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支持在基礎研究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績的青年學者自主選擇研究方向開展創(chuàng)新研究,促進青年科學技術人才的成長,吸引海外人才,培養(yǎng)造就一批進入世界科技前沿的優(yōu)秀學術帶頭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簡稱:國家杰青名單)評選要求以《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管理辦法》為準則,每年評選一次。
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是國家設立的專項基金,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負責管理。
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支持在基礎研究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績的青年學者自主選擇研究方向開展創(chuàng)新研究,促進青年科學技術人才的成長,吸引海外人才,培養(yǎng)造就一批進入世界科技前沿的優(yōu)秀學術帶頭人。
該基金資助全職在中國內地工作的優(yōu)秀華人青年學者從事自然科學基礎研究工作。本基金所指的中國內地,系指中國除港、 澳、臺地區(qū)之外的各省、自治區(qū)和直轄市。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每年受理一次。
序號 | 姓名 | 單位 | 院系 |
1 | 葉堉 | 北京大學 | 物理學院 |
2 | 朱華星 | 北京大學 | 物理學院 |
3 | 李婧 | 北京大學 | 物理學院 |
4 | 羅佗平 | 北京大學 | 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 |
5 | 雷霆 | 北京大學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6 | 汪旸 | 北京大學 | 第一醫(yī)院皮膚科 |
7 | 朱彪 | 北京大學 | 城市與環(huán)境學院 |
8 | 王少鵬 | 北京大學 | 城市與環(huán)境學院 |
9 | 喬雪 | 北京大學 | 藥學院 |
10 | 涂云東 | 北京大學 | 光華管理學院 |
11 | 席瑞斌 | 北京大學 | 數(shù)學科學學院 |
12 | 余翔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網絡空間安全學院 |
13 | 常凌乾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生物與醫(yī)學工程學院 |
14 | 陳龍飛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 |
15 | 周進鑫 | 北京交通大學 | 數(shù)學系 |
16 | 楊冬 | 北京交通大學 | 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
17 | 蔡國慶 | 北京交通大學 | 土木建筑工程學院 |
18 | 曲申 | 北京理工大學 | 能源與環(huán)境政策研究中心 |
19 | 黃佳琦 | 北京理工大學 | 材料學院 |
20 | 楊超 | 北京理工大學 | 機械與車輛學院 |
序號 | 姓名 | 單位 | 院系 |
1 | 劉濤 | 北京大學 | 藥學院 |
2 | 馬明 | 北京大學 | 藥學院 |
3 | 曾克武 | 北京大學 | 藥學院 |
4 | 彭超 | 北京大學 | 電子學院 |
5 | 李揚 | 北京大學 | 地空學院 |
6 | 彭一杰 | 北京大學 | 光華管理學院 |
7 | 周菁 | 北京大學 | 醫(yī)學院 |
8 | 張巖 | 北京大學 | 醫(yī)學院 |
9 | 劉昭飛 | 北京大學 | 醫(yī)學院 |
10 | 李婷婷 | 北京大學 | 醫(yī)學院 |
11 | 崔昭 | 北京大學 | 第一醫(yī)院 |
12 | 朱露莎 | 北京大學 | IDG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 |
13 | 林一瀚 | 北京大學 | 定量生物學中心 |
14 | 劉譞哲 | 北京大學 | 計算機學院 |
15 | 王劍威 | 北京大學 | 物理學院 |
16 | 馬滟青 | 北京大學 | 物理學院 |
17 | 李強 | 北京大學 | 物理學院 |
18 | 朱瑞 | 北京大學 | 物理學院 |
19 | 孫棟 | 北京大學 | 物理學院 |
20 | 劉惠玉 | 北京化工大學 | 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
序號 | 申請人 | 性別 | 學位 | 專業(yè)技術 | 研究領域 | 依托單位 | 國家/地區(qū) |
1 | 喻良 | 男 | 博士 | 教授 | 遞歸論及其應用 | 南京大學 | 中國 |
2 | 薛永泉 | 男 | 博士 | 教授 | X射線高能天體物理研究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中國 |
3 | 陳帥 | 男 | 博士 | 教授 | 超冷量子氣體自旋軌道耦合的量子模擬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中國 |
4 | 孫良亭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先進強流離子源技術研究 | 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 中國 |
