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身葬父是指董永,少年喪母,其后父親亡故,董永賣身至一富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這個故事。上工路上,于槐蔭下遇一女子,自言無家可歸,二人結(jié)為夫婦。
女子以一月時間織成三百匹錦緞,為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言畢凌空而去。因此,槐蔭改名為孝感。
董永家貧,父死,賣身貸①錢而葬。及去償工,路遇一婦,求為永妻。俱至主家。令織縑②三百匹乃回。一月完成。歸至槐蔭會所,遂辭而去。葬父貸孔兄,仙姬③陌④上逢。織縑償債主,孝心動蒼穹。
董永家里很貧窮,父親死后沒有錢入葬,就變賣自身借錢安葬父親。去財主家做工抵債的途中,遇到一位女子(仙女化身),主動地要求做董永的妻子。夫婦一同到了財主家。主人要求織出三百匹細絹才可以抵債。他們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完成了任務(wù)。在回家的路上,走到月前相會的那株槐樹下,女子辭別而去。
①貸:借出或借入。這里指借入。
②縑:jian1,細絹?!墩f文·糸部》:“縑,并絲繒(zeng1)也?!敝鸽p絲織成的細絹。
③仙姬:美麗的仙女。
④陌:田間小路。南北為阡,東西為陌。均指田間小路,泛指道路或田野。
孔兄:指錢幣。
漢代,有一個聞名的孝子,姓董名永。他家里非常貧困。他的父親去世后,董永無錢辦喪事,只好以身作價向地主借錢,埋葬父親。喪事辦完后,董永便去地主家做工還錢,在半路上遇一美貌女子。攔住董永要董永娶她為妻。董永想起家貧如洗,還欠地主的錢,就死活不答應(yīng)。那女子左攔右阻,說她不愛錢財.只愛他人品好。董永無奈,只好帶她去地主家?guī)兔ΑD桥有撵`手巧,織布如飛。她晝夜不停地干活,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織了三百尺的細絹,還清了地主的債務(wù)、在他們回家的路上,走到一棵槐樹下時,那女子便辭別了董永。相傳該女子是天上的七仙女。因為董永心地善良,七仙女被他的孝心所感動,遂下凡幫助他。有詩頌曰:葬父貸孔兄,仙姬陌上逢;織線償債主,孝感動蒼穹。
董永原本是千乘今(山東博興縣陳戶鎮(zhèn)人)。東漢末年,地方割據(jù),盜賊四起,董永看到山東不太平,就帶著年邁的父親,到湖北德安避難。沒過多久,董父得了重病,請醫(yī)吃藥毫無效果,離開了人世。董永悲痛不已,因為自己為避難漂泊之身,哪里有錢買棺埋葬父親呢?無計可施。當(dāng)?shù)赜形恍张岬母晃蹋劧鴳z之,就借錢給他,讓他買棺安葬了父親。而董永從此賣身為奴,進了裴家。
一天董永奉主人之命,外出辦事。在辦完事回來的路上,遇到一個豐姿美貌的少婦。少婦流露真情地說:"你沒有娶妻,我是個被丈夫離棄的少婦,能否給你做妻子?"董永是個老實人,在當(dāng)時社會來講是個忠仆。他回答這位少婦說:"這件事,我自己不敢作主,須稟告主人。"少婦笑說:"癡郎,你怎么這樣的怕主人?既是這樣,我愿與董郎一同前去見你的主人。"董永便帶著這個少婦,一同返回裴家。裴翁欣然為他們婚姻作主配成夫妻。并讓他們在一百天內(nèi),織出三百匹絹布贖身,做自由的農(nóng)人。從這天起,少婦日夜紡織絹布,快速異常,非常人可及。在一百天的前一天,將三百匹絹布交給裴翁,裴翁按照他自己說的諾言,把董永的賣身契退還給他。從此,董永成了自由的農(nóng)人。
沒想到董永剛脫離奴藉,少婦忽然向董永告別,說她馬上要走了。董永哭著說:"你為我贖身的恩德,我還沒有來得及報答,你怎么就拋下我走呢?"少婦答道:"你我夫妻一場,我也舍不得你。但是,我是天帝的七女兒,天帝念董郎孝心,令我下凡相助,今百日緣滿,當(dāng)回去向天帝繳旨。"少婦說完便不見了。湖北省的孝感,原來叫“孝昌”,意為“孝子多矣”;而后因為董永的孝心感動了天地,所以改名為孝感。這些流傳于民間的原始情節(jié),與后來《天仙配》中的情節(jié)不同,但都是崇孝的神話傳說?!短煜膳洹菲鋵嵄闶前凑者@個原始神話傳說,夸張成為"老槐樹開口做媒"。
董永賣身葬父孝感天地,是《二十四孝》這本古書中的一孝,中國人都知道這個故事,代代以此激勵為人要講孝道、要尊老、敬老、孝老。世界上很多國家的人,看過中國的《天仙配》,都說這是中國五千年文明歷史的體現(xiàn)。
孝順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從前歌頌她,贊美她。人們敬佩賣身葬父的董永,給董永的故事增加了仙女相助的美好傳說,更有著名的黃梅戲曲《天仙配》,便是依此創(chuàng)作的。據(jù)說,湖北孝感縣就是董永與仙女相見和分別之處,市名“孝感”即由此而來。無論唱不盡的名曲,還是用作地名,都是孝的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