極限飛盤隊伍。特別是在深圳,留學歸來的Balance和Xielin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和朋友介紹認識了Fay和Ken,在2006年組建了深圳第一個極限飛盤俱樂部。也正是Balance主辦了國內(nèi)第一個中文飛盤網(wǎng)站——中國極限飛盤世界(已更名為中國飛盤網(wǎng)),也正是它組織了第一個QQ群,通過在互聯(lián)網(wǎng)論壇上大量的發(fā)布極限飛盤的介紹信息,將國內(nèi)玩飛盤的人聚集成為一個圈子。
通過眾人的努力下,深圳飛盤愛好者們于2013年在深圳市民政局正式成立全國首個飛盤運動協(xié)會——深圳市飛盤運動協(xié)會,該協(xié)會通過舉辦賽事、培訓和推廣,推動著深圳飛盤運動的發(fā)展。
由于早期國內(nèi)無法購買到專業(yè)的極限飛盤用品,運動的傳播受到限制。深圳市的幾個飛盤愛好者在2006年底便決定私人出資研制更適合中國人的專業(yè)極限飛盤,創(chuàng)立了中國第一個極限飛盤品牌X-COM,成立了深圳市艾克體育用品有限公司,推動著國內(nèi)極限飛盤運動的普及。該公司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專業(yè)飛盤制造商之一,支持飛盤運動在全球的發(fā)展,贊助國際隊伍和賽事。其175g專業(yè)極限飛盤和145g青少年極限飛盤通過了國際最高級別WFDF比賽用盤認證,遠銷海內(nèi)外。
2008年,寧波諾丁漢大學社團UFO飛盤社的6名社員,創(chuàng)辦了以推廣極飛盤運動為目標的體育文化公司。UltiPro優(yōu)撲極限飛盤自2008年起,支持贊助了中國國內(nèi)90%以上的賽事,推動、協(xié)助2008年-2012年中國極限飛盤公開賽,促進國內(nèi)各地區(qū)極限飛盤的發(fā)展。致力于支持中國極限飛盤,UltiPro于2010年、2012年支持中國飛盤聯(lián)合隊,出征捷克布拉格“2010世界極限飛盤俱樂部冠軍杯”及日本大阪“2012世界極限飛盤與勇氣世界杯",讓中國極限飛盤走向世界。
2012年,又出現(xiàn)了一個以普及和教學為主的飛盤教室網(wǎng),該網(wǎng)的出現(xiàn)填補了國內(nèi)的空白,讓更多愛好者可以通過網(wǎng)絡自學極限飛盤。
2013年,國內(nèi)22所高校聯(lián)合發(fā)起中國大學生極限飛盤聯(lián)盟CUUA,其目的是為了聯(lián)合高校的飛盤愛好者,更好的開展和推廣極限飛盤運動。
2014年,艾克體育與北京體育大學社會體育系簽署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開辦全國學校教師飛盤運動培訓班,共同推廣極限飛盤。
2015年,首屆中國大學生極限飛盤聯(lián)賽成功舉辦,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guān)注,帶動了更多高校的飛盤社團發(fā)展。
國內(nèi)極限飛盤運動的路還很長,希望在各位愛好者的推動下,更好的傳播極限飛盤運動的精神,成為國內(nèi)的主流運動之一。
基本知識
各位朋友必須要了解,Ultimate orB-mate也就是爭奪賽或極限飛盤,并不同於一般飛盤的投接。
首先七人制的爭奪賽一概采用:175g盤。而各級學校推廣的五人制奪賽,雖然盤子各有不同,但仍都必須符合爭奪賽比賽的特性,飛盤需要具備穿透力,故在兼顧年齡與安全的前題,學校是采用尺寸較小的:(小學:23.9cm.中學:25.0825cm.高中:24.13cmor25cm),前述這些盤子由於具備穿透力,所以盤子的重量/直俓比也就要較初學者飛盤或游戲飛盤.玩具飛盤的韌性稍強一些,重量稍重一些,也正因為如此,并不是適合所有初學者學習單純的下臂投。
在這里所探討的投接技巧,主要是針對爭奪賽或極限飛盤,在投擲上也較偏重於下臂 上臂或單純上臂,請初學的玩者務必注意這一點。
目前國內(nèi)各重點城市,都有極限飛盤隊伍的組織,也都有針對此項目教授專屬的投擲與接盤的技巧,歡迎所有愛好者踴躍到場參與,共同為我國的爭奪賽(極限飛盤)推廣,盡我們一己之力吧。
基本投擲:
學習Ultimate或五人制B-mate時,確實掌握投擲與傳盤的基本要領(lǐng),是學習飛盤爭奪賽至關(guān)重要的課程。
當我們傳遞飛盤時,要面向自己的投擲目標,并向前邁出一步,或者至少將自己的中心由后腿轉(zhuǎn)移到前腿上,同時集中注意力在肩、胯和腿上直至飛盤出手,隨后身體作順勢動作。在運盤的過程中要保持手臂伸直并與身體有一定的距離,然后彎曲手臂并甩動手腕增加飛盤在出手時的旋轉(zhuǎn)。同時調(diào)整好出盤的角度也是給出一個精準的投擲的重要因素。
其中尤以掌握反手正手的多航向投擲法,為所有形態(tài)與賽制的Ultimate玩家們的首要課程。
反手投擲:
反手投擲是最基礎(chǔ)的投擲方法。以扇形法或拳式握法皆宜。開始練習時,面向目標向左轉(zhuǎn)身側(cè)身站立,手持飛盤,由從身體側(cè)邊揮盤投擲出手,投擲時手臂發(fā)力的控制,必須充分掌握飛盤飛行力學的要領(lǐng);也就是必須協(xié)調(diào)的運用臂力與腕力。
正手投擲:
正手投擲同樣也是基碄投擲法,面向目標側(cè)身站立,手持飛盤,大拇指置于盤面,食指和中指抵住盤內(nèi)緣,無名指小指合并,貼靠盤外緣,向著目標擺動手臂并震動手腕,透過中指傳遞腕力投出飛盤。這一動作極其類似抽打毛巾。
航道投擲 包括:反手直盤-直線傳遞
反手小彎 - 小弧線 滾彎傳遞
反手大彎 - 大弧線 滾彎傳遞
反手切盤 -拋物線 滾盤傳遞
反手倒盤
正手直盤
正手切盤
正手倒盤-頂上傳遞(一般使用正手顛倒盤,亦可使用反手顛倒盤。其它尚有橄欖球式及背后式)
基本接盤方法:
接盤時,我們可以用任何一只手(或雙手)來接由同伴傳出或者自己投擲出的飛盤。由于飛盤是在不停地旋轉(zhuǎn),因此在接盤時,必須用力的抓緊飛盤的盤緣。
接盤方式:
三明治接盤法一手在上一手在下的接盤方式。
左右式接盤法分別以雙手接握飛盤兩側(cè)的方式。
拇指上拇指下腰部以下的拇指下接盤腰部以上或空中盤旋飛行的拇指下接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