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文物
博物館現(xiàn)有文物實際數(shù)量2000余件,文物藏品年代涉及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戰(zhàn)國、秦漢、遼、金、元、明、清等各歷史時期;藏品類別分屬石器、陶器、瓷器、金屬器、牙角器、書法、繪畫等10余個門類。
南朝越窯青瓷龍柄雞首壺南朝越窯青瓷龍柄雞首壺壺,出土于2004年5月桐廬鎮(zhèn)高荷村,通高47.5厘米,是目前我省博物館館藏中最高的一件雞首壺,為國家二級文物。此雞首壺為盤口,長頸,豐肩,深腹,平底。腹上部外鼓。施青黃釉,釉色潤澤,釉層局部剝落。肩部一側(cè)為雞首,另一側(cè)為圓柱形龍頭執(zhí)柄,龍嘴咬住盤口,呈俯首汲水狀,生動逼真。另兩側(cè)各有一橋形系。整器深厚古樸,富有神韻。南朝越窯青瓷龍柄雞首壺是兩晉南北朝時期比較盛行的典型器。由于時代不同,其造型特征也有所不同。西晉時期的雞頭壺,壺身、壺頸都比較粗矮,壺上的雞頭小而無頸,于壺身相對稱的另一端飾有一個很小的雞尾。至東晉、南北朝時期,其身、頸顯得瘦高,雞頭高起,雞冠較大,雞尾演變成高于壺口的把。
宋絞褐釉瓷罐
直口,豐肩,深弧腹,圈足。釉色褐白相間,釉不及底,有垂釉現(xiàn)象。該器物為北方窯制品,較為稀少。
延村洞舊石器時代人類頭蓋骨化石
出土于2000年5月桐廬縣分水鎮(zhèn)延村,距今約一萬年左右。共有5塊,根據(jù)對送檢的這5塊骨片的檢驗情況分析:這5塊頭蓋骨中,有4塊可以完全拼合在一起,應(yīng)屬于同一個體。另一塊骨片的顏色及質(zhì)地與這4塊非常接近,也很可能同屬一個個體。根據(jù)骨縫愈合情況判斷,死亡時的年齡可能在30歲左右。
所獲榮譽(yù)
桐廬博物館開館十年來,先后獲得國家三級博物館、桐廬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杭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8年度杭州市博物館最佳進(jìn)步獎、杭州市第二批青少年第二課堂活動基地及桐廬縣“人民滿意基層站所(辦事窗口)”等榮譽(y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