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商業(yè)實力來看,南北商業(yè)實力差距顯而易見地進一步拉大。西北、華北和東北地區(qū)商業(yè)資源集聚度平均排名集體下滑,華南、華東城市排位整體向上走。而南方的珠三角城市整體更受大品牌青睞,商業(yè)實力大幅提升。
從交通情況來看,北京和西安分別在華北地區(qū)和西北地區(qū)具有商業(yè)首位優(yōu)勢,對經(jīng)濟腹地有一定輻射力。這反映了北京和西安在區(qū)域內(nèi)部商業(yè)資源集聚程度,也就是其在商業(yè)上的樞紐程度。
從人口的活躍來看,沿海城市的消費能力依然明顯強于其他地區(qū),杭州的消費活躍度僅次于上海,超過了其他一線城市;而西南地區(qū)的成都和重慶更樂于分享生活。
從生活方式來看,小眾運動空間豐富了人們的運動選擇,咖啡館提供了活力與創(chuàng)新的土壤。此外,城市里的展覽館、書店、電影院等活動空間,建構(gòu)了一座城市的休閑文化網(wǎng)絡(luò)。
從未來可塑性來看,北京、深圳、廣州、上海、成都和西安是年輕人指數(shù)較高的6個城市。上海的年輕人指數(shù)在一線城市中較低,但上海年輕人消費力卻很驚人。
排名 | 城市名稱 | 城市魅力指數(shù) |
1 | 上海 | 158.62 |
2 | 北京 | 157.99 |
3 | 深圳 | 124.98 |
4 | 廣州 | 116.13 |
5 | 成都 | 100 |
6 | 杭州 | 89.55 |
7 | 重慶 | 85.83 |
8 | 武漢 | 78.44 |
9 | 蘇州 | 76.44 |
10 | 西安 | 70.9 |
排行 | 城市名稱 | 城市魅力指數(shù) |
1 | 上海 | 157.29 |
2 | 北京 | 155.78 |
3 | 深圳 | 122.76 |
4 | 廣州 | 114.59 |
5 | 成都 | 100.00 |
6 | 杭州 | 87.47 |
7 | 重慶 | 81.03 |
8 | 蘇州 | 80.03 |
9 | 武漢 | 75.10 |
10 | 西安 | 70.63 |
排行 | 城市名稱 | 綜合得分 |
1 | 上海 | 142.57 |
2 | 北京 | 138.42 |
3 | 廣州 | 108.03 |
4 | 深圳 | 105.23 |
5 | 成都 | 100.00 |
6 | 重慶 | 86.55 |
7 | 杭州 | 81.90 |
8 | 武漢 | 70.70 |
9 | 蘇州 | 66.98 |
10 | 西安 | 66.91 |
排行 | 城市名稱 | 綜合得分 |
1 | 上海 | 141.80 |
2 | 北京 | 137.69 |
3 | 廣州 | 108.16 |
4 | 深圳 | 103.42 |
5 | 成都 | 100.00 |
6 | 重慶 | 89.66 |
7 | 杭州 | 84.79 |
8 | 西安 | 72.61 |
9 | 武漢 | 71.60 |
10 | 蘇州 | 70.34 |
排行 | 城市名稱 | 綜合得分 |
1 | 上海 | 154.41 |
2 | 北京 | 153.1 |
3 | 深圳 | 116.05 |
4 | 廣州 | 115.82 |
5 | 成都 | 100 |
6 | 杭州 | 87.24 |
7 | 重慶 | 85.39 |
8 | 西安 | 76.8 |
9 | 蘇州 | 75.43 |
10 | 武漢 | 73.48 |
排行 | 城市名稱 | 得分 |
1 | 北京 | 174.45 |
2 | 上海 | 157.1 |
3 | 廣州 | 123.22 |
4 | 深圳 | 118.33 |
5 | 成都 | 100 |
6 | 重慶 | 88.74 |
7 | 杭州 | 87.41 |
8 | 武漢 | 80.36 |
9 | 西安 | 79.9 |
10 | 天津 | 73.65 |
世界一線城市指的是在全球政治、經(jīng)濟等社會活動中處于重要地位并具有主導作用和輻射帶動能力的大...
國家區(qū)域中心城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shè)部編制的《全國城鎮(zhèn)體系規(guī)劃》中提出的處于城鎮(zhèn)...
《中國百強城市榜》是華頓經(jīng)濟研究院根據(jù)經(jīng)濟指標和非經(jīng)濟(軟經(jīng)濟)指標綜合測算,以城市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