5 | 丁虎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非線性振動控制 | 上海大學 | 中國 |
6 | 張會春 | 男 | 博士 | 教授 | Alexandrov 空間上的幾何分析 | 中山大學 | 中國 |
7 | 姜洪源 | 男 | 博士 | 教授 | 生物力學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中國 |
8 | 馮驊 | 男 | 博士 | 教授 | 高能天體物理與空間天文 | 清華大學 | 中國 |
9 | 黃性濤 | 男 | 博士 | 教授 | 粒子物理實驗 | 山東大學 | 中國 |
10 | 宋鳳麒 | 男 | 博士 | 教授 | 實驗原子團簇物理學 | 南京大學 | 中國 |
11 | 劉樹彬 | 男 | 博士 | 教授 | 核電子學方法研究及應用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中國 |
12 | 譚慧俊 | 男 | 博士 | 教授 | 發(fā)動機進氣道內流空氣動力學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中國 |
13 | 黃忠億 | 男 | 博士 | 教授 | 偏微分方程數(shù)值解 | 清華大學 | 中國 |
14 | 郗平 | 男 | 博士 | 教授 | 解析數(shù)論 | 西安交通大學 | 中國 |
15 | 陳金輝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中高能核物理 | 復旦大學 | 中國 |
16 | 呂琦 | 男 | 博士 | 教授 | 分布參數(shù)系統(tǒng)的控制理論 | 四川大學 | 中國 |
17 | 徐勇 | 男 | 博士 | 副教授 | 計算凝聚態(tài)物理 | 清華大學 | 中國 |
18 | 王嵬 | 男 | 博士 | 教授 | 非線性分析與微分幾何 | 北京大學 | 中國 |
19 | 許志強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計算調和分析 | 中國科學院數(shù)學與系統(tǒng)科學研究院 | 中國 |
20 | 李群仰 | 男 | 博士 | 教授 | 接觸、摩擦與磨損力學 | 清華大學 | 中國 |
序號 | 申請人 | 性別 | 學位 | 專業(yè)技術職務 | 研究領域 | 依托單位 |
1 | 陸帥 | 男 | 博士 | 教授 | 反問題計算方法與數(shù)學理論 | 復旦大學 |
2 | 袁軍華 | 男 | 博士 | 教授 | 細菌運動的物理機制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3 | 林偉 | 男 | 博士 | 教授 | 現(xiàn)代生物數(shù)學中的方法、理論及在交叉研究中的應用 | 復旦大學 |
4 | 方德清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放射性核束物理 | 復旦大學 |
5 | 王記增 | 男 | 博士 | 教授 | 固體力學 | 蘭州大學 |
6 | 顧為民 | 男 | 博士 | 教授 | 黑洞吸積與外流 | 廈門大學 |
7 | 向導 | 男 | 博士 | 教授 | 基于加速器的超快科學裝置物理及關鍵技術 | 上海交通大學 |
8 | 李婧 | 女 | 博士 | 研究員 | 太赫茲探測,射電天文 |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 |
9 | 邵成剛 | 男 | 博士 | 教授 | 精密引力實驗中的噪聲研究 | 華中科技大學 |
10 | 盧海舟 | 男 | 博士 | 教授 | 磁場中拓撲物質的電子輸運理論 | 南方科技大學 |
11 | 劉毅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三維流形的拓撲與幾何 | 北京大學 |
12 | 楊振偉 | 男 | 博士 | 副教授 | 重味強子的實驗研究 | 清華大學 |
13 | 楊越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湍流與轉捩 | 北京大學 |
14 | 田矗舜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基于量子力學原理的統(tǒng)計物理基礎之研究 | 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 |
15 | 鄒長亮 | 男 | 博士 | 教授 | 大規(guī)模數(shù)據統(tǒng)計推斷 | 南開大學 |
16 | 孫明波 | 男 | 博士 | 教授 | 超聲速燃燒 |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 |
17 | 呂朝鋒 | 男 | 博士 | 教授 | 非均質材料與結構力學 | 浙江大學 |
18 | 何峰 | 男 | 博士 | 教授 | 強場中的原子分子超快動力學研究 | 上海交通大學 |
19 | 王春朋 | 男 | 博士 | 教授 | 偏微分方程 | 吉林大學 |
20 | 劉睿 | 男 | 博士 | 教授 | 太陽物理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序號 | 申請人 | 性別 | 學位 | 專業(yè)技術職務 | 研究領域 | 依托單位 |
1 | 劉衛(wèi)東 | 男 | 博士 | 教授 | 數(shù)理統(tǒng)計 | 上海交通大學 |
2 | 向紅軍 | 男 | 博士 | 教授 | 多鐵性的理論研究 | 復旦大學 |
3 | 喬賓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強激光物質相互作用 | 北京大學 |
4 | 肖云峰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超高品質因子微腔光學 | 北京大學 |
5 | 李鐵軍 | 男 | 博士 | 教授 | 隨機模型及算法 | 北京大學 |
