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昌都市博物館位于強巴林寺東面,籌建于2014年9月,總投資近億元(其中國家投資3200萬元,市財政籌資6000余萬元),2015年7月正式落成。昌都市博物館作為昌都首個集文物收藏、保護、研究、教育、利用、展示于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融民族傳統(tǒng)、地方特色和時代精神于一體,主次井然有序,高低錯落有致,氣勢雄渾莊重,是康巴文明、藏東地理、中國革命的精神標識和自然標識,它的建成標志著昌都文博事業(yè)邁入了新的發(fā)展里程。博物館總建筑面積2000余平方米(分南樓和北樓兩館),布展總面積達8235平方米,館內收藏各類文物達10000余件(套),是目前西藏七地(市)建成的最大的地市級博物館。
發(fā)展
為了迎接西藏自治區(qū)成立50周年,國家投資3000萬元,于2015年9月完成了昌都博物館第一期布展。布展以三江史話、三江文明、朝代足跡、昌都解放與和平發(fā)展、茶馬文化、繪畫藝術六個展廳為主,布展總面積3000余平方米,展出各類文物433件,圖片240余張。布展文物上起侏羅紀時代的恐龍遺跡,下至西藏和平解放后的繁榮發(fā)展,時間跨度長達一億六千多萬年,不僅數(shù)量多、種類全,而且品位高、價值廣,其中卡若遺址出土的雙體獸形陶罐已成為西藏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
管理原則
博物館自開館以來,充分發(fā)揮文物藏品優(yōu)勢,堅持“有效保護、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原則,把收藏保管、科學研究和宣傳教育功能有機相結合,舉辦了各種形式的陳列展覽,形成了基本陳列、專題陳列和臨時展覽互為補充、交相輝映的陳列體系,力求從多角度、多側面向廣大觀眾揭示歷史文物的豐富文化內涵,展現(xiàn)藏民族博大精深的文明成就,使其逐步成為傳播藏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重要窗口和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陣地。在新時期,這座匯集著三江大地文物精華的文化殿堂,將會以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嶄新面貌,為昌都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