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的大雪,把世界變成白茫茫一片,天與地之間,已經(jīng)找不到相連的那條界線;落光了葉子的老樹,覆上了厚厚的一層白色絨毯;就連那冰凍的小河,似乎都與旁邊的道路連成了一片,分不清哪里是岸,哪里是河。
在這冰天雪地之間,一個少年佇立在岸邊,眉頭緊鎖,緊緊盯著那條冰雪覆蓋的小河?!澳赣H生病臥床好幾天了,今天突然想吃鮮魚。我怎么才能給母親弄到鮮魚呢?”一番思索后,少年躍到冰上,幾番踩踏,終于選中一塊地方,清理干凈覆雪后,拿起手里的工具,奮力鑿向冰面。漸漸地,冰面有了裂痕。少年緊張地盯著冰面之下。忽然,碗口大的地方涌出了河水,兩條鯉魚躍出水面,在冰上騰躍不止。少年興奮極了,完全顧不上自己已經(jīng)快要凍僵的身體,脫下外衣,兜著兩條魚飛奔回家……這個少年,就是魏晉時期,用臥冰求鯉的行動感動了無數(shù)人,被譽為中國“二十四孝”之一的王祥。
王祥很小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不久,父親就為王祥找了一位繼母。善良的小王祥在繼母的照顧下一天天長大了。可是,自從弟弟王覽出生之后,王祥就感覺到繼母對自己的態(tài)度有了變化?!敖o弟弟用的尿布還沒有洗干凈嗎?”“天都這么晚了,還不去做飯?”“動作慢騰騰的,變得越來越懶了!”王祥的家里.總是傳來繼母不耐煩的斥責(zé)聲。就連父親,都好像受繼母的影響,對王祥也不怎么疼愛了。小王祥難過了好一陣子。可善良的他還是盡心竭力地孝敬繼母,幫繼母干活。鄰居們有些看不過去了,問他說:“你繼母這樣對你,你還這么聽話、這么孝順,心里不委屈嗎?”王祥總是憨憨地笑一笑,說:“母親太累了,她有時候心情不太好,我應(yīng)該多幫幫她,更加孝敬她才對啊!”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了,繼母年齡越來越大,王祥更加孝敬繼母。他常常對弟弟說:“母親身體越來越不好了,咱們要盡量讓她高興,替她分憂??!”在王祥的影響下,弟弟王覽也成長為一個孝悌之人。
王祥做官之后,無論在哪個職位上,都高潔清廉,盡心竭力為老百姓做事,為朝廷分憂。
隨著司馬家族勢力的越來越大,司馬師、司馬昭兄弟在朝堂之上專橫跋扈,為所欲為,皇帝的權(quán)力被他們一點點剝奪、架空。曹髦登基之后,對他們非常不滿,曾經(jīng)在召見大臣的時候,氣憤地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备事段迥?,忍無可忍的曹髦率領(lǐng)數(shù)百童仆討伐司馬昭,卻被司馬昭設(shè)計殺害。滿朝大臣迫于司馬氏的淫威,大都不敢作聲,只有王祥匍匐于朝堂之上大聲號哭,涕汨橫流:“這都是老臣的罪過呀!”令大臣們慚愧不已。
之后。司馬昭受封晉王,王祥與荀
臥冰求鯉是古代二十四孝當中的一個故事,其中不乏神話的色彩。對于對自己并不慈愛的繼母,王祥尚且如此努力地滿足她的需要,由此可以看出,在中國傳統(tǒng)當中,孝是無條件的。孝不是交易,不是交換。百善孝為先,孝順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王祥以德報怨,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來侍奉長輩的精神仍然有可借鑒之處。
作謂語、定語;用于處事?!芭P冰求鯉”原指臥在冰上意圖用自己的體溫融化堅冰,然后能夠撒網(wǎng)捕魚。后來比喻想盡一切辦法以盡孝道,比喻子女對父母極其孝順。
《敦煌變文集·父母恩重經(jīng)講經(jīng)文》:“泣竹臥冰也不及,百年侍養(yǎng)莫交虧?!?/p>
宋·梅堯臣《胡夫人挽歌》:“誰復(fù)向寒月,臥冰求鯉魚?”
明·沈受先《三元記·及第》:“憶昔臥冰求鯉,泣竹筍生,第恐難成?!?/p>
聶紺弩《談魯迅先生的<二十四孝圖>》:“至于專門講些繁文縟節(jié),如所謂昏定晨省,冬溫夏凊之類,或作些奇奇怪怪的事情,如臥冰埋兒之類的,正和挖空心事來虐待父母的人一樣,連一個也沒有。”
峻青《海嘯》第三章:“我一定對你老人家克盡孝道,即使臥冰求鯉,割股事親也決不在話下?!?/p>