6 | 關啟安 | 男 | 博士 | 教授 | 多復變函數(shù)論 | 北京大學 |
7 | 全海濤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小系統(tǒng)的非平衡統(tǒng)計物理研究 | 北京大學 |
8 | 田暉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太陽物理 | 北京大學 |
9 | 劉翔 | 男 | 博士 | 教授 | 強子物理 | 蘭州大學 |
10 | 張景瑞 | 女 | 博士 | 教授 | 航天器動力學與控制 | 北京理工大學 |
11 | 何建軍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核天體物理 |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 |
12 | 施勇 | 男 | 博士 | 教授 | 星系中的恒星形成和超大質量黑洞增長 | 南京大學 |
13 | 劉雄軍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超冷原子量子模擬新發(fā)展 | 北京大學 |
14 | 王毅 | 男 | 博士 | 教授 | 微分方程與動力系統(tǒng)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15 | 姚宏 | 男 | 博士 | 教授 | 強關聯(lián)體系的理論研究 | 清華大學 |
16 | 徐志平 | 男 | 博士 | 教授 | 固體力學 | 清華大學 |
17 | 于品 | 男 | 博士 | 教授 | 偏微分方程 | 清華大學 |
18 | 周全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浮力驅動湍流 | 上海大學 |
19 | 張振雷 | 男 | 博士 | 教授 | 幾何分析 | 首都師范大學 |
20 | 吳克輝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新型低維量子材料的原子層構筑、物性調控及其微觀機理研究 |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
序號 | 申請人 | 性別 | 學位 | 專業(yè)技術職務 | 研究領域 | 依托單位 |
1 | 劉若川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算術幾何與代數(shù)數(shù)論 | 北京大學 |
2 | 連增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無窮維動力系統(tǒng)的遍歷理論 | 四川大學 |
3 | 雷震 | 男 | 博士 | 教授 | 偏微分方程 | 復旦大學 |
4 | 劉思齊 | 男 | 博士 | 教授 | 可積系統(tǒng)及其應用 | 清華大學 |
5 | 丁龍云 | 男 | 博士 | 教授 | 描述集合論 | 南開大學 |
6 | 鄭偉英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偏微分方程數(shù)值解 | 中國科學院數(shù)學與系統(tǒng)科學研究院 |
7 | 呂海寶 | 男 | 博士 | 教授 | 智能材料與結構力學 |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
8 | 柯燎亮 | 男 | 博士 | 教授 | 功能材料與結構力學 | 北京交通大學 |
9 | 王宏濤 | 男 | 博士 | 教授 | 新型材料的力學問題 | 浙江大學 |
10 | 陳小前 | 男 | 博士 | 教授 | 飛行器多學科設計優(yōu)化 |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
11 | 劉應征 | 男 | 博士 | 教授 | 先進實驗流體測量方法與技術 | 上海交通大學 |
12 | 袁業(yè)飛 | 男 | 博士 | 教授 | 黑洞相對論性吸積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13 | 李菂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大型射電望遠鏡巡天及星際介質演化 |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 |
14 | 吳雪峰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高能時域天文 |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 |
15 | 馮濟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電子結構計算和材料物性 | 北京大學 |
16 | 周樹云 | 女 | 博士 | 教授 | 表面、界面和低維系統(tǒng)的電子結構 | 清華大學 |
17 | 王浩華 | 男 | 博士 | 教授 | 超導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 | 浙江大學 |
18 | 彭良友 | 男 | 博士 | 副教授 | 強場現(xiàn)象與阿秒物理 | 北京大學 |
19 | 傅立斌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極端條件下原子分子系統(tǒng)的含時動力學 | 北京應用物理與計算數(shù)學研究所 |
20 | 蔡慶宇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量子信息與黑洞信息丟失問題 | 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shù)學研究所 |
序號 | 申請人 | 性別 | 學位 | 專業(yè)技術職務 | 研究領域 | 依托單位 |
