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原因引起血紅蛋白(HB)<70g/L的慢性貧血,導致心排血量增加、心臟增大或心功能不全,稱為貧血性心臟病(Anemic Heart Disease)。
英文名稱:anemic cardiopathy
西醫(yī)疾病分類代碼: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
西醫(yī)病名定義:長期、嚴重的慢性貧血所引起的心臟增大和心功能不全稱為貧血性心臟病。
主要為血氧供應不足:
1、慢性嚴重貧血時心肌長期缺氧出現(xiàn)退行變性,使心臟貯備功能減退。
2、嚴重貧血使血液載氧能力明顯下降,對機體各系統(tǒng)供氧不足,因而心輸出量增加.心臟負荷加重。心輸出量增加雖然與血液粘稠度下降、血流加速和心臟收縮力增強有關,但主要是心率和每搏輸出量的增加。每搏輸出量的增加又與周圍小動脈擴張,周圍循環(huán)阻力下降密切相關,所以周圍循環(huán)阻力降低,是高心輸出量的主要因素。由于心輸出量增加,體循環(huán)收縮壓保持正常,所以左、右心室作功均明顯增加,左、右心室擴大和肥厚。持續(xù)的心輸出量增加必然導致心功能不全。
關于貧血性心臟病的診斷國內外尚無統(tǒng)一標準。我們認為可按下述步驟,建立診斷。
1前提條件
長期慢性貧血患者HB接近或低于70g/L,應該疑診貧血性心臟病。
2必備條件
患者HB達到前提條件,并且具有下述一項條件,可以初步診斷貧血性心臟病或與其他心臟病并存;
①影像學檢查證明心臟擴大;
②心電圖呈缺血性ST-T改變或梗死樣改變;
③誘發(fā)或加重心絞痛發(fā)作;
④有心功能不全或充血性心力衰竭表現(xiàn)。
3確診條件
經(jīng)過積極治療后貧血恢復,上述必備條件逐漸消失,則可以確診貧血性心臟病;如果部分癥狀緩解或實驗室檢查結果有所改善,應該考慮有貧血性心臟病與其它心臟病并存。
1.病因治療
心功能處于代償者,視病情可給予補充鐵劑(尤其是缺鐵性貧血),如硫酸亞鐵0.6-1.2g/日,為避免對胃腸道刺激,宜在餐后服用。此外,右旋糖酐鐵50mg肌注,每1-3日1次,直至貧血糾正。若因葉酸、維生素B12缺乏所致巨幼細胞貧血,則可補充葉酸10-20mg,每日3次,維生素B12 100-500微克,每日或隔日肌注1次。
2.輸血:
對于重度貧血性心臟病最有效措施是少量多次輸血或輸人濃集紅細胞懸液,每次輸注150-200m1,每隔2-3日1次,切忌一次大劑量輸人鮮血或濃集紅細胞混懸液,以免誘發(fā)心衰。輸血前可先給予速尿20-40mg,以減少血容量,減輕因輸血導致心臟容量負荷過重,輸血后可采取半坐臥位,雙下肢下垂,以減少回心血量。經(jīng)多次輸血后,血紅蛋白達到70g/L時,心功能癥狀多能明顯改善。當貧血性心臟病發(fā)生心衰時,緊急處理首選利尿劑和血管擴張劑,前者如速尿20-40mg靜注,視病情可隔4-6小時再注,有效和癥狀緩解后改口服;后者可選用卡托普利6.25-25mg,每日3次;若并有心絞痛者也可應用硝酸脂類或鈣拮抗劑。
3.強心藥物的應用:
由于貧血性心臟病屬高排血量性心衰,故強心劑洋地黃類和非洋地黃類正性肌力藥物療效欠佳,只有當利尿劑、血管擴張劑和適當少量多次輸血無效時才用,一般宜用小劑量,因長期缺氧心肌對洋地黃類正性肌力藥物較為敏感,易發(fā)生過量和中毒。
避免飲水過多
大量的飲水、或茶、湯、果汁、或其他飲料等,會迅速增加血容量,進而增加心臟負擔。因此進食飲料不要太多,最好一次不超過500毫升。需要多喝水時,分成幾次喝,每次少一點,相隔時間長一些。
低脂肪飲食
高脂肪飲食不利于消化,會增加心臟負擔,或誘發(fā)心律失常等。
低鹽飲食
風濕性心臟病易發(fā)生水腫,因而必須限制食鹽的攝入量,防止水腫加重,防止病情加重
戒刺激性食飲和興奮性藥物
服咖啡因、苯丙胺等興奮藥,辣椒、生姜、胡椒、煙酒和大量飲濃茶,可使血壓升高,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興奮性增強,導致心率加快,甚至誘發(fā)心律紊亂,從而加重心臟負擔,使心肌瓣膜功能受到損害。在風心病患者心功能不佳時,尤應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