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館收藏彝族文物4196件,有黃金、白銀、珠寶玉石、銅、鐵、木、竹、皮革、毛、骨、角、紙、綢絹、石等物品。陳列展覽分序廳、社會生產力、等級和階級、家支習慣法、婚姻家庭、宗教信仰、文學藝術、風俗習慣、奴隸和勞動群眾反抗奴隸制度的斗爭九個部分。再現涼山彝族奴隸社會的原貌。電影錄放廳放映歷史資料片和各種民俗民情片。
該館于1978年在西昌瀘山設有“西昌地震碑林”專題陳列,陳列了與西昌歷史上明嘉靖十五年(1536)、清雍正十年(1732)、清道光三十年 (1850)3次大地震有關史實的碑刻89通、拓片20件,是中國的地震考古專題陳列,1980年被列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該館還舉辦過“涼山地區(qū)出土文物”、“紅軍長征過西昌革命文物”、“丁佑君烈士生平”等展覽。
涼山彝族博物館位于瀘山風景區(qū)中部,整個建筑群根據古樸典雅的彝族建筑風格而設計。它是一座具有彝族古典風格的建筑,它背依青山,面臨邛海。該館主要建筑采用紅、黃、黑三種彝族繪畫的傳統(tǒng)色彩,繪以日、月、山、水、羊角、鳥羽、火鐮、魚網等取材于自然的圖案。整個建筑具有彝族風格。
博物館占地45畝,總建筑面積5000平方米,廣場上的大型雕塑命名為“涼山之鷹”。博物館陳列廳面積約1000平方米,分三大部分:富饒美麗的涼山、歷史悠久的民族、民主改革前的涼山彝族奴隸社會;偉大的民主改革。設有8個陳列“序廳”:“社會生產力”、“等級、階級”、“家支習慣”、“宗教信仰、婚姻家庭、文學藝術”、“風俗習慣”、“奴隸和勞動群眾對奴隸制的斗爭”、“民居院”和“國家領導人和外國學者觀賞后所留下的墨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