1 | 周遠揚 | 男 | 博士 | 教授 | 群及其表示 | 華中師范大學 |
2 | 張文明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微機電系統(tǒng)動力學 | 上海交通大學 |
3 | 吳興剛 | 男 | 博士 | 教授 | 粒子物理理論 | 重慶大學 |
4 | 郭國平 | 男 | 博士 | 教授 | 半導體量子計算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5 | 張希 | 男 | 博士 | 教授 | 幾何分析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6 | 彭海平 | 男 | 博士 | 教授 | 實驗粒子物理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7 | 鄧友金 | 男 | 博士 | 教授 | 高效蒙特卡洛方法的發(fā)展和應用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8 | 胡俊 | 男 | 博士 | 教授 | 非標準有限元方法 | 北京大學 |
9 | 吳成印 | 男 | 博士 | 教授 | 飛秒強場原子分子動力學及超快成像 | 北京大學 |
10 | 胡忠坤 | 男 | 博士 | 教授 | 冷原子干涉引力精密測量 | 華中科技大學 |
11 | 陳焱 | 男 | 博士 | 教授 | 量子多體物理的理論與計算研究 | 復旦大學 |
12 | 陳玉琴 | 女 | 博士 | 研究員 | 銀河系化學與運動學演化 |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 |
13 | 李洪全 | 男 | 博士 | 教授 | 流形上的調和分析 | 復旦大學 |
14 | 韓德仁 | 男 | 博士 | 教授 | 非線性規(guī)劃理論與方法 | 南京師范大學 |
15 | 王祥玉 | 男 | 博士 | 教授 | 高能宇宙線和高能中微子的起源及相關天體物理問題的研究 | 南京大學 |
16 | 盧明輝 | 男 | 博士 | 教授 | 人工帶隙材料 | 南京大學 |
17 | 張平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極端條件下凝聚態(tài)物質的電子性質 | 北京應用物理與計算數(shù)學研究所 |
18 | 李巖 | 女 | 博士 | 教授 | 植物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力學 | 同濟大學 |
19 | 胡建生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磁約束等離子體物理實驗 |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
20 | 馮雪 | 男 | 博士 | 教授 | 實驗固體力學 | 清華大學 |
序號 | 申請人 | 性別 | 學位 | 專業(yè)技術職務 | 研究領域 | 依托單位 |
1 | 王漢生 | 男 | 博士 | 教授 | 高維復雜數(shù)據的理論與應用 | 北京大學 |
2 | 蔡陽健 | 男 | 博士 | 教授 | 光束調控及應用 | 蘇州大學 |
3 | 古英 | 女 | 博士 | 副教授 | 表面等離激元光學的交叉和應用 | 北京大學 |
4 | 萬賢綱 | 男 | 博士 | 教授 | 計算凝聚態(tài)物理 | 南京大學 |
5 | 他得安 | 男 | 博士 | 教授 | 醫(yī)學超聲檢測 | 復旦大學 |
6 | 徐莉梅 | 女 | 博士 | 研究員 | 相變與臨界現(xiàn)象理論研究及其在復雜液體中的應用 | 北京大學 |
7 | 陳志強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X射線成像理論及其關鍵技術研究 | 清華大學 |
8 | 楊立軍 | 男 | 博士 | 教授 | 非牛頓流體射流不穩(wěn)定性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9 | 孫文昌 | 男 | 博士 | 教授 | 調和分析與小波分析 | 南開大學 |
10 | 吳恒安 | 男 | 博士 | 教授 | 材料納尺度力學行為和機理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11 | 曲紹興 | 男 | 博士 | 教授 | 新型材料的力學問題 | 浙江大學 |
12 | 武海軍 | 男 | 博士 | 教授 | 偏微分方程數(shù)值解法 | 南京大學 |
13 | 寶音賀西 | 男 | 博士 | 教授 | 不規(guī)則引力場中的軌道理論 | 清華大學 |
14 | 方陶陶 | 男 | 博士 | 教授 | 宇宙結構形成演化的多波段觀測 | 廈門大學 |
15 | 陸朝陽 | 男 | 博士 | 教授 | 量子光學和量子信息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16 | 王剛鋒 | 男 | 博士 | 教授 | 微納米力學 | 西安交通大學 |
17 | 孫斌勇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Langlands 綱領 | 中國科學院數(shù)學與系統(tǒng)科學研究院 |
18 | 孫立濤 | 男 | 博士 | 教授 | 納米材料的表面結構調控及其動態(tài)過程的顯微學研究 | 東南大學 |
19 | 劉江來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粒子天體物理實驗 | 上海交通大學 |
20 | 李競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偏微分方程 | 中國科學院數(shù)學與系統(tǒng)科學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