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縣新四軍皖西革命紀(jì)念館位于安徽省舒城縣高峰鄉(xiāng)東港村,2008年5月16日正式開館,是由新四軍四支隊舊址韋家大屋改建而成。
1938年5月到1939年6月,高敬亭將軍率新四軍四支隊在東港沖韋家大屋駐扎了13個月。韋家大屋當(dāng)時是一個韋氏家族居住地,共有20多間房屋,韋氏家族是當(dāng)?shù)孛T望族,也是開明紳士,韋家人堅決支持抗日,自愿把房屋的一大部分讓出給四支隊使用,四支隊離開東、西港沖以后,又把房子還給了主人。1991年,韋家人把房屋贈送給國家。
自1980年以來,新四軍四支隊舊址(韋家大屋)先后被批準(zhǔn)為“舒城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舒城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省少先隊教育基地”、“安徽省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六安市‘139’紅色旅游項目”。2007年6月投資700多萬元對新四軍四支隊舊址進行了恢復(fù)、重建。
2008年5月16日,新四軍皖西革命紀(jì)念館舉行開館慶典儀式。新四軍皖西革命紀(jì)念館開館以來,先后接待前來參觀和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人員達10000多人次。
舊址韋家大屋距縣城60公里,距萬佛湖南岸5公里。先在新四軍四支隊舊址停車廠下車,跨山河公路對面是一個舊址醒目標(biāo)識牌,從停車廠到韋家大屋舊址建有長500米、寬4.5米的紅色旅游大道,沿著通向舊址的水泥路,兩邊是高大的彬木樹。向前步行數(shù)十米,是一座高大氣派的新四軍四支隊舊址牌坊門樓,高12米,寬10米。它的正面和背兩面各有一幅對聯(lián),正面對聯(lián):“戰(zhàn)旗輝日月,馳騁江淮三千里”;“鐵血鑄軍魂,威鎮(zhèn)大別十萬峰”。背面對聯(lián):“如詩如畫,杜鵑花染英雄血”;“斯事斯人,青史名留壯志篇”。
參觀過牌坊門樓,穿過前面的一座小橋,就來到了新四軍四支隊的大型浮雕塑像群。它的高為5米,寬為10米,分為三個畫面。正中間的畫面是新四軍四支隊組建時三位高級將領(lǐng),中間是四支隊司令員高敬亭,兩邊分別是四支隊參謀長林維先和政治部主任肖望東。右邊的畫面是高敬亭將軍率領(lǐng)四支隊?wèi)?zhàn)士轉(zhuǎn)戰(zhàn)鄂豫皖,堅持三年艱卓絕的游擊戰(zhàn)爭。下邊的一幅畫面是四支隊在以東西港沖為中心,在蔣家河口與日寇作戰(zhàn)的激烈場面。從浮雕拾階而上79級臺階,是占地達1000平方米的新四軍四支隊皖西革命舊址紀(jì)念碑。碑高為18.8米,碑身樸素,前后各印有“新四軍皖西革命紀(jì)念碑”和“新四軍四支隊烈士永垂不朽” 題詞。為了紀(jì)念高敬亭和四支隊?wèi)?zhàn)士,以及犧牲在這里的那些無名英雄,特立此碑。
從紀(jì)念碑下來,再向前走100多米就是韋家大屋,韋家大屋背面靠山,前面是一片開闊地,門前還有“月牙塘”和胡家河繞過月牙塘便是韋家大屋舊址,占地面積約2500平方米,正面是圍墻,其他三方面是房屋,中間是庭院。進入韋家大屋,屹立在舊址中央的高敬亭將軍的半身銅像,大門正對面是10間老式閣樓房屋,用于復(fù)原陳列館和高敬亭將軍休息指揮所布展,大門的左右兩邊各建有6間平房,右邊6間平房是戰(zhàn)史陳列館,左邊6間平房用于接待室和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