緋花玉原產(chǎn)于阿根廷安第斯山脈東坡,海拔高,冬季較寒冷,喜溫暖、干燥和陽光充足,耐短期半陰,忌長期光照不足,耐干旱,忌積水,較耐寒。
緋花玉是多肉植物,植株呈扁球形,直徑7厘米,表皮墨綠色,具棱7-11。刺針狀,每個刺座有5枚灰色周刺,中刺1枚,稍粗,灰白或褐色,最長可達1.5厘米。
花生于球體頂端,直徑3.5-5厘米,花色有白、粉紅、深紅等,夏季開放。果實紡錘形,深灰綠色,種子黑色。
緋花玉需兩年左右換土一次,春季進行,將植株從盆中扣出,抖掉根部陳土,剪去腐爛老根,剪短過長根系,促發(fā)新根。用新的培養(yǎng)土栽種,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具一定顆粒度的沙壤土,可用園土2份、腐葉土或草炭土2份、爐渣1份、粗砂或蛭石各1份配制。
家庭養(yǎng)殖的花盆需要比較良好的透氣性,保持疏松的土壤,不要經(jīng)常澆水,保持土壤的通透性,隔一段時間需要換盆,這樣有利于緋花玉的根系生長,使其長大而且換土的話能夠更好的增加土壤中的養(yǎng)分。
緋花玉具溫暖季節(jié)生長、寒冷季節(jié)休眠的習(xí)性,為多肉植物中的“夏型種”。4-10月生長期置于光照充足處,如光照不足球體會徒長,花蕾難開放。夏季高溫時適當遮光,避免強烈的陽光灼傷球體表面。能耐0℃低溫,冬季置于室內(nèi)陽光充足處,溫度控制在10℃以下,嚴控澆水,使植株休眠,這樣翌年可多開花。
緋花玉的肋發(fā)軟,則植株肯定處于干燥狀態(tài),也就是需要澆水的表現(xiàn)了。此時澆水的話需要澆透,一到兩天球體就會慢慢的變硬,這就說明緋花玉已經(jīng)處于不需要澆水的狀態(tài)了。
幼苗期20天左右施一次腐熟稀薄液肥或“低氮,高磷、鉀”復(fù)合肥,促進生長;成齡開花大球,只需花期施一兩次以磷、鉀為主的肥料,促進開花。
緋花玉開花之后,需要給它授粉,開花后一個星期左右就凋謝了,花莖就會掉落,在花盛開的時候在花蕊都露出來時用毛筆刮幾下將種子收集起來,異花授粉就完成了。如果授粉成果的話子房就會開始膨脹,大概一個月之后就可采摘了。當然不一定是用毛筆刮完后就能收種的,這個跟花粉的存活和活率有關(guān)系。
緋紅玉的花期一般是在5月初到12月中旬吧。5月份是緋花玉的盛花期,緋花玉也被網(wǎng)友賦予“開花機器”之稱,很多花友選他就是因為它開花的頻率實在是太高了。
繁殖用播種、扦插、嫁接法。播種于種子成熟后及時進行,播后及苗期澆水采用"洇灌"法。扦插可在生長季節(jié)將孽生的小球掰下,晾3-5天,待傷口干燥后進行。嫁接用草球,三棱箭等作砧木,用平接法于生長季節(jié)進行。
緋花玉球體端正,大小適中,易開花,花色豐富而鮮艷,且病蟲害少,養(yǎng)護較易。適合家庭栽培觀賞,陳設(shè)于陽臺、窗臺或庭院等處,有很好的裝飾效果,也可在溫室栽種,布置沙漠植物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