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石公,曲陽人,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子百家的流派之一,與鬼谷子齊名。嬰兒時被棄于黃山,謂之黃公。他隱居黃山著書立說,留下《太公兵法》(兵書)、《黃石公略》和《雕刻天書》。他把《太公兵法》《黃石公略》傳給張良,把《雕刻天書》傳給曲陽的宋天昊、楊藝源二位弟子,才使曲陽人學(xué)會了雕刻,后來曲陽縣成為“雕刻之鄉(xiāng)”,聞名于天下。
黃石公,下邳(今江蘇邳縣)人。世人稱黃石公“圯上老人”、“下邳神人”。黃石公本為秦漢時人,后被道教納入神譜?;矢χk《高士傳》:黃石公者,下邳人也,遭秦亂,自隱姓名,時人莫知者。
黃石公,是下邳人。遇上秦時候的戰(zhàn)亂,自己隱姓埋名,當(dāng)時的人沒有知道他的。起初張良改名換姓,藏在下邳,在沂水的橋上去散步游逛時,遇到一位老人,還沒有互相拜見,黃石公故意把鞋拋到橋下,看著張良說:“小子,下去把鞋取上來!”張良預(yù)先不知道是詐,有些愕然想揍他;因為見他年歲大了,才強忍怒火,下了橋,給他把鞋取上來。于是就跪著給他穿上。那位老人伸出腳來,讓張良把鞋穿好,笑著走了。張良感到很驚詫。他大約走出一里遠(yuǎn),又返了回來,對張良說:“年輕人倒是可以教育的!五天后的清晨,你在這里和我會面?!睆埩几X得奇怪,又跪下說:“是。”五天后的早晨,張良去了約定的地方,黃石公生氣的說:“你與老人約定,為什么后來?”再五天后的早晨約定,張良天不亮就去了,黃石公又早在那里了,又生氣的說:“為什么晚來?”又五天的早晨的約定,張良半夜就去了。過了一會,黃石公也來了,高興的說:“孺子可教也!”于是拿出一本兵書給張良,說:“你回去讀他,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師了。十三年之后,你見到的濟北谷城山下的黃石,就是我了?!庇谑请x去,看不見了。張良天亮翻開書一看竟然是《太公兵法》。張良認(rèn)為這事很神異,于是把自己的學(xué)說四處游說,他們都不采納。后來與沛公在陳留相遇,沛公采納他的話,最終有了功業(yè)。
十三年后,跟隨高祖退到濟北谷城山(今山東省平陰縣東阿鎮(zhèn)黃山)下,得到一塊黃石,張良于是像對寶貝似的建祠供奉起來。一直到張良死,將他與石頭一起埋葬了。
案黃石公事見《史記》,《三略》之名,始見于《隋書·經(jīng)籍志》,云下邳神人撰,成氏注。唐宋《藝文志》所載并同。
嘉錫案:《困學(xué)紀(jì)聞》卷十云:“魏李蕭遠(yuǎn)《運命論》張良受黃石之符,誦《三略》之說,言三略者,始見于此。”自注云:“漢光武詔引《黃石公記》,未有《三略》之名?!笔莿t《三略》名之源起,《困學(xué)紀(jì)聞》已明言之,其名初不始于《隋經(jīng)籍志》;《紀(jì)聞》非僻書,《提要》乃略不一考,何也?
相傳其源出于太公,圯上老人以一編書授張良者,即此。蓋自漢以來言兵法者,往往以黃石公為名。史志所載,有《黃石公記》三卷、《黃石公略注》三卷、《黃石公陰謀乘斗魁剛行軍秘》一卷、《黃石公神光輔星秘訣》一卷。又《兵法》一卷、《三鑒圖》一卷、《兵書統(tǒng)要》一卷。今雖多亡佚,然大抵出于附會。是書文義不古,當(dāng)亦后人所依托。鄭瑗《井觀瑣言》稱其剽竊老氏遺意,迂緩支離,不適于用,其知足戒貪等語。蓋因子房之明哲而為之辭,非子房反有得于此。其非圯橋授受之書,明甚。然后漢光武帝詔書引黃石公“柔能制剛,弱能制強”之語,實出書中所載軍讖之文,其為漢詔援據(jù)此書,或為此書剽竊漢詔,雖均無可考,疑以傳疑,亦姑過而存之焉。
案史志所載之書以黃石公為名者,《隋書·經(jīng)籍志·兵家》有《黃石公內(nèi)記敵法》一卷、《黃石公三略》三卷、〔原注云下邳神人撰,成氏注。梁又有《黃石公記》三卷,《黃石公略注》三卷?!场饵S石公三奇法》一卷、〔原注云梁有《兵書》一卷。《張良經(jīng)》與《三略》,往往同,亡?!场饵S石公五壘圖》一卷、《黃石公陰謀行軍秘法》一卷、〔原注云梁有《黃石公秘經(jīng)》二卷?!场饵S石公兵書》三卷。《五行家》有《黃石公北斗三奇法》一卷?!杜f》《新·唐志·兵家》除《黃石公三略》、《成氏三略訓(xùn)》〔《舊志》無成氏二字〕各三卷外,有《黃石公陰謀乘斗魁剛行軍秘》一卷?!惨杉础端逯尽分蛾幹\行軍秘法》,而名不同?!场端问贰に囄闹尽け摇烦冻墒献⑷浴啡硗?,有《黃石公神光輔星秘訣》一卷,又《兵法》一卷、《三鑒圖》一卷、《兵書統(tǒng)要》三卷、《三略秘要》三卷?!段逍屑摇酚小饵S石公備氣三元經(jīng)》一卷、《黃石公地鏡訣》一卷、《黃石公公宅》一卷?!短嵋冯S手拾掇,不完不備,觀其去取,漫無義例,不知其何說也。至于其書之真?zhèn)?,則《史記·留侯世家》明云:“父出一編書曰,讀此則為王者師矣。旦日,觀其書,乃《太公兵法》也?!笔箯埩脊惺軙?,則其書當(dāng)即在《太公兵法》八十五篇之中。蓋良既親受之于老父,知其為太公書,則其后與韓信序次兵法,定著為三十五家,〔事見《漢志·兵書略》〕自當(dāng)次入太公一家之內(nèi),不應(yīng)別有所謂《黃石公記》與《三略》也。使良并無其事也,則即因《太公兵法》而附會,蓋流俗人震于留侯之籌策如神,因轉(zhuǎn)相傳言,以為是嘗受太公之書于下邳神人云爾,尤不當(dāng)別有此書也。此其出于偽作,可據(jù)《史記》一言而決,何必更較量其文義耶?
黃石公雖然隱居,但內(nèi)心一直憂國憂民,就把一生的知識與理想傾注在筆墨上。按現(xiàn)代人的說法,他既是文學(xué)家,也是思想家、軍事家、政治家,神學(xué)和天文地理知識也相當(dāng)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