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成詩,漢語成語,拼音是qī bù chéng shī,意思是七步內就能完成一首詩。出自《世說新語·文學》。
比喻人的才思敏捷,知識淵博。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p>
魏文帝曹丕曾經命令東阿王曹植在七步之內作成一首詩,作不出的話,就要動用死刑。曹植應聲便作成一詩:“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魏文帝聽了深感慚愧。
文帝:魏文帝曹丕,字子桓,三國魏文學家。與其父曹操、其弟曹植合稱“三曹”。
東阿王:曹植,字子建,封為陳王,謚思,世稱“陳思王”。
大法:大刑,重刑,這里指死刑。
應聲:隨著(命令的)聲音,立即。
煮豆持作羹:煮熟了豆子做豆羹。羹,有濃汁的食品。
漉菽以為汁:濾去豆渣做成豆羹汁。漉,過濾。菽,豆類的總稱。
字詞釋義:
萁:豆秸。
釜:鍋。
然:同“燃”,燒。典故該故事寫魏文帝曹丕稱帝后為了加害親弟弟曹植,不惜下令讓曹植在七步之內作詩一首,否則“行大法”(即判死刑),可見曹丕是多么狠毒。但曹植“應聲便為詩”,詩中既有凄苦含淚的抱怨,又有對皇兄的諷喻,讀來實在感人肺腑。所以,連心胸狹隘,殘忍自私的曹丕聽了這詩以后,臉上也露出了羞恥的表情。
嘗:嘗試。
持:用來。
羹(gēng):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狀食物。
漉(lù):過濾。
鼓(gǔ):豆。這句的意思是把豆子的殘渣過濾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萁:豆類植物脫粒后剩下的莖。
釜:鍋。
燃:燃燒。
本:原本,本來。
煎:煎熬。
相煎:指互相殘害全,表達了曹植對曹丕的不滿。
泣:小聲哭泣。
何:何必。
【拼音】:qī bù chéng shī
冷絳雪道:“子建七步成詩,千秋佳話,哪有改期姑待之理?!薄锩鳌ち_貫中《平山冷燕》第六回近義詞
七步之才、七步成章用法
作賓語、定語;指才思敏捷
《七步詩》原文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七步詩》由后人縮寫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操死后次子曹丕繼位。曹丕唯恐幾個弟弟與他爭位,便覺得先下手為強。奪了三弟曹彰的兵權。此時就剩下四弟曹植,曹丕深恨之。便命令曹植在大殿之上走七步,然后以《兄弟》為題即興吟詩一首,但詩中卻不能出現(xiàn)“兄弟”二字,成則罷了,不成便要痛下殺手。曹植不假思索,立刻脫口而出:“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报D―這便是赫赫有名的“七步成詩”。曹丕聽了以后潸然淚下,沒能下得了手,只是把曹植貶為安鄉(xiāng)侯。故事贊揚了曹植的才思敏捷,同時揭露了統(tǒng)治階級內部的爭權奪利、相互殘殺的黑暗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