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溫哥華地區(qū)的首個機場為設于列治文魯魯島明納努公園的草地升降場,于1912年處理了其首班載客航班。然而,查爾斯·林白于1927年進行北美巡回訪問時認為此機場的設備有欠妥善,因此拒絕到訪。兩年后,溫哥華市政府在海島購地約480英畝來興建新機場,以取代位于魯魯島的機場。跑道、行政大樓和機庫工程于1930年4月展開,而溫哥華市立機場(Vancouver Civic Airport)則于1931年7月22日正式開幕。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機場和航站樓(即現時的南航站樓)被聯邦政府租借,并由國防部和交通部營運。機場遂成為皇家加拿大空軍的訓練基地,而海島的東南角則被開發(fā)成一個名為柏加衛(wèi)(Burkeville)的住宅區(qū),以便安置機場人員及其親屬。戰(zhàn)后,機場的操控權于1947年歸還溫哥華市政府,并正式改稱溫哥華國際機場。一條長達3公里的東西向跑道于1953年落成,而機場則于1962年再度轉交聯邦政府。主航站樓于1968年完工,其后逐步擴展成國內和國際航班各設獨立航站樓的局面,而北跑道則于1996年完工。
交通換乘
溫哥華國際機場是北美地區(qū)最好的機場之一,建在溫哥華市區(qū)西南方,距市區(qū)約15公里,可在機場航班到達樓層的旅游資訊中心查詢各類信息。如果在溫哥華國際機場轉機,需在候機樓的自動售票機或AIF服務處繳納機場建設費(AIF)。
機場大巴
從機場到達市區(qū)可在2樓出口右側的站牌處乘坐機場大巴,大巴到達市中心各大酒店、車站和渡輪碼頭,車程約30-50分鐘左右,車費單程10加元,往返17加元,65歲以上乘客單程8加元,往返16加元。機場大巴的運營時間為6:15-0:30,在6:15-22:30之間15分鐘發(fā)車一班,22:30-0:30之間30分鐘發(fā)車一班。
公交線路
在機場3樓左后方乘坐100路公交到達格蘭威爾街與西70街十字路口,換乘20路、8路等公車到達市區(qū),車程約為1小時,車費為2加元左右。
太平洋中央車站是溫哥華很多家長途公共汽車公司的發(fā)車站和終點站,有多班往返于各大城市之間的班車。在喬治亞街的Sandman酒店前可乘坐溫哥華和西雅圖間的快捷公車,車次密集,夏季每天8班,冬季每天5班,全程約需時3小時。
出租車
在機場大廳出口還可乘坐出租車到達市區(qū),車費約20多加元。
鐵路系統(tǒng)
VIA火車有多班往返于溫哥華和加拿大及北美其他城市間的列車,在周一、周四和周六都有從杰士伯開往溫哥華的VIA列車,而西雅圖和溫哥華之間每天都有Amtrak列車往返。
取得榮譽
獲得多次年度最佳機場獎,2007年獲得Skytrax“最佳北美機場獎”,同時也繼續(xù)保留地區(qū)性的“最佳加拿大機場獎”。
2010年度SKYTRAX北美最佳機場
2013年,在英屬哥倫比亞大學Sauder商學院的年度報告中,溫哥華國際機場(YVR)在這項評比中,獲選加拿大表現最出色的機場。這項評比考量的是各機場的運營和管理效率,以及費用競爭力。在北美參評的30個機場中,溫哥華國際機場(YVR)在費用競爭力上排名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