錘頭果蝠(學(xué)名:Hypsignathus monstrosus),是哺乳綱翼手目狐蝠科錘頭果蝠屬下的單屬種。它廣泛分布在非洲赤道地區(qū)。這種體形比較大的蝙蝠生活在河流邊緣的森林、紅樹林、沼澤或低于1800米的棕櫚林中。
與錘頭果蝠屬(錘頭果蝠)同科的動物尚有偏齒果蝠屬、無尾果蝠屬(無尾果蝠)、多尖齒果蝠屬(懷氏多尖齒果蝠)、簡果蝠屬(簡果蝠)等之?dāng)?shù)種哺乳動物。
錘頭果蝠屬于狐蝠科,狐蝠科分兩個亞科,其中長舌果蝠亞科有六個屬,狐蝠亞科含36個屬,包括錘頭果蝠屬。迄今為止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錘頭果蝠屬的化石,最早的狐蝠科的化石是在意大利發(fā)現(xiàn)的,它源于漸新世。
錘頭果蝠是非洲最大的蝙蝠,其翼幅在686至970毫米間。雄獸比雌獸大得多,雄獸平均重377克,雌獸平均僅275克。 錘頭果蝠的皮毛為棕色,從肩膀到肩膀有一條白色的條紋。皮翼也是棕色的,耳朵是深棕色的,在耳朵的根部有一簇白毛。面部深棕色,嘴邊有幾根長的、堅硬的須。錘頭果蝠的前磨牙和磨牙分瓣,這在非洲的果蝠中是獨(dú)一無二的。錘頭果蝠的兩性異形性非常高。雄獸的頭很大,而且能夠通過比較大的嘴、喉和唇組成的共振體發(fā)出很響的叫聲。雄獸比雌獸大三倍。雄獸還有沒有毛的、光滑的下巴和有皺紋的嘴,而雌獸則更像其它果蝠像狐貍。
錘頭果蝠是食果動物,其最主要的食物是無花果,但是它們也吃芒果、香蕉和番石榴。食果有一定的缺陷,會導(dǎo)致一定的蛋白質(zhì)不足,因此有人認(rèn)為錘頭果蝠所以較食蟲的蝙蝠的消化道長。由此它們可以提高其對蛋白質(zhì)的吸收能力。此外錘頭果蝠的消化速度比較高,食欲也比較大,這樣能夠吸收更多的蛋白質(zhì)。通過吃非常不同的、含不同蛋白質(zhì)的果實(shí)錘頭果蝠也可以補(bǔ)充其蛋白質(zhì)的需求。一般錘頭果蝠將果子摘下來、帶到附近的樹上去吃。它們將果汁擠出咽下,而果肉則被吐出。因?yàn)殄N頭果蝠不吃果肉,因此它們一般不被看作是好的種子傳播者。雄獸的覓食范圍比較廣來尋找高質(zhì)量的食物(可達(dá)10千米)。雌獸則依靠它們熟悉的覓食路線,由此獲得比較平衡的、低質(zhì)量的食物。這可能是兩性之間新陳代謝不同、身體大小差異的原因。大蝙蝠在飛行中往往面臨體溫過高的問題。這似乎是蝙蝠是夜間行動的動物的主要原因,因?yàn)橐归g環(huán)境溫度比較低。觀察證明錘頭果蝠比其它蝙蝠比較俄能夠忍耐高的環(huán)境溫度。但是在溫度低于11°C時它們會喪失飛行協(xié)調(diào)的能力。其原因可能是因?yàn)樗鼈兊娘w翼的面積比較大,在低溫情況下飛翼喪失的熱量特別高,使得它們喪失飛行協(xié)調(diào)能力。錘頭果蝠是夜間行動的動物,白天棲息在樹冠上。它們使用掩護(hù)色來逃避天敵。棲息時它們沒有特殊喜好的樹木,不過有時它們會在同一顆樹上待相當(dāng)長的時間。棲息地一般離地面20至30米。錘頭果蝠的天敵有人和夜間活動或者晨昏活動的獵禽。不過對于錘頭果蝠來說最大的威脅卻是寄生蟲。成年的錘頭果蝠往往被螨和Hepatocystis carpenteri寄生。
對于錘頭果蝠的繁殖人們所知很少。一些群可能是在每年干季里繁殖。隨地點(diǎn)不同干季的時間不同,但是一般來說每年可以繁殖兩次,一次從六月到八月,一次從十二月到一月。但是也有些群的繁殖期不限于干季,而是在一年所有月份里都發(fā)生。錘頭果蝠是一種典型的使用求偶場交配的動物。雄獸聚集在求偶場。在一些群里雄獸在晚上聚集在河邊,快速拍打翅膀,并發(fā)出響的叫聲。有些求偶場里會聚集25至132只雄獸。雌獸飛過求偶場來尋求雄獸。假如雌獸找到雄獸后它會在該雄獸邊上停下來。此后雄獸發(fā)出茲茲聲,然后它們交配。但是也有些錘頭果蝠群不采用求偶場。這些錘頭果蝠的雄獸雖然也拍打翅膀和叫喊,但是不聚群。錘頭果蝠是非常多配偶的動物。一些估計一個群中6%的雄獸進(jìn)行97%的交配。雌獸一般每次產(chǎn)一仔。關(guān)于懷孕期和哺乳期沒有任何報道。雌獸比雄獸成熟得快得多,一般在六個月后就性成熟了。它們此后繼續(xù)成長,在九個月后達(dá)到成獸的大小。雄獸要到18個月后才性成熟,一般它們要到12個月后才獲得它們的面部特征。錘頭果蝠的壽命相當(dāng)長,野生它們可以活到30歲。
錘頭果蝠不受保護(hù)。由于它分布廣,而且其棲息地不受威脅,2004年世界自然保護(hù)聯(lián)盟將它列為無危物種。
與人的關(guān)系:
由于錘頭果蝠吃果子,因此它對果園有危害。也有人稱觀察到它攻擊雞,但是這個觀察沒有證實(shí)。人獵取錘頭果蝠